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芳 李艷芳
摘要生態旅游,在近年以來得到了眾多旅游愛好者的競相追寵,作為一項新生的旅游活動體系,生態旅游最初的發展的確對環境起到了良性的保護作用,但是伴隨著其逐步的繁榮,日益呈現出了諸多影響環境的因素,因此在當前加強對生態旅游方面的管理,做到對自然環境的有效保護,是當前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生態旅游營銷自然環境保護措施
1加強生態旅游和環保規律的認知利用
生態旅游的開發具有著兩面性,一面其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效益值,而另一面其在一定層次產生了自然生態環境損耗,降低了地方文化傳統特色。這類情況的存在成為生態旅游開發中的主要矛盾。生態旅游的效益及發展主要是通過生態資源的對外營銷而取得,但是因其資源的有限性特征,在開發中若片面地追求速度效益,那么必然會造成生態旅游愈發展,污染愈嚴重的情況,從而破壞生態的平衡性。因而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做好對生態旅游環境的保護與尊重,不斷地就環境質量進行改善,最大化地促進環境生態同人類的和諧共存,成為生態旅游發展的基本目標。然而這一目標要求的實現,必須要通過環保與生態旅游關系間,做好內在規律的尋找把握,以此對持續惡化的環境作出改善,采取合理的方針策略。促進生態旅游和自然環境與文化的相融合,達到和諧共存的發展目的。
2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
生態旅游的開發內涵,具體是指通過科學的生態學方法運用,將旅游活動和生態環境的特性進行充分恰當的結合,以此合理地在大的環境空間內進行旅游結構的布局規劃。在進行規劃時,要全面進行生態環境資源的考慮,從其特性及分布狀況與旅游群體特征、需求類別做出考慮,同時必須兼顧考慮到生態旅游的空間容量及景區內的動植物多樣性方面的保護,以自然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作為發展前提,貫徹自然環境保護同經濟利益均衡發展的原則,促使生態旅游景區環境的建設發展,以合理的設計,完成功能分區,綜合制定既適宜動植物生長,又適合旅游人員觀光居住的規劃方案。充分地將湖泊、河流、山體、綠地、氣候等資源條件利用,創設出一個優美的景觀旅游體系,同時又確保原有生態圈不會受到景區建設發展的影響。
3綜合制定可持續發展旅游政策
政策作為發展的必要依據,是管理進行的前提條件,因此在當前的生態旅游進展中,制定一整套科學的生態旅游發展政策,具有著現實的必然意義,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重要條件。在政策中應明確規定,就既有田園景觀特色生態系統,必須做好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規劃。對于存在著環境資源破壞性質的產業,無論其具有多高的經濟效應,都必須明確規定杜絕引進。就相關農業生態系統生產部門及野生的動植物園開發部門來講,雖然不會在短期內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但其發展中所具有的生態景觀多樣性提升意義及地方田園特色增強作用,能夠長期吸引大量生態旅游人員。因此在當前應取得當地政府的著重關注,加強對其多方面的產業開發。同時政策構建時,還應當統籌考慮生態資源的結構、功能與價值等多方面的協調性,保證不損害當地的民族習俗及生活文化價值等,以政策促使生態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4做好環境審計及影響評價工作
環境影響評價在當前又被稱之為生態環境效應的評價,是目前環境管理預防的重要方法。其能夠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及人類健康的環境項目開發做出細致辨識。環境評價體系在實施中主要是通過行政單位及環保部門與公民大眾共同參與決策評議。其最為明顯的作用是最大化地減少生態環境資源開發投資中,出現的經濟損失,降低項目開發運營過程中的成本,避免環境在開發中遭遇潛在的破壞。在生態旅游方面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針對性的在旅游開發中存在的風險,減少開發過程中潛在的不利影響因素,確定生態景區環境的最大容量,以此建立一個集管理、監測、開發、研究于一體的公眾監督審計體系,綜合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發展保護措施。
環境審計通常被定義為是預測企業在生產中的運行組織過程,用于確定企業是否按照既定的環境規范章程及政策標準進行生產活動,這一過程主要包含了檢驗、評價及證實三個步驟。顯而易見環境審計就旅游生態管理企業及旅游生態保護等方面也存在著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在近年以來,伴隨新興技術設備與法律措施的涌現,在生態環境的管理規劃和保護方面的發展也經歷了相應的進步,且在公民意識方面,也對環境問題愈發關注重視,因此在今后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和環境審計工作開展中,必將會產生對生態景區建設規劃與發展的各類方法支持。
5實施教育手段,加強生態管理人員的職能意識培養
在生態旅游的管理中,加諸對旅游管理人員的教育必然可行,旅游管理人員作為生態資源與環保的監督引導者,對生態旅游環保建設具有著主體作用,因而,做好管理人員方面的生態環境教育培養,促使其樹立良性的服務意識,是生態旅游的發展要求。旅游管理人員在接受了生態環境的教育培養后,會對生態旅游資源的普查評價工作具有新的認識,這對管理人員在參與組織制定旅游發展綱要規劃、確立旅游發展策略措施及構建協調管理保護機制和不同類型旅游線路的制定時,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
6加強旅游者生態教育
在生態旅游的教育開展中,不僅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教育培養,同時還應就旅游者及潛在的旅游群體,進行旅行前的生態旅游環保教育,使其明白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及自身所具有的生態履行義務和應有的生態道德文明等思想。具體的實施可通過以下形式開展:首先采取在旅游區內,進行設置具有環保教育意義的配套設施,例如在人流量比較密集的區域設置環境保護解說系統與具備提醒意義的環保警示牌等,其次可以利用景區媒體資源,設置LED廣告牌或者媒體電視,進行衛生保護影片及衛生保護語的循環播放,令游客從多種渠道進行接受環保教育。在可持續延伸教育的設施方面,如門票和旅游宣傳手冊及導游地圖等具備收藏價值的載體,進行添加相關生態保護知識與保護注意事項標注,使游客可以持續受教。另外還能夠采取在相關旅游商品中,增加環境保護內容比例,開發具有環保意義的旅游交通工具與廢品收集器等。以此類形式使旅游群體自覺地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體系內,為生態環保貢獻自身力量,促進生態旅游環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