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亮


下半年以來,在極端氣候因素的影響下,作為世界上主要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的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糧食減產預期不斷增強,受此影響,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這是否給國內市場帶來又一輪“糧價潮”呢?對此,筆者日前對北京市專業糧油批發市場玉泉路市場進行了調查了解。
玉泉路市場信息部監測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大米批發價格總體呈現出溫和上揚態勢,面粉行情則表現為先抑后揚走勢,大豆油價格以穩中略漲為主。總體來看,大米、面粉市場行情的波動主要與季節性和規律性因素有關,基本上不受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的影響。雖然我國大豆油對外依存度高,國內價格主要以國際市場為“風向標”,但在國家宏觀調控等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大豆油價格上漲的幅度明顯低于國際市場漲幅。
大米
近日,玉泉路市場信息部監測數據顯示,東北普通(圓粒)大米平均批發價格每斤2.39元,較上周上漲0.03元;較月6月初上漲0.13元,漲幅5.75%。以往每年進入6月份,大米消費雖然處于淡季,但原糧供應步入傳統的“青黃不接”時期,在10月份新糧上市前一般都會有小幅上漲的現象,只不過今年上漲的幅度相對略高于往年水平。大米市場行情淡季不淡的主要原因是稻谷的可上市流通量減少,供應相對偏緊所致。為保障糧農種糧收益、緩解賣糧壓力,去年以來國有糧食企業加大了收儲力度,截至3月31日,6個粳稻主產省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粳稻達1782.4萬噸,較上年增加938.5萬噸,增幅達一倍以上。而非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量的占比同58%下降至38%。再加上經過7、8個月的市場消耗后,市場上稻谷的可上市流通量不斷減少,收購困難、價格上揚,這也是近兩個月來東北稻谷行情持續小幅上漲、銷區大米批發價格走高的主要成因。此外,近幾年以來,租地費用、化肥價格、人工工資等種糧綜合成本上升,糧農對粳稻價格的預期有所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米價。
對于后期走勢,玉泉路市場信息部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下個月中旬前后最早一批東北新米將開始上市銷售,10月份將大批量上市,隨著新糧供應增加,后期米價將有小幅回落。
面粉
目前,“五得利”富強粉批發價格每袋(50斤)72元,較上周上漲4元,較6月初上漲3元;“古船”富強粉批發價格每袋68元,較上周上漲1元,較6月初上漲1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下半年以來面粉市場總體保持了相對平穩的走勢,進入8月下旬后面粉批發價格開始有所反彈。今年以來,面粉行情一直處于下行和疲軟的走勢,近期雖有小幅上漲,但也僅回歸至年初水平。從往年市場運行規律看,一般情況下每年8月下旬或9月份是面粉價格上調的一個階段。一方面,天氣轉涼后,中間批發商、終端消費群體的存貨量增加,其“蓄水池”能力直接帶動小麥采購量加大,進而有助于麥價上漲。另一方面隨著學校開學以及糧食市場進入傳統旺季,也給小麥、面粉價格上漲創造了有利空間。通過與商戶進行溝通,下半年以來國際糧價大幅上漲,雖對國內小麥市場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但仍具有一定的心理層面的影響。總體來看,后期面粉市場仍有小幅反彈,但在國家小麥收儲、投入的穩價機制較為成熟,其上漲幅度較為有限。
大豆油
近日,“金龍魚”大豆油批發價格每箱(5L*4桶,下同)為213元,較上周持平,較6月初上漲5元;“匯福”大豆油批發價格每箱為193元,較上周持平,較6月初上漲4元;“綠寶”大豆油每箱為210元,較上周持平,較6月初上漲2元。在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之下,歐債危機再次沖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大豆油價格下跌。然而,進入6月份后在嚴重旱災影響大豆等農作物生長,預期減產增強的推動下,國際糧價出現大幅上漲。以進口為主的國內大豆油行情隨之提價。由于市場陸續進入中秋、國慶雙節的銷售高峰期,近日商家積極備貨以滿足節日市場消費,庫存量較上月增加近三成左右。
當前,從外部因素看,近期美元指數疲軟、原油走強的外圍因素支撐國際豆類行情;從內部因素看,受嚴重旱災影響的大豆主產國美國減產的預期依然發酵升溫。從往年期、現貨價格傳導規律分析,國內豆油行情應有上漲走勢,但由于國內宏觀調控以及臨近中秋、國慶雙節的穩定物價的重要時期,北京地區食用油價格總體保持了平穩走勢。
玉泉路市場信息部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在國家利農、惠農政策的大力推行下,我國糧食實現了“八連增”,今年我國夏糧更是取得了喜人的“九連增”,糧食豐產的物質基礎為國內主要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收儲及投放制度日益完善,為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防止糧價大幅波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有力保障。但食用油市場“受制于人”的現狀卻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除了國家宏觀調控穩物價的措施外,應立足國內,建立長效機制,科學規劃、政策扶持,引導生產、加工、銷售等上下游產業鏈健康發展,提高食用油國產自給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食用油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玉泉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