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香
摘要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學目標只有一個,通過教學過程達到預期教學目的。體驗式教學正在各高校推廣應用,在農業氣象學專業實踐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符合教學目標。本文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內涵、特征、意義、現狀,與傳統實踐教學方法對比,在農業氣象學專業實踐中推行體驗式教學是必要的、可行的,根據體驗式教學原理,提出了傳統農業氣象學專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體驗式教傳統實踐教學農業氣象學
目前,在各高校中通過抓教風、學風、考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方法上也由原來的傳統課堂教學、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發展到現代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不管何種教學方法,歸根到底,就是通過教學過程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是目前高校推廣的一種教學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①國內諸多學者對體驗式教學進行了研究,有很多教學經驗值得借鑒。②③④⑤⑥農業氣象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采用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課堂講授知識的方式,學生不但對所學內容理解不透徹,而且容易束縛學生思想,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體驗式教學不但能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農業氣象學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具備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
1何謂體驗式教學
(1)體驗式教學內涵。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構建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2)體驗式教學特征。體驗式教學特征是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體驗式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通過教學中的交往、對話、理解而達成的“我—你”關系,而不是單純的“授—受”關系。
(3)體驗式教學意義。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種途徑,是個體知識建構的基礎和個體品德形成催化劑與心理健康的保障。
(4)體驗式教學現狀。國外體驗式教學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教學思想,夸美紐斯的教學思想、盧梭自然主義教學思想以及杜威經驗主義教學思想。然而盡管國外體驗式教學思想源遠流長,但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甚少,主要集中在對體驗式學習的探討上,尤其是體驗式學習模式的研究,這可能與國外教育研究的重心從教學方法轉移到學習者有一定關系。
國內對體驗式教學研究較晚,但發展較快。但對體驗式教學還是停留在對體驗式教學特征、價值及實現途徑的探討,少數學者開始關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立。
(5)體驗式教學核心。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它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激情與明理、導行的相互促進,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學習有關的知識內容,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獨立創造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從而使教學過程在學生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在于體驗式教學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因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學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話,體驗式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
2體驗式教學對策
2.1利用互作原理
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創設的情境就是要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心平氣和、耳目一新,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展開和深入進行。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能夠助長學生情感的高漲,加之歡欣鼓舞之時往往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
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向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實物、掛圖、趣味資料、音樂、生動的語言等手段,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架起學生已知經驗、情感與書本學習之間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確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多地成為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因此,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探究的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解答疑問的方式是師生共同商量的,問題的答案是學生在已知經驗的觸碰下,共同合作探討出來的,老師不強加給學生任何結論,也不用正確或錯誤來區分他們不同的知識概念,只是讓學生在交互質疑辯證的過程中,澄清所生的疑慮,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形成正式的科學知識。
2.2利用直觀原理
體驗式教學所創設的情境,因其是人為有意識創設的、優化了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外界環境。這種經過優化的客觀情境,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僅影響學生的認知心理,而且促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從而引起學生本身的自我運動。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體驗式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
2.3利用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形象是情境的主體,體驗式教學中的情境模擬要以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和教學需要的形象為對象,情境中的形象也應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一致。體驗式教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收入或創設許多生動的場景,也就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對象,使學生大腦中的相似塊(知識單元)增加,有助于學生靈感的產生,也培養了學生相似性思維的能力。
3體驗式教學在農業氣象學實踐中的應用
3.1傳統農業氣象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弊端
農業氣象學是研究農業與氣象條件之間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既是應用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又是農學的一門基礎學科。農業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生產活動。光、熱、水、氣的某種組合對某項生產有利,形成有效的農業自然資源;另一種不同的組合對農業生產有害,構成農業自然災害。農業氣象學的基本任務就在于研究這些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為農業的區劃和規劃、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調節小氣候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務,并開展農業氣象預報和情報服務,對農業生產提供咨詢和建議,以合理利用氣候資源,規避不利氣象因素,采取適當的農業措施,促進農業豐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傳統的三天實踐教學不管是農學、林學、園藝、植保、資環等專業,統一在氣象站實習,觀測記錄氣象數據,進行單純的氣象要素變化規律分析,嚴重地脫離農業生產,沒有起到氣象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目的。
3.2體驗式教學在農業氣象學實踐中的應用
按體驗式教學流程,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實習之前,做好課前充分準備,選擇合適的實習地點,寫好實習和調查大綱,設置情境,林學專業的學生選擇林地,農學、植保和資環專業的學生選擇農田(稻田、棉地、煙地)、園藝專業的學生選擇果園和花房等,中藥專業的學生選擇中藥園,讓學生將所學的氣象知識用到各自的專業中,在生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習完畢進行總結評價,三天實習時間雖短,但達到了實習效果。
(1)學生深入到農田、林地、果園、花房、中藥園等地,體會到農民的艱辛,農業存在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農民還是靠天吃飯,農業氣象條件在生產中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受到一次艱苦奮斗的教育。
(2)進行平行觀測,一邊記錄田間、林地、果園、花卉、中藥園的小氣候,一邊調查農作物、果樹植物、花卉、中藥、林木的生育期,同時調查氣象災害,將獲取的資料寫成實習報告,要求每個學生提出一條生產建議。
(3)在體驗式教學活動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小氣候觀測記錄、氣象災害調查研究、作物生育期特點分析,寫出了有價值的實習報告,還原了課堂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有的學生把實習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
(4)體驗式實踐教學是科研上的一個重大創新,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效果的有益探索。學生印象深刻,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