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媒公司多元化經營業務越來越普遍的今天,財務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防范多元化經營中的風險,有效控制和核算成本,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本文嘗試從事前財務主動介入,事中精準核算反映,事后加強監督、完善閉環管理體系的角度做一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財務管理多元化經營傳媒公司
在大力倡導發展文化產業的當下,多元化經營已成為傳媒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到集團吸收社會資金,組建股份制公司形式的多元化投資,例如收購刊號辦雜志,出版免費地鐵報紙,試水數字出版、電影放映,完善產品線和產業結構;小到各傳媒公司日常經營業務的轉變,經營形式突破了傳統的廣告、發行和印務,常常以開展各類社會宣傳和媒體活動的形式出現。傳媒公司經營業務的轉變,無疑提高了社會層面的認知度,增加了外部收入,符合文化產業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的發展原則。同時,通過開展多元化的經營業務,增強了文化產業盈利能力,強化了傳媒公司各利潤中心的互動。
在實際操作中,傳媒公司經營活動的多樣性和活動過程中各方信息的不對稱性,給多元化經營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考驗。如何防范多元化經營業務風險,有效控制和核算成本,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在財務管理層面是一個漸進和逐步完善的過程。本文試從事前主動介入、事中精準反映、事后必要監督的角度做一淺顯的分析。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需要財務主動介入,編制合理預算并按權限審批,從而控制項目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涉稅風險,促進利潤指標的順利實現。
(一)財務主動介入
財務參與多元化經營管理,不能停留在重核算、輕管理的低水平狀態,介入時機最好從項目立項開始,以便了解項目,熟悉項目,服務項目。傳媒公司在進行多元化項目決策時,必須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參加決策的制定,因為財務掌握的過去和現在的相關信息可以為項目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財務人員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財務角度積極主動介入傳媒公司的多元化項目論證、決策,在經營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計算項目預計收入和成本、預測項目的現金流量等方面有所作為,避免后知后覺地被動服務。
(二)授權審批備案
授權批準控制是一種有效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業務活動發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對其正確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準并確定是否讓其發生所進行的控制。符合集團整體戰略需求的多元化業務在給公司帶來種種好處的同時,也存在著固有的市場風險。由于受自身能力、知識和信息等主客觀條件的約束,使得企業難以對將要開展的多元化項目作出十分準確的預測和判斷,相應增加了經營的難度和風險。
為控制多元化經營帶來的風險,內控制度中應有董事會對總經理在業務活動中的權限規定的相關內容,根據活動的性質、規模大小等不同方面給總經理相應授權,對一般性的業務開展做出利潤率的考核要求,如果涉及新型業務模式,還需經公司董事會討論通過并備案。對外簽署的合同,應盡量采用經法務部門起草審核的格式合同,明確界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規避多元化經營活動中的法律風險。
(三)編制預算
全面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龍頭”和基礎性工作。開展多元化經營應在年度預算方案的基礎上,由業務部門編制詳細的項目預算,細化收入、成本、利潤,一般項目必須達到年度總預算的平均利潤率,個別旨在創品牌和擴展知名度的含公益性質的社會活動,如利潤率偏低則需提高審批級次。財務在復核項目預算時重點關注非正常性的支出,對大額開支要求提供詳細的支撐材料,并與其他類似項目比照,在充分掌握多元化項目的市場行情、經營特點和可比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財務管理的能動性。
在開展預算項目的成本分析時,對于可明顯區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性質加以區分。例如開展民樂及攝影培訓活動,講課費、場地費是固定費用,項目的邊際利潤為每位學員的學費扣除其固定的文具、餐飲等隨人數增減而變動的費用,然后據此計算出邊際收益和邊際收益率,從而得出相應的業務量,以優化項目利潤和利潤率。對開展多元化業務活動時綁定廣告、發行等傳統業務的,可將不同的業務類型分解開來,區別對待。
(四)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本身就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元化項目的開展一方面會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產生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文化事業建設費等成本費用,作為收入的減抵支出,另一方面業務流程的不同設計又會導致稅負的不同。因此,財務可以根據實際業務的開展,提供多樣化的流程設計供參考和選擇。
例如,對網絡團購這一新業態進行稅務籌劃就很有必要。首先,在主營業務收入稅種選擇方面,采用網站組織有共同需求的買家向商家集體采購,事后網站獲取一定比例的回扣作為收入,可以繳納營業稅及附加;采用網站聯系貨源,以團購的名義在網站上直接銷售商品的形式開展,則需繳納增值稅。其次,在稅收優惠方面,如果獲得“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認證后向地方財政主管部門提出營業稅或增值稅返還申請,最高申請返還比例可為區一級留成部分的80%。又如 “營改增”對傳媒公司這類現代服務業開展多元化經營在稅收籌劃上提出新的挑戰,財務人員必須密切關注,使稅收籌劃在傳媒新業務展開伊始就贏得先機。
二、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要按照預算報告的詳細規劃進行成本控制,精準反映收入和費用使用情況,及時確認項目的收入、成本,為事后結果提供及時的過程反映。
(一)精細化核算
通過各財務指標如資金周轉率、收入同比增減幅度等直觀地反映傳媒公司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是財務管理的基礎。為了按照預算報告的詳細規劃進行成本控制,所有的多元化項目可以按核算項目來設立明細賬目,原始記錄都必須按照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填制。如果財務核算使用了ERP等信息化管控系統,可以將多元化項目靈活添加到收入、成本、費用類會計科目中,財務管理人員就可以及時匯總并對照事前編制的項目預算報告進行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精細化核算還要求項目成本費用的開支應與項目收入匹配,必要時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結轉收入和成本,避免因收入、成本確認的滯后導致的財務報表數據大起大落,從而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
(二)剛性執行預算
分解細化的預算為多元化經營管理奠定了基礎,但要使預算真正成為經營行為的硬約束,關鍵是要用強制的力量去執行。有時候在事前辛辛苦苦編制的項目預算不能成為業務的“硬約束”,一句“計劃沒有變化快”的借口就開脫了干系,最終無法根據預算來控制實際業務活動。其實,預算的準確性和預算控制力是有相互影響作用的,預算執行的隨意性也是造成預算準確性的重要原因。因此,通過規范預算執行和調整過程,可以培養剛性的預算執行意識,端正預算編制態度,逐步提高預算編制能力,最終完善多元化項目的事前控制。
三、事后監督
事后監督側重于對結果與預算對比的分析研究,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為后期編制多元化經營項目預算提供參考借鑒,確保公司價值最大化,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
(一)財務分析與評價
財務分析除了能夠幫助管理者評估公司是否實現了預定目標,還能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必須對預算目標執行的成績與缺陷、經驗與教訓、差距與原因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具體操作中,按照總體預算目標,可將預算編制數與實際發生數進行明細比對,找出差異較大的項目單獨進行說明;對周期性發生的業務,可對照以前業務的收支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運用財務預算評價體系對項目的財務效益、資產營運、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狀況進行客觀評價,通過對各項指標的定量分析了解項目的費用控制是否理想,進度控制是否合理,避免單一指標反映項目進展情況的弊端和不足,為期終的績效考評積累資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完善閉環管理體系
多元化經營的預算管理是一個閉環的系統化過程,即確定預算方針目標、具體編制預算、監督預算實施、分析反饋預算結果。同理,財務分析與財務控制、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一起構成財務管理的循環體系。之所以重視項目的事后監督,是預算控制和財務管理的需要,通過事后監督考核,提供財務分析報告,便于決策部門掌握多元化項目整體完成的實際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積極向業務部門反饋,形成并完善閉環的項目管理體系。
總之,傳媒公司多元化經營中的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的管理活動,貫穿于業務開展的始終,滲透于傳媒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三個財務管理環節是緊密結合,缺一不可的。事前控制為事中管理提供依據,事中管理為事后分析提供保證,事后分析又為下一次的事前控制提供了借鑒的基礎。傳媒公司和其他企業組織形式一樣,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實踐操作中,應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特點,靈活運用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財務分析、財務控制等方法,做到事前主動介入,事中精準反映,事后必要監督,讓財務管理落到實處,管理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傳媒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胡逢才.企業集團財務控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2]梁東堯.報業集團母子公司財務管理體制的思考[J].青年記者,2009(15).
[3]陳兵.論財務管理在傳媒公司治理中的運用[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12).
作者簡介:李曉宏(1969-),男,湖北云夢人,現任無錫日報報業集團財務中心財務主管,會計師職稱。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