【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國都更加重視本國電信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國電信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國際電信貿易自由化的沖擊下,面對過渡結束后日益復雜多變的電信市場環境,研究中國電信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非常必要。本文結合2002年原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推出的《中國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發展研究報告》,選取了世界15個國家電信業發展數據中具有代表性的7個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找出我國電信業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全面展示中國電信業的國際綜合競爭力,并為下一步如何提升中國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對策選擇。
【關鍵詞】電信業國際競爭力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
在2010年的全球經濟中,電信產業已經超越汽車產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中國電信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產業。電信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問題。目前,我國學術界關于電信業的經濟理論以及有關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的系統性研究成果還比較少,這與電信業的發展程度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稱。本文對世界15個國家的電信業發展數據,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7個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全面展示中國電信業的國際綜合競爭力。
一、指標與方法
(一)選取指標,獲得數據
基于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及電信業行業本身的特點,本文將影響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歸納為7個指標,包括每千人寬帶用戶(指標X1)、人均國際互聯網帶寬(指標X2)、電話主線普及率(指標X3)、移動電話普及率(指標X4)、國際互聯網用戶(指標X5)、人均信息和通訊技術(指標X6)、信息和通訊技術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指標X7)。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在損失部分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方法。通常把轉化生成的綜合指標稱為主成分,其中每個主成分都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且各個主成分之間互不相關,使得主成分比原始變量具有某些更優越的性能。這樣在研究復雜問題時就可以只考慮少數幾個主成分而不至于損失太多信息,從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內部變量之間的規律性,同時使問題得到簡化,提高分析效率。
二、數據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之前先用SPSS對表1中的數據做KMO檢驗和Bartletts球體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KMO的值是0.832,說明表1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采用Bartletts球體檢驗進行顯著性檢驗,統計值為85.781,檢驗概率為0.000小于0.05,拒絕零假設,說明原始變量來自多元正態總體,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然后,運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根和累計貢獻率分析,碎石圖及未旋轉的因子載荷矩陣,分別見表2、圖1和表3。
表2為各主成分的特征根和累積貢獻率分析表。主成分的特征根從大到小排列,貢獻率為各主成分所解釋的方差占總方差的百分比,即各主成分的特征根占總特征根的百分比,累積貢獻率為各主成分方差占總方差的累積百分比,因為表中前三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90.909%,大于做主成分分析要求最小達到的累積貢獻率85%,因此選取前三個主成分做進一步分析即可。這點從下面的碎石圖可進一步得到驗證。
一般,碎石圖都是和主成分的特征根和累積貢獻率分析表共同使用的。碎石圖的縱軸為特征根,橫軸為特征根序號,特征根按大小順序進行排列。從碎石圖來看,前三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90.909%,已經滿足提取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不小于85%的原則,所以選取前三個主成分進行分析。
三、分析結果
通過前面主成分特征根、累積貢獻率以及碎石圖的分析可知,應該提取三個公共因子,所以我們在計算主成分時,也應該提取三個主成分,即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且這三個主成分的方差之和占全部方差的90.909%,基本保留了原來指標的信息,這樣由原來的七個指標就轉化為三個新指標,起到了降維的作用。
利用SPSS軟件可得到了主成分系數矩陣,見表4。
四、結論及建議
從綜合得分來看英國、德國、美國、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的電信業國際競爭力較強,而巴西、中國、墨西哥、埃及、印度的電信業國際競爭力較弱。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合,證明所設計的指標體系科學合理,運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可行的。
歸納起來,我國電信業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中國目前的通信網絡規模居世界第一,網絡技術水平堪稱世界一流水平。其次,巨大的市場規模是造就我國電信市場由小到大以及實現由弱到強轉變的天然優勢,是形成電信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第三,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明顯,這為我國電信業的競爭力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電信業的劣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制度環境的不健全削弱了對電信行業國際競爭力的保障作用。二是電信業區域發展不協調,特別是城鄉發展不協調。三是電信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競爭水平處于較低層次,企業經營觀念和機制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四是,我國電信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專業人才和管理類、法律類人才。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從電信小國變成電信大國。我國在固定電話網、移動電話網上的網絡容量及用戶數均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發展迅速,電信業投資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巨大的市場規模為我國電信業由小到大以及實現由弱到強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托。電信行業是規模經濟的行業,市場規模是形成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僅有市場規模并不能代表電信業已經具有競爭優勢,也絕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電信強國。制度建設滯后,企業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已經成為限制我國電信業繼續發展的障礙。因此要提高我國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就要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入手,深化改革,使我國電信業能夠積極健康的發展。
作者簡介:王秀荷(1980-),女,河北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工作單位:云南財經大學統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