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洗錢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既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又對建設和社會穩定產生嚴重破壞。銀行業以貨幣資金為主要經營對象,最易于為洗錢分子所利用,因而成為犯罪分子進行洗錢活動的主要渠道。隨著經濟金融形勢的不斷變化,全球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任務也變得日益繁重。自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陸續頒布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人民幣大額和可疑支付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等一系列反洗錢管理辦法,反洗錢的制度建設日趨完善。近期,為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反洗錢風險管理,人民銀行又相繼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金融從業人員反洗錢履職管理及相關反洗錢內控建設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跨境匯款業務反洗錢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了杜絕不法分子利用金融從業人員、金融產品或者服務進行洗錢活動,或金融從業人員參與或協助不法分子從事洗錢、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現象,確保跨境業務符合所涉國家等反洗錢規定,有效控制風險。
近幾年,多家在美銀行金融機構接連受到美國監管部門的反洗錢處罰,所暴露出的問題,對完善商業銀行反洗錢的管理值得借鑒。本文結合案例分析,對加強商業銀行反洗錢管理的措施加以探討,以期深化對反洗錢工作的理解,提高反洗錢管理能力。
一、在美銀行金融機構反洗錢處罰情況簡析
2003年,交通銀行紐約分行由于與利比亞有聯系的匯款業務而被美國外國資產管理局罰款2,684美元;2005年,荷蘭銀行在美國因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遭到五部門聯合處罰7,500萬美元;2012年,匯豐銀行(HSBC)因未采取適當管控措施來確保自己不為恐怖主義和其他犯罪活動的籌資行動提供方便,在美國面臨10億美元監管處罰;同年,渣打銀行因資金轉移方面的控制措施松懈而遭到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管理局指控。
分析近年來美國對多家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反洗錢調查、制裁的案例發現,這些銀行金融機構在反洗錢管理方面都表現出了非常相似的缺陷,一是合規體系建設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如未能全面制定相關制度、對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未能及時報告并改進;二是缺乏有效的審查程序以確保經營活動是否合規,是否符合美國反洗錢監管要求,如夸大有關高風險客戶進行盡職調查的能力、未能注意到審查業務或報告流程范圍之外的反洗錢相關信息等。由于這些銀行金融機構未對存在的問題予以重視和整改,及時彌補缺陷,最終導致違反反洗錢規定,面臨的監管處罰使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慘痛代價。
二、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反洗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合規內控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性仍顯不足
被監管處罰的銀行金融機構往往缺乏有效的合規內控風險管理體系。當前,大多商業銀行專職的反洗錢機構和隊伍僅僅是建立在一級分行管理層面,基層經營機構尚未成立專職的反洗錢機構和隊伍,僅僅是按照人民銀行反洗錢的組織形式建立了領導小組,并籠統地將反洗錢工作指定某一部門負責,沒有設立專門機構,也沒有設置專門反洗錢管理崗位和配備專門人員,而是一般由其他操作崗位代行相關職責,影響了反洗錢工作效果。
(二)反洗錢信息識別存在一定難度
被監管處罰的銀行金融機構中,導致處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嫌反洗錢、反恐怖的相關信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有效識別。在實際工作中,要讓銀行人員做到真正了解客戶并非易事。首先難在對客戶出示的真實有效身份證件的識別。科技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給不法分子的造假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假的證件、資料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不借助技術手段及識別系統,根本無法要求一線員工進行準確識別;其次是對客戶交易目的及性質了解難。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在客戶就是上帝的時代,各金融機構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對客戶進行過多的詢問、調查,勢必會影響其日常業務的經營。另外,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支付及網上銀行交易呈快速上升趨勢,在此情況下,要想對客戶的交易目的及性質進行了解絕非易事。
(三)部分金融從業人員反洗錢意識薄弱
分析在美銀行金融機構被監管處罰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反洗錢意識淡薄,他們甚至有意刪除或修改了識別關聯方,以規避或有目的性地逃避相關交易禁令的規定。近期人民銀行在檢查中發現,少數金融從業人員未能在金融業務活動中勤勉盡責地履行反洗錢義務,甚至有個別金融從業人員還參與或協助不法分子從事洗錢、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這些現象表明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對反洗錢的管理仍不到位,部分金融從業人員反洗錢意識較為薄弱。
(四)現有的系統網絡建設仍不夠完善
未能注意到審查業務或報告流程范圍之外的反洗錢相關信息是被監管處罰的銀行金融機構存在的一個明顯缺陷。反洗錢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它是一個涉及到許多部門合作的系統工程。當前,計算機網絡化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普遍聯網的統計系統和共享機制,金融機構反洗錢手段較為缺乏,商業銀行內部建立的反洗錢信息系統也僅起到識別大額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上,尚未建成支付交易監測系統,面對電子交易難以進行監管。此外,由于反洗錢需要識別的業務涉及眾多要素,識別具有一定的復雜程度,已建立的系統尚不能完全有效、準確地識別出可疑交易,一部分仍要依靠手工方式進行再檢查,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在時間、數據準確性上制約了反洗錢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
三、對完善國內商業銀行反洗錢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合規內控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為了使反洗錢工作取得實效,商業銀行內部應建立適當的反洗錢控制程序,根據實際建立符合自身特點和要求的反洗錢預防、監測、分析、報告體系,逐級設立主管反洗錢業務的職能部門,主要由熟悉法律和金融業務知識的人員擔任,銀行人員一旦發現有可疑和大額交易后,應當向其所在機構的主管反洗錢部門報告,該主管反洗錢的部門對可疑、大額交易信息進行審查、核實后,認為確有洗錢嫌疑的,必須向其上級機構的反洗錢主管部門和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報告,對可能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應及時與反洗錢偵查部門取得聯系并移送案件。主管反洗錢的職能部門應經常性地對本機構及下屬機構的反洗錢情況進行監督,并向金融監管部門匯報本機構反洗錢情況。同時,要加強銀行人員對洗錢行為危害性的認識,經常進行反洗錢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反洗錢本領。
(二)認真落實“了解你的客戶”原則
除針對目前了解客戶僅限于對身份、證件、材料真實性等方面進行初步認定的這一狀況,制定一個細致、可行的認定辦法外,還應要求商業銀行在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的基礎上,強化對客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的了解,對于客戶、客戶的實際控制人、交易的實際受益人以及辦理跨境匯款交易的對方金融機構來自于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監管薄弱,洗錢、毒品或腐敗等犯罪高發國家(地區),必須采取強化的客戶盡職調查措施,嚴格審查交易目的、交易性質和交易背景情況,一旦發現疑點,應及時按照規定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三)加強銀行人員的反洗錢意識
反洗錢是金融機構的全員性義務,若缺乏反洗錢意識,不熟知與其業務相關的金融法規和行業制度規范,僅憑感覺、憑經驗工作,及易導致違規甚至違法開展業務,容易被洗錢的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員工的反洗錢培訓,對非面對面業務、跨境業務等高風險業務以及沿海、邊境等高風險地區的從業人員,要適當提高培訓的強度和頻率,確保員工具備履行所在崗位反洗錢職責所需的基本能力。特別要加強對領導人員在反洗錢合規管理方面的教育與培訓,確保相關管理人員具備較強的反洗錢履職能力,并為其履行反洗錢職責提供各類資源保障。
(四)加強系統網絡建設,提升反洗錢的信息協調機制
從實踐來看,應繼續加強系統網絡建設,改變反洗錢工作僅是金融部門在“孤軍奮戰”的不利局面,全面展開公安、司法、財政、商業、海關、稅務、工商、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的信息收集、情報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建立運行高效、有序協作的單位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同時,也為加強國際反洗錢的合作,繼續提升我國的國際反洗錢信息交流水平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