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物質不斷豐富,文明不斷提升,但冷漠、壓抑、猜疑、不幸福充斥著整個社會。教師不幸福,不一定是缺少金錢,更多的大概還是對希望及理想憧憬的破滅;是對教育理解的停滯;是因找不到教育信仰而越來越俗氣的沮喪。
一方面,教師覺得教書難,書難教。教師體制死板,課程體系陳舊,教育始終落在社會發展的后面,有時甚至間隔很遠。學校教育改革缺乏膽量,更缺乏土壤,教育很難與社會和諧發展。從教師選拔來說,進入基礎教育的教師隊伍面窄,整體質量堪憂,教師已不是同齡中的精英人群。而現實中的教師,從事著比較保守的教育工作,態度不那么忠誠,狀態不那么專注,教師社會責任能力缺失,綜合素質下降,常常感到不幸福。
教育本身是要點浪漫的,因為教育要有激情投入。物質的追求不是教育幸福的主要元素,教育職業的高尚性,不能褻瀆。教師,即使收入偏低,也應受社會尊重,得到社會理解,否則,這個社會就會距離文明越來越遠!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警醒我們時刻保持守望者的心靈。有了教育理想,教育才有精神,才有靈魂,變革才有膽量,行動才有底氣。否則,即使是最美教師,也不絢麗,也得不到支持與認同。
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人群,不僅需要了解學校,了解教育,更要了解國家,特別是區域變化的人與事。廣泛深入有針對性地了解與教育相關的內容,開放視野,歷練個性,打造特色,應是教師必備的功課。目前教師的學習存在很大問題,一是不想學,教師學習愿望單薄;二是不會學,學習內容單一,視野局限;三是不能學,學習時間少,事務性工作多,身不由己。而事實上,我們要理解學生,理解教育,就應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讀懂時代發展的節奏,明白教育的任務,找到教育的起點與坡道。
“梅櫻桃李,次第開放”,做一個好教師一定幸福。當我們擁有民主科學的觀念、敬業道德的境界,以及平等對話、參與理解、專注探索的狀態,用心創造著我們的教育的時候,我們就會積極參與、主動合作、深入思考,成就感就會體驗在過程之中,幸福感就會流淌在我們的分享之中。當我們提高了自己從事教育的境界,提高了用教育眼光看待社會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提高了自己獨立思考與實踐的能力時,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有信仰、能選擇、會判斷、想創造的教師。
成功在于進步,幸福在于自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著自己努力的方向感,不斷清晰自己的愿景,不斷增強自我實踐的節奏感,有重點地突破自我,練就教師的綜合基本功,且思且行,讓自主與向上伴隨成長。如此,幸福還會遠嗎?
(吳玉國,淮陰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