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托公司信息披露是信托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披露相關真實的信托信息,有利育提高信托業的透明度,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但是目前,我國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各種問題,不僅損害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的發展。本文在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相關的信托法律法規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托公司信息披露淺議
2011年1月18日泰萊能源發行了“國信信托·山西泰萊能源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隨著信托的一步步運行,逐步揭開了國信信托灰色運作的內幕。盡管國投信托表示關于項目的資質、募集資金用途、風控手段、擔保措施等相關內容,均在信托文件中向委托人進行了充分披露。但其是否如實充分地向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披露,因為沒有投資者站出來,也無從一覽信托合同真面目,社會及媒體無從舉證,同時國投信托也不能自證清白。多位信托業人士稱,監管部門應站出來,強制要求國投信托公開此份信托合同,以證明該信托計劃無暗箱操作和灰色通道。國信信托無法解釋的謎團,也使得信托信息披露問題凸顯出來。我國《信托法》及《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規定,我國信托公司有信息披露義務,但是法條的規定和實踐的實施確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更好的規范信托公司信息披露是有效實施信托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所必須。
一、我國信托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問題
信托在我國屬于舶來品,相對于其他金融產品來說在我國起步比較晚,所以在很多地方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及保險公司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同樣作為金融機構的信托也要遵循既要注意為客戶保密又要合理的公開信托信息義務,但信托秉著“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理念因而在的信息披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可否認相對其他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以及其他國家的信息披露狀況,我國的信托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法律方面
1.立法層次較低。我國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在立法的問題上比較明顯:如相關的法規不健全、相關法條之間存在法條沖突、要求不統一、部分領域存在法律真空。信托信息披露制度對于防范信托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有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在《信托法》中規定信托公司有信息披露的義務,但是其具體的披露細則確沒有明確,而目前主導的具有較強的實施性與指導作用的僅是法律效力層次不高的部門規章。信托機構目前不是金融的主力,但是不可否認,信托機構在金融領域與資本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事實上相對于其他的金融機構,信托的這一制度與其發展并不相平衡。盡管低層次的法律文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是立法效力層次過低導致其權威性、強制力、約束力以及適用范圍等都受到限制,立法目的也難以實現。另外,目前對我國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進行規范的法律抽象化、系統性不強,同時相關的法律之間存在法律沖突,這也使得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缺乏有效性,很可能導致監管部門對信托信息的監管法律手段單一,缺乏靈活性與操作性。
2.信息披露法律責任缺失。雖然我國部分法律及規范性文件對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了規定,但是認真考察其所有的規定,很少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責任問題有涉及。因此,在實踐中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法律只明確了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義務而沒有責任規定,法院可能作出不受理決定。這樣就給很多信托公司可趁之機,忽視、漠視法律對信息披露的對定,這極不利于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實施與完善。目前在我國對于違法進行信息披露,情節嚴重的行為主要以行政制裁為主,而在民事責任機制存在欠缺。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關于違反信息披露信托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民事責任的規定并不完善,大部分的責任承擔是通過行政處罰或者是承擔刑事責任,很少涉及民事責任的規定。同時在刑事處罰上規定不足、缺乏刑事處罰機制。就現行刑法,其處罰起點高,威懾作用有限,這些都會造成利益受損者很難得到應有的法律賠償也不利于對違法行為的遏制。
(二)市場方面
1.信托公司消極披露,信息披露質量低。我國通過一法兩規來規范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是信托公司對于信息披露仍存在消極應付。在信息披露的形式上往往片面的重視業績的披露,披露的內容格式也各具特色,使得信息的獲得者從中得到的實際效用十分有限。據悉,部分信托公司只是偏重于公開披露年報,但是對于在年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經營管理決策、高級管理人員的變動、重大訴訟案件等)突發性事件滯后公布。同時,部分信托公司常常存在對信托信息披露中的敏感問題避重就輕:如對原有負債業務的情理情況,有的信托公司就沒有披露相關情況,對于相關的“資產質量”內容,情況較差的公司就有模糊的說明。我國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立法表現為在披露的內容上更多的集中于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其核心是財務會計報告,但是我國對于信托公司財務會計的核算標準確沒有的統一的標準,使得各家信托公司依各自的標準進行統計報備,使得披露的信息可比性差,質量自然不高。
2.監管效率低,利益相關者權益保護機制不健全。由于我國對于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缺失,監管者缺乏了對信息披露的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信托業具有其特殊性,有為客戶保密的義務,但同時也需要作出應有的信息披露,如果監管者沒有強烈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托公司可能會利用為客戶保密義務條款來逃避信息披露義務。另外,監管者對執法的內容、程序和責任機制的規定不完善導致監管權力濫用,這也嚴重影響了監管權的有效行駛以及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盡管很多信托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都有比較大的進步,但是民眾很少感受到信托公司透明度的提高。這是因為針對廣大投資這的信息披露是有限的,可以獲得的信托信息也是有限的,由于這種信息的劣勢,使得投資者認為其知情權沒有得到充分保護風險同時風險增加,因而可能對信托公司及信托產品批評與投訴越發增加。
二、我國信托業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的完善建議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近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對于信托公司透明度的要求也越發明確,因而加強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發揮市場約束作用也是信托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就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健全信息披露內容
首先,確立適合信托特色的信息披露原則。我國現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定多是參照其他金融機構的規定所作出的,并沒有形成反應信托特有的分類性的披露原則。因而,在完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應明確信托公司的披露原則,更具有操作性。其次,合理界定針對不同對象的信息范圍。我國現行《暫行辦法》對于信息披露內容并不全面,而且信息對第三方的重要度對應也不符合實踐需求。作為投資者最有權利了解信托公司及信托產品信息,單規定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對該權利的限制。為更好的保護投資者權利,也便于有效監管,在信息披露中應當對不同披露主體來安排信托公司的最低披露義務,滿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二)完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序要求
首先,規范信息披露時間,從時間上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則是我國信息披露程序的重要原則也是基本原則,根據不同信息規定不同披露時間,及時有效的發布信息預防市場風險。其次,確定信息披露的地點。國外許多國家均明確要求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地點公布,只有確保公眾知曉披露地點,才能使信息獲得者及時、方便查閱所需信息。再次,加強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強制披露為主,自愿披露為輔。同時核心披露與補充披露相結合,提高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內幕交易和信息誤導。
(三)提升立法層次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為保護利益相關者知情權,控制信托公司風險,正式頒布了《信托投資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詳細的規定了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則、內容和管理。但是,該辦法僅僅是中國人民銀行對信托公司的對定,其層次較低,不易操作,發揮的作用也有限。因而,我國應該制定一部層次較高、體系完整、內容詳細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性文件,或者在《信托法》中專門設置一章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作出詳細的規定,并將《信托投資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中的具體內容及其他規章中的重要規定寫入其中。同時,細化對信息披露制度的具體規定,使其更有確定性可操作性,也更規范化和系統化。
(四)完善責任追究機制
在我國違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都為行政法律責任,而刑事和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相當欠缺。面對資本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因信息披露不當侵犯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僅憑行政手段來懲罰是明顯不夠的。因而,筆者認為以法律形式將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刑事責任進行明確規定是必要的。法無名為規定不為罪,通過刑法確定嚴重違法的信息披露行為進行刑事處罰。同時,在民事責任內容中對信托投資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定也應具體,并通過完善民事訴訟救濟進一步明確信息披露民事責任的承擔。
(五)設定專門監管機關,強化監管,增強監管有效性
目前我國對于銀行、保險、證券都有專門的監管機構(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進行監管,而同樣是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信托業并沒要專門的監管機構,而是由人民銀行下屬的銀監會進行管理。銀監會主要監管對象是對商業銀行,雖對信托及及其類資產管理公司都有監管,但這對于信托業的系統監管并不是優勢。因而,筆者建議可設立專門的信托監管機關,系統全面的對信托業進行監督管理。通過該專門監管機關獲取更加全面的信托信息,建立有效的監管系統,彌補監管技術方面的缺陷。同時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信息共享,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確保金融市場秩序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李勇.信托業監管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202.
[2]李杰.國信信托湖色運作泰萊信托計劃曝三大污點[J].中國經營報,2012(2)13.
[3]柯卡生.中國信托行業的監管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1,(16):13.
[4]王清、郭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條文詮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191.
[5]霍玉芬.信托法要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13.
[6]能見善酒[日著趙廉慧譯.現代信托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126,12.8.
作者簡介:梁儷繽(1987-),女,湖南懷化人,華東政法大學2010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