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不愿務農 人口大國無人種地?
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理事會會長師昌緒為代表的15位兩院院士指出,若不從戰略上研究并解決新生代農民棄農的問題,人口大國將面臨無人愿種地的境地。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到非農產業,新生代農民棄農現象日趨突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在中西部的一些農村地區,80%的農民都是50~70歲的老人,他們既不懂現代農業技術,又因年齡過大而無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廢。在校讀書的“90后”,即便是來自農村的學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未將農民作為未來的職業選擇。
兩院院士建議,首先要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培養一批優秀的職業農民。把農村職業技能教育納入國家總體教育規劃,健全職業教育培養網絡,對未能進入高一級學校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免費提供包括科學種田、養殖與現代農業等內容的職業技能教育,并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其次要大力推動回鄉創業,鼓勵一批高素質人才返鄉建設新農村。可以中央財政為主、地方財政為輔,設立青年農民創業基金,對普通高中或職業中學畢業生從事農業經營并達到一定規模,對返鄉創業的職業農民可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此外,要制定和完善大中專院校尤其是涉農院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的建設,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從事農業的優惠扶持政策,采取保留城市戶籍,提供社會保障等待遇,吸引他們成為現代職業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要加速土地流轉,大力培育發展種養大戶,造就一大批職業農民。來自吉林省的調查顯示,規模在20~30畝、30~70畝的玉米種植大戶,每戶平均凈收入分別為1.2萬元和2.3萬元,基本與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收入相當,這部分人成為職業農民后不會輕易離開農村。
第四是加強農民職業培訓,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比如,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加職業農民科技培訓補助資金規模,擴大政策覆蓋面,創新培訓形式,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每年提供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等,對具有資格的職業農民給予補貼,可把現行的糧食生產直接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向職業農民傾斜,促使職業農民有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中國青年報2012年3月19日 )
《財富》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
近日,《財富》(中文版)與合作伙伴銀則咨詢(InnoCSR)對上榜公司進行了分行業的深入分析,評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100強,并且指出每個行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心和亮點,分別介紹了各個行業領先者的成功經驗和最佳實踐。以下為部分行業代表。
上榜的企業中,電子消費品制造商占了8家,其中6家為外資企業,2家為中國企業。外資企業中索尼排名榜首,中國企業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排名靠前。索尼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都表現突出。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總部、各分公司及在華運營的投資工廠都已通過了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國際標準認證。索尼集團積極關注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2006年度加入WWF碳減排先鋒行動,并且提出到2050年“環境零負荷”的目標。同時,索尼在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伙伴環境質量認證”項目,根據綠色伙伴標準對供應商實施內部定期審核和第三方監察,2010年的調查中未出現環境責任事故。此外,它還召開供應商大會,分享和培訓行業內環保經驗。索尼持續推進社會企業責任,設立CSR推進室,建立了社會責任聯絡員制度,參與“企業公民委員會”、“ECFIC CSR小組”等社會責任組織。
高科技行業企業在上榜企業中占12%,其中包括9家外資企業和3家中國企業。行業企業總體表現優于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外資企業中英特爾排名第一,中國企業中中興通訊得分最高。外資企業行業領先者是英特爾。
中興通訊注重員工健康生活,支持員工業余愛好。對女性員工,公司特別設立了女職工產前休養假;針對孕期和哺乳期的員工,設立了專門的孕婦就餐區和母嬰室。企業內部的EAP是中興通訊為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長期的福利和支持項目。它通過對員工及其直系親屬提供專業心理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的工作績效。公司內部還成立各種協會,如攝影協會、舞蹈協會、登山協會等,豐富員工業余生活。此外,“員工家屬日”促進了員工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和訊網2012年3月16日)
全球性華人富豪圈興起 多人穩居所在國首富
近年來,華人富豪在人數和財富數量上的全球占比不斷增加,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富豪的全球第二大財富圈。盡管近年連續發生的金融危機、天災人禍等影響全球經商和投資環境的不利因素,但在每年《福布斯》等多家媒體發布的富豪榜上,依然能看到眾多華人榜上有名,其中,更有多名華裔大亨們位居所在國的首富,穩坐“頭把交椅”,財富實力可謂相當雄厚。
2012年3月,美國福布斯傳媒發布本年度全球富豪榜。香港的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以255億美元位列第9位。這是他近年來首次躋身全球富豪榜前10名。同時,李嘉誠也憑借雄厚的資產再次蟬聯全球華人首富。在中國內地,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以102億美元身家列全球富豪榜第86位,這是他第二次成為該榜中的中國內地首富。菲律賓華裔商場大亨施至成和煙草大王陳永栽仍然占據著菲律賓富豪榜的前兩位。2011年大馬40大富豪榜,再次由熟悉臉孔占據前列,其中華裔富豪占約80%席位。而華裔糖王郭鶴年更以資產302.8億令吉穩居大馬首富。在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華裔老總黃奕聰晉升印尼首富,排擠了2010年名列印尼首富的針記集團黃惠忠與黃惠祥兄弟。
據《華僑華人藍皮書》分析,盡管經過近兩次金融危機的洗禮,全球華商財富絕大部分仍然集中在東南亞和港臺地區。但由于新移民中有相當比例屬于留學和技術移民,這些移民通過創辦高科技企業。改變了海外華商的行業結構,成為海外華人社會,乃至住在國的一股新生力量;而隨著華人高科技企業的興起,發達國家及亞洲以外地區華人富豪的實力開始顯現,正在改變全球華商財富的地域和行業分布格局,成為中國移民創辦高科技企業的重鎮。(中國新聞網2012年3月19日)
家長必知:決定孩子發展的4種教育風格
心理學家發現:父母的養育風格,直接決定了親子交往的質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神奇“開關”,對于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影響深遠。
權威型父母關心孩子,傾聽孩子,對孩子的需要能做出敏感的反應,給孩子貼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所必需的,而不是從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緒出發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貫的。向孩子解釋為什么要對他提出這些要求,同時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誠、合作、自立的品質,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適應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學習。
專制型父母對孩子控制得很嚴,并且要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各種要求,一旦孩子違反,會嚴厲地懲罰孩子。與權威型父母相比,他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使孩子幾乎無法獨立選擇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為上的兩面性,而且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縱容型父母無條件地愛和接受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堅持讓孩子做到,大有盡量讓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孩子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該不該做、做得對不對。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內心常常焦慮不安,而且心理發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進取心和探索精神。
忽略型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關心孩子,也不對孩子提要求。孩子容易產生很多行為問題,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新浪網2012年3月19日)
看美國幼小銜接怎么做?
幼兒面臨多次轉變,從學步兒童到進入幼兒園,再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美國的幼兒園已被納入公共教育系統,專門招收5歲幼兒,附設在公立小學和私立小學中。大多數的州開始在小學內設置前幼兒園,招收4歲的幼兒,少量的州也招收3歲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幼小銜接是幼兒轉變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美國,人們越來越認為“學校準備”不僅影響幼兒入學后的狀態,也影響學校教育所有兒童的能力。2001年,美國政府頒布的《不讓一個孩子落后》的教育法令,目的是改革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明確責任,嚴格各州的標準。聯邦政府將學前教育中的閱讀和幼小銜接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
在學校做好準備以幫助幼兒適應方面,美國主要有兩條途徑:一種是設置從托兒所到3年級的學校;另一種是學前教育系統與學校系統之間的整合。長期以來,美國都是將幼兒園到小學5年級作為一個學段。在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設立招收4歲幼兒的班級(有些時候也招收3歲幼兒)的背景下,為促進學前教育和小學的連續性,美國設計了一種“P-3學校”。這種學校精心設計了滿足幼兒需要的設施、教學日程和教育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課程,力圖將學前教育完全整合進學校系統。這種轉變非常緩慢,但有增長之勢。
目前,美國大多數的3-4歲幼兒在非公立學校的機構就讀。美國聯邦政府為促進學前教育與小學的整合作了大量努力,如美聯邦政府2003年頒布了《入學準備法》。美國教育政策對幼小銜接的重視也引發了課程與教師教育的變革。課程上,當前美國的幼兒園中講授式教學法占據主導地位,重視內容掌握,托兒所和其他類型的幼教機構也深受影響。(《中國教育報》201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