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應用型技術人才,實踐型會計人才,應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性教學,為實現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大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探索出一條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新途徑。本文旨在探討會計教的應用一體化,培養學生提高感性認識和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為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關鍵詞】出納業務工作流程一體化教學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認識
高職會計專業《出納業務核算》課程是一門專業課程,實踐性非常強。我們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是教室里灌鴨式的理論教學法,模擬實訓室里由老師進行業務的指導,這樣使得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還會造成它們之間的知識重復,這樣使得教學資源大大的浪費,并且可能會出現學生學得枯燥,老師講得吃力的現象。
所以我們要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性,把課程內容與實訓內容組合成若干個教學項目,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高職《出納業務核算》課程的課改要求。其教學必須按照工作過程的流程來設計,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實施項目教學,融“教、學、做”為一體,這種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同時具備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處理教學或生活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并且熟練應用到實踐當中。
一體化教學是在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實習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作用,這樣能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實現了課堂學習內容和社會需求的相結合。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思路
(一)完善教材的教學內容
會計實訓操作的內容要能夠提升教學應用—體化的效果,學校和老師必須在課時和教學內容上有所改革,首先是對課堂實訓教材的改革。一體化是圍繞技能訓練展開的。
因此,在教材方面,可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組織教師自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實訓教材,采用模擬的各類原始憑證,并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完整的實驗資料,如真實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資料,使學生后續實踐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具體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以某單位一個月所發生的實際會計業務資料為依據,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明確實踐中會計崗位之間的相互聯系,憑證的傳遞流程,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一個統一協調的會計工作體系的。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教師只起輔導、解疑的作用。
(二)按照工作流程組織教學
出納工作業務流程如下:辦理銀行存款和現金、負責支票、匯票、發票、收據管理、做好銀行賬和現金賬,并負責保管財務章、負責報銷差旅費的工作、員工工資的發放等。
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堂講授與實務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按項目講授了必要的理論知識之后,結合所講授的內容,運用事先準備的資料,由學生當堂動手進行并完成實訓項目的操作,學生在學完本課程理論知識后,要上交一套已經完成的實訓資料,該實訓資料中應包含建賬項目、原始憑證項目、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項目、登記會計日記賬項目等,與實際會計工作程序基本一致,就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增強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效果和基本操作技能。強化了技能訓練在教學中的地位,使學生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
(三)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不僅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顯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要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和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能夠走人企業、熟悉業務,在真正的實際操作中提升對崗位的認知度和對業務的敏感性。學生的培養不能脫離企業實踐,在實踐中學生能夠提升對會計知識的理解,提升對會計崗位的認同。為此應多實行“校企結合”,一體化教學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而“校企結合”能更好地使學生在企業產品的加工生產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應變能力及綜合素質。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成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一體化教學對于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是挑戰也是動力。它將激發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關心科技發展新動態,使自己具有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及過程組合的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完善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結構首先可以結合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完善學校師資結構。可以聯系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聘請有經驗的財務主管、審計師等擔任學校的特邀教師,讓他們對本校的教師進行指導,并在時間允許下參與具體的講座開設和課程安排上,提升教學的實踐質量。
其次,提供機會讓教師學習優秀學府中的教學方式,提升其教學的質量。到企事業單位中進行學習,可以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熟練掌握會計循環的問題,掌握會計核算和處理的特殊處理等。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實現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本位的符合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教學體系就是一體化教學體系。通過一體化教學,可以達到以下幾個轉變:教學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和轉換”轉變;教師從“單一型”向“行為引導型”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室內外專業教室、實習車間”轉變;教學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從而以“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體現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實用性。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楊.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高恒山.高職教學模式改革理論與實踐[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熊淡寧(1971-),女,湖北省黃岡市人,本科,副教授,供職于湖北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