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芷靜
【摘要】2012年4月1日開始施行新的《事業財務規則》,為了更好貫徹《事業財務規則》,應著力劃清好幾個界限。
【關鍵詞】貫徹新《事業財務規則》劃清界限
九五規劃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購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等,相應地對1997實行的《事業財務規則》進行了修訂并于2012年4月1日施行,為貫徹好新的《事業財務規則》,應劃清以下幾個界限:
一、劃清本規則的適應對象
新《事業財務規則》中第二條明確規定對本次修訂后適應對象是各級各類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區分于97年規則的只適用國有事業單位,把所有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都納入本規則的適用范圍內,對于加強基礎工作、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財務行為、促進財務管理、推動事業發展,具有十分現實的重要意義。
二、劃清“預算外資金”與“預算資金”的界限
新《事業財務規則》在對事業收入的規定中,不再采用“預算外資金”字眼,而是把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按照是否應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作為計入事業收入的標準,從而體現本次規定確立的“大收入”的概念,同時明確規定對應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資金,應及時足額上繳,不得隱瞞、滯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三、劃清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的界限
與舊規則相比,新規則對事業單位的支出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化,明確規定:基本支出是指事業單位為了保障其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項目支出是指事業單位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之外所發生的支出。新規則對基本支出的預算編制方法要求采取定員定額方法編制,對項目支出預算按照項目管理的規定;從基層預算單位開始編制預算,使預算編制細化到具體項目上。
四、劃清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與財政性撥款結轉結余的界限
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的有效性,新規則根據用途明確結轉資金是指當年預算已執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執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結余資金是指當年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者因故終止,當年剩余的資金。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的管理,應當按照同級財政部門的規定執行。非財政撥款結轉按照規定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非財政撥款結余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為事業基金用于彌補以后年度單位收支差額。新規則明確規定了可以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的范圍,進一步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有效性。
五、劃清權責發生制與收付發生制的界限
新規則明確規定:部分行業根據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的需要,可以在行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中引入權責發生制。這一規定,是順應財政系列改革的必然趨勢。按照原來的規定,在收付實現制下,事業單位為固定資產發生的全部支出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固定基金”。這種核算基礎,不通過每月計提折舊把固定資產的損毀分攤到每月的費用中去,因此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賬面金額基本相等。固定資產從使用到清理處置期間,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和損耗可能會造成許多資產的使用價值已經相當于零,可賬面價值卻一點也未減少,由此造成固定資產虛增和不實情況。權責發生制亦稱為應收應付制,是指在會計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經實現,費用已經發生,并應由本期負擔為標準來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下,可以選擇加速折舊法或者直線折舊法,從購置的次月起開始計提累計折舊,合理將損耗計算分攤到整個使用期內并計入費用,客觀地反映了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及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這樣可以更加直觀系統的反映出事業單位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原值、凈值,避免虛增資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財務規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4]李晨霞.淺析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