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林燕
【摘要】財務規范化對于企業財務核算準確性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論述了當前財務規范化當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如何加強和改善財務規范化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財會管理規范化問題及對策
實行財會規范化管理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但是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財產管理、理財機制、年度預算收支計劃的編報等都沒有改變,會計核算職能和資金的管理權又移至到會計核算中心,在現有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地約束了單位的支出行為。同時,造成了會計與單位和報賬員之間不協調的地方,其暴露出來的弊端問題也不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財會規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崗位主體與現行法規不協調
會計責任主體不明確。《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應當建立稽核制度”。這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單位負責人是本預算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明確要求預算單位設置會計機構和建立稽核制度。會計集中核算制從理論上改變了預算單位的會計監督權、改變了預算單位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會計核算中心”萬一出現會計責任問題,責任主體難予界定。不僅阻礙了會計管理制度改革,也不利于工作團結。
(二)強化了核算效果,淡化了監督職能
按核算中心現行管理模式,從憑證錄入、會計核算、會計資料裝訂、存檔等方方面面,都是比較規范完整的,故意行為產生錯誤少見。實行集中核算后,會計人員與預算單位無直接經濟責任利益關系,預算單位在用款前,要向“會計核算中心”開具用款通知及取款憑證,“會計核算中心”借此就可對資金使用的合法、合規性進行有效監督。從理論而言,整個核算監督過程無可挑剃。而實際工作中,核算中心不可能全面清楚地掌握單位的每一項經濟業務活動和經費開支情況,它的監督是依靠對原始單據的審核來進行事后監督的。與原來的單位會計核算監督相比,不難得出“核算效果加強,監督職能削弱”的結論。
(三)財政監督“重內輕外”,部門之間出現資金分配不公
長期以來,由于財政部門只重視對預算內資金使用的監督,忽視對預算外資金支出的有效管理,使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外資金長期脫離于財政監督,這些單位形成一種“共識”,片面認為單位的人員經費及正常的公務費用開支有財政預算內經費撥款作保障,單位組織的預算外資金收入屬于單位自己的收入,不屬財政性資金,對預算外資金支出隨意性很大,往往把預算外資金用于發放獎金和解決個人福利待遇,致使部門與部門之間形成嚴重的分配不公。
二、改進和加強財會規范化管理的思路
(一)不斷完善部門預算編制,規范收支行為。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盡可能細地摸清單位家底,幫助單位強化自主理財觀念,精打細算,少花錢多辦事。結合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科學的支出標準和預算定額,嚴格按進度撥付單位經費,將勤儉節約措施落實到資金籌集、分配和使用的每一個環節。
(二)有收費許可的單位部門,必須建立單位財務內部審計和控制制度,實行監管分離,規范本單位部門內部財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其他部門和單位亦須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本單位的財務監管。在此基礎上,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會計信息質量和執行財政財務政策法規情況進行務實有效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對違法違紀問題要從嚴處理。
(三)各單位所有資金必須統一集中到會計核算中心的統一賬戶進行核算和管理。嚴禁單位內部以專款、代管資金和間隙資金的名義設賬,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搞賬外設賬。對法定賬冊外設賬或有賬外收支行為、私設“小金庫”轉移財政資金的,除全額收繳國庫外,還必須追究直接責任人和單位領導的責任。
(四)進一步規范銀行賬戶管理。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批及備案制度,完善銀行賬戶管理信息系統,強化對銀行賬戶的日常監管。凡單位必須新設財政性資金銀行賬戶,必須由財政部門同意,人行審批。未經同意審批擅自開設銀行賬戶的,一經查出,除撤銷違規設立的賬戶外,還須依法從嚴處理。財政部門和各開戶銀行之間要加強協作,對各單位的資金流向和現金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跟蹤檢查,對大額資金流動要建立長效的跟蹤問效和監控機制。
(五)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強化資產管理意識,進一步加強單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規范資產核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升值。對購進的固定資產要及時入賬,按規定設置明細賬核算或卡片登記冊;及時結轉在建工程項目和核銷已減少的固定資產。對本單位的在建工程項目應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及時辦理有關工程竣工手續,將在建工程結轉入固定資產核算并管理,使資產管理和資產配置盡快走入正規化、法治化軌道。
(六)建立健全高效的健康的財務管理機。各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的財務管理機制,一把手負責宏觀調控和監督、總攬財務但不主管財務,正科級及以上單位黨政一把手一律不得親自主管財務工作。并邀請紀檢監察部門相關人員適時加強督查,對仍然主管財務的單位一把手要限期糾正。同時各單位必須加強內部監督管理,根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合理配置有資質出納人員持證上崗,明確工作職責。會計核算中心要順應財政改革的權責關系,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路子。
總之,財會部門面對新形勢,應該提高認識,順勢而為,主動應戰,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認真分析、研究新形勢,盡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合理科學利用財會資源,強化財會管理規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與實俱進,迎接挑戰,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優質的服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