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天津鵬翎膠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鵬翎膠管)正積極謀求登陸資本市場,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用膠管,包括汽車發動機附件系統、燃油系統、空調系統軟管及總成等。
在2011年2月,鵬翎膠管曾第一次上會被否,至2012年6月,公司二次上會并獲得通過。但是本刊記者發現,鵬翎膠管事實上存在客戶過度集中的情形,但在招股書中的描述卻大打“擦邊球”。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發審委第一次否決鵬翎膠管上市時給出的“病因診斷”,事實上到了第二次上會時仍然存在,但公司卻得以走“快捷通道”順利過會。
發審委的這一前后相悖的審批標準已經引起了業界的熱議,同時,要求鵬翎膠管暫停上市進程的聲音則開始在投資者群體中出現。
銷售客戶十分集中
從客戶構成看,鵬翎膠管主要為“大眾”系列車型供貨——從2009到2011年,鵬翎膠管的前三大銷售客戶都是“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眾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在這三年中,鵬翎膠管向上述“大眾”系列的銷售金額分別占其總銷售收入的48.62%、50.88%和52.46%,呈現逐年集中、逐年上升的態勢。
不過,盡管鵬翎膠管對“大眾”品牌的銷售歷年來都超過50%,但公司卻在招股書中大打“擦邊球”,稱“公司不存在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50%或者嚴重依賴少數客戶的情況”。
記者從汽車制造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汽車用膠管的產品標準事實上在同一個品牌汽車內部是具有共通性的,所以往往會出現某個配件產品獲得一個品牌的其中某個合作廠商認可后,其它合作廠商也會認可,但反之亦然。
從這個角度理解,不管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海大眾”,鵬翎膠管對其形成的銷售依賴都是同質化的。
關鍵詞:認證
事實上,鵬翎膠管的上市之路一直以來并不順利,這與其客戶過度集中不無關系。在2011年2月份,鵬翎膠管第一次上會,證監會發審委即予以否決,并給出理由:“你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4個產品中有3個產品尚未獲得主要客戶認證,新增產能消化存在不確定性,對你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結合鵬翎膠管銷售客戶特別集中的狀況,發審委否決理由中提到的“主要客戶認證”,即指“大眾”系列公司的認證。
至2012年6月份,鵬翎膠管二次上會,給出的募投項目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仍然為四項,分別為“新型低滲透汽車空調膠管及總成項目”、“助力轉向器及冷卻水膠管項目”、“汽車流體管路系統研發中心項目”和“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
那么,此番上會,鵬翎膠管的這些募投資金項目產品是否“獲得主要客戶認證”了呢?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情況看,截至2011年底,上述募投資金項目的產品中,“新型低滲透汽車空調膠管及總成”獲得主機廠認證的并未包含“大眾”系列品牌,鵬翎膠管僅表示目前正在開發的新項目包含“大眾公司”。
“高壓助力轉向器膠管”的“吸油管總成”和“回油管總成”已獲得一汽大眾部分車型的認證,但未見上海大眾的認證。
產能消化成最大問題
發審委在第一次否決鵬翎膠管上會時提出的判斷,在目前看來已經逐步得到驗證——由于未獲得主要客戶認證,新增產能消化成為鵬翎膠管最大的問題。
記者在招股書中看到,截至2011年底,鵬翎膠管主要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都已經進展過半。其中,“新型低滲透汽車空調膠管及總成項目”的進度為46.55%,“助力轉向器及冷卻水膠管項目”的進度為56.19%。這些募投項目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能。
但在銷售方面,這些新增產能確如發審委判斷的“消化存在不確定性”。以“汽車空調系統軟管”為例,其2011年產能為1305萬件,但產量僅有56.42萬件,產能利用率僅有4.32%,產能浪費驚人!
鵬翎膠管在招股書中強調,汽車空調系統軟管產能利用率較低,原因是統計的相應產能包含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新型低滲透空調膠管”項目已經形成的部分產能,而新型低滲透空調膠管目前處在小批量試生產的階段。
但令人不解的是,“汽車空調系統軟管”的產能從2009年到2011年均為1305萬件,產能利用率一直未能超過5%,在如此長的時間里用“小批量試生產”能否解釋的通?
另外,“助力轉向器膠管及總成”的產能利用率也相當低,鵬翎膠管將“助力轉向器膠管及總成”納入在“其它產品”中統計,該部分產品2011年的產能利用率僅有13.86%。
發審委的“審批悖論”
在上述情形中我們可以看到,鵬翎膠管第一次上會被否時,發審委給出了明確的“病因診斷”,而鵬翎膠管此后的表現也確如“診斷書”所預計的“產能消化存不確定性,對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第61號)第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鵬翎膠管的這一情形不宜上市。
但在一年多后,鵬翎膠管二次上會卻得以通過,第一次上會被否時的諸多病征不再被提及。
發審委這一前后相悖的“審批悖論”已經引發了業界的關注,有觀察人士指出,鵬翎膠管于2012年5月31日披露招股書,隨即發審委立即宣布在2012年6月5日審核,前后不過5天時間。而在2012年2月,證監會公布的IPO預披露提前制度,將以往在發審會前5天公布的擬上市企業招股說明書提前至初審會前階段進行披露,預披露時間由原先的5天延長至30天。
走“快捷通道”過會后,鵬翎膠管糟糕的產能利用率開始為公眾所關注,有投資者致電本刊指出:發審委第一次否決鵬翎膠管上市時給出的判斷相當合理,公司的銷售客戶過分集中,產能消化也確實存在問題,以極低的產能利用率和市場前景完全不明朗的項目來“募集資金”,對投資者而言是不公平的。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監管層目前應該暫停鵬翎膠管的上市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