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伯南克政策哲學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他是美聯儲主席,其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還因其為新凱恩斯經濟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深刻的大蕭條時期貨幣政策的研究者,其理論正付諸于改善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的實踐。如果我們希望對美聯儲未來政策行動有更前瞻性理解,就需要深入了解伯南克的政策哲學。
貨幣理論研究最基本的目標是為貨幣政策提供清晰而簡單的規則,蒙代爾認為,貨幣政策真正要選擇的是不同的貨幣準則,而不是固定匯率或浮動匯率那么簡單。第一個貨幣準則以匯率為目標,讓貨幣供應量和價格水平來適應匯率目標(金本位、銀本位及布雷頓森林體系,均屬于匯率準則);第二個貨幣準則是以貨幣供應量為目標(或它的變化率),以匯率和價格水平作為變量來適應貨幣供應量;第三種貨幣準則是以價格水平為目標,讓匯率和貨幣供應量適應價格水平。
蒙代爾認為貨幣供應量準則在三個準則里最脆弱,已被美國證明為失敗的準則。因為在開放經濟體中,通過固定貨幣供應量或其變化率,幾乎無法達到最優的價格穩定。短期貨幣需求變動較為隨機,因為其受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影響。從技術角度講,貨幣本身的定義也會隨著技術和金融創新而改變。
70年代隨著貨幣主義的興起,美聯儲以貨幣供應量作為目標。當時,美聯儲以貨幣供應量M1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并由聯邦基金利率與之相匹配。之后隨著金融市場不斷創新、國際資本流動加快以及貨幣供應的內生性變化,至1987年迫使聯儲宣布不再設定M1目標,將操作重點轉向更廣泛的貨幣總量目標M2。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繼續發展,貨幣供應量的可測性和可控性大為降低,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也大為減弱,到90年代M2與經濟活動的穩定關系破裂。1993年7月格林斯潘宣布聯儲不再以任何貨幣總量作為目標,未來以聯邦基金利率作為主要調控目標。
在以價格水平為準則的貨幣政策方面,蒙代爾與伯南克分歧巨大,蒙代爾認為盯住通脹率的貨幣政策準則也不可取,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通脹波動性大、穩定性差,而且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然而,伯南克卻堅定相信盯住通脹率的貨幣準則、采取靈活的通脹目標為最優的貨幣政策準則。
伯南克認為通脹基準目標具有三大特征,首先,貨幣政策首要目標是長期價格穩定,所以貨幣政策須致力于實現既定的長期通脹目標,當然通脹水平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需同時避免通縮與通脹。其次,在次要目標實現上,如產出穩定,需維持中央銀行短期政策的靈活性,這才是靈活的通脹基準目標。最后,貨幣政策決策者要保證政策開放和透明,如定期發表通脹報告,公開討論政策方案。
靈活的通脹基準目標這一政策具有顯著的優點,它提供的是統一貨幣政策架構,既可用于正常環境,又能在極端危機中防范和緩解沖擊。因為,一旦面臨資產價格波動或金融動蕩,通脹目標引導政策制訂者朝穩定經濟的方向調節利率。資產價格上升和下降會帶來需求擴張和收縮,只要政策制定者致力于維持通脹穩定,他們一般會逆勢而為—資產價格上升時加息,資產價格下滑時降息,這種自動應對的貨幣政策既穩定經濟,也會因消除通脹或通縮而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同時,這種政策也能穩定資產價格,當資產價格下滑時,央行降息可緩沖資產價格下滑的壓力,避免經濟遭受更嚴重的負面沖擊。最后,這種政策還可調節市場參與者預期,如果參與者預期中央銀行將逆周期而動,那么源自非基本面因素如心理因素等過度反應就可能被遏制。
自1990年至今世界上有近20家中央銀行明確定義并公布通貨膨脹目標,“靈活的通脹基準目標”之準則并非伯南克的首創,然而他是該政策準則最有力的倡導者。1999年,伯南克發表專著指出美聯儲應該再進一步,采取明確的通貨膨脹目標。因為當時聯儲雖已采用長期低且穩定的價格水平作為政策目標,但始終缺少對該目標的一個明確的量化定義。伯南克做聯儲主席之后,“靈活的通脹基準目標”作為其政策哲學的核心,被執行的淋漓盡致。聯儲極為明確地將2%作為通脹基準目標,另外考慮到美國金融危機之后,產出急劇下降,失業率快速攀升,作為“靈活性”的體現,聯儲明確指出失業率應被控制在6%以內,也就是現在的聯儲雙政策目標。
從聯儲的兩次QE的時間點來看,QE1從2008年11月25日開始到2010年3月,QE2是從210年的11月3號推出到2011年6月底,第一次QE主要是雷曼倒閉后銀行之間流動性極差,聯儲作為最后貸款人很快推出一輪QE,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銀行體系,避免了危機的深度擴散。關于第二次QE,從2009年底開始經濟數據開始走弱,通脹從2.7%的水平跌到1.1%左右、核心CPI從1.8%跌到0.9%,勞工部非農就業人數月凈增加從10年5月份51.6萬跌到6月份的-16.7萬,顯示出急劇的惡化趨勢,失業率高達9.5%居高不下,伯南克在8月杰克遜霍爾的聯儲年會上為QE2打開了大門。
隨著美國經濟增速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有所減弱,市場對QE3的預期在升溫。依據伯南克的政策準則,我們看通脹和就業的指標來判斷聯儲未來的政策走向。CPI從去年底的3%降到1.7%,但是核心通脹這半年穩定在2.2~2.3%的窄幅區間。月度的就業改善情況從年初以來有些弱化,勞工部非農就業人口從年初1月份的月凈增加27.5萬人下降到到6月份的8萬人,但并沒看到非常明顯惡化的趨勢,失業率略有改善從去年底的8.5%到現在的8.2%。除了這兩個目標之外,我們也可以參考下美國房地產狀況,房價這半年已經企穩,房地產開放商的營建許可證數量穩步增加,顯示出房地產開始明確復蘇。整體來看,美國經濟處于弱復蘇狀態,似乎短期QE3的緊迫性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