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
加強廉政建設,必須實現腐敗的“零容忍”。如果社會對輕微腐敗毫不容忍,腐敗分子就絕不敢輕舉妄動。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廣州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提出廉潔文化,讓廉潔成為廣州的城市品格。無論是國際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鄭永年教授提倡的腐敗羞恥的文化觀念要深入民心,還是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強調的要培養鄙棄貪腐的行為價值取向,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建議在全社會培育對腐敗零容忍的價值觀等,都指出廣州將面對構建更高層次價值觀的新命題。(3月26日《廣州日報》)
所謂“零容忍”,是容忍度的一種狀態,即容忍度為零。“零容忍”的理論基礎是美國預防犯罪學家喬治·凱林和詹姆斯·威爾遜的“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筑物的一扇窗戶而沒有遭受懲罰,這扇“破窗”又未得到及時修復,那么,其他人就可能收到一種暗示性的信號——縱容,他們會誤以為整個建筑物可以任意破壞而無關緊要,其結果就會導致第二扇、第三扇窗戶甚至整個建筑物被損毀,長此以往,各種違反秩序的行為乃至違法犯罪行為就會在“容忍”與麻木不仁的環境中滋長。
孟德斯鳩指出,權力總要被官員使用到邊界為止。反腐敗在什么樣的軌道上進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問題。小平同志指出:“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因此,對付腐敗,一要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治理腐敗網絡,對腐敗實施“零容忍”;二要對權力實行有效的制衡,而權力制衡的關鍵要使權力之間能夠相互監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破窗理論”鮮活地說明了在輕微的違規違紀與嚴重的違法犯罪之間的重要聯系。加強廉政建設,必須實現腐敗的“零容忍”。如果社會對輕微腐敗毫不容忍,腐敗分子就絕不敢輕舉妄動。事實上,對輕微的腐敗不予制止,不僅會提高腐敗分子的膽量,還會激發其他官員的腐敗動機。紐約警署對犯罪分子實行“零容忍”,犯罪率統計中排名在聯邦調查局10萬以上人口的189個城市中的第87位下降到第150位。香港廉政公署把“零容忍”理念應用于廉政建設,使其清廉指數一躍成為亞洲前列。
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最有效的措施就在于制度建設。但是,“真理多走半步就是荒謬。”反腐敗不能“跟著感覺走”,不能僅憑義憤“憤怒出詩人”卻不能靠憤怒完成反腐敗這一艱巨、復雜的任務。科學理性地認識腐敗與反腐敗斗爭,是反腐倡廉取得實效的前提。只有把同腐敗現象進行斗爭的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以規則或者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然而,完善制度固然非常重要,但在當前,執行好現有制度,強化違規行為懲戒,則更為迫切。
當然,科學的制度和對科學制度的有效執行是實現腐敗“零容忍”的根本保障。一套完整的反腐敗制度設計應有這樣明確的標準,即創設從物質到精神的一系列制度,使掌權者即使想實施腐敗行為,也會因心念優厚待遇喪失之虞而放棄貪念;健全完善監督制約制度以及嚴格的職權行使程序,使掌權者無法實施腐敗行為;完善嚴密的刑事、行政、民事懲罰法律制度,使掌權者懾于懲罰的威力不敢實施腐敗行為。否則,設立多少治理或預防腐敗機構都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