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銀行體制改革發展要求,部分縣支行為解決人員不足和降低風險,相繼拆銷了人民幣發行庫,但后續也出現了縣支行貨幣管理職能弱化等問題。本文以西雙版納州拆庫縣支行勐海支行為例,旨在對縣支行撤銷發行庫后,如何更好地履行人民幣管理職能解決存在的問題作一些思考及建議。
一、撤銷發行庫后人民幣管理職能的履職現狀
隨著經濟、區域和城鄉統籌不斷發展變化,為緩解人員結構和人員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履行央行宏觀調控職能,2005年8月,經上級行批準,人行勐海縣支行正式撤銷發行庫。撤銷發行庫后,人行勐海縣支行有效地化解了發行庫管理和發行基金調運的風險隱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支行人員偏緊的狀況,為縣支行強化其他職能作用的發揮、加強內部管理提供了條件。
與此同時,撤庫縣支行在人民幣管理職能也出現弱化的趨勢。縣支行作為央行最基層的機構,對人民幣管理的職能是通過執行和宣傳貨幣管理制度規定、編制和上報發行基金調撥計劃和現金計劃、辦理現金存取款業務、人民幣發行基金的保管與核算、監督管理殘損人民幣兌付、反假貨幣、現金管理等具體工作實現的。這些具體工作具有內在聯系性,它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并最終實現人民幣管理職能的有效履行。然而,縣支行撤銷發行庫后,涉及發行庫的相關業務被取消,所保留的人民幣宣傳、現金管理和反假貨幣工作,失去了日常所依托的發行庫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監管工具,加之主觀能動性的不足,使得撤庫縣支行在人民幣管理職能的履行出現了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
二、無庫縣支行人民幣管理職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上對履行貨幣管理職能有所放松
一是思想松懈、工作不主動。在縣支行撤銷發行庫后,普遍存在一撤俱撤的松懈思想,對人民幣管理職責的履行工作不主動、避重就輕,往往出現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的情況。
二是定位不準。由于定位不準,履行人民幣管理職責重點不明確,無庫縣支行信息掌握不對稱,與商業銀行溝通協調不足、對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狀況掌握不足,出現人民幣管理工作空擋。
三是管理不夠、督促不力。撤庫之后,由于缺乏發行庫這個管理平臺,使得無庫縣支行對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人民幣業務的日常監管明顯弱化;加之,對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一般是對其營業網點的人民幣收付業務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查,無法將檢查工作覆蓋到轄內所有的機構、全部業務,在監管的力度和廣度上都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二)客觀上管理難度增大
一是管理素質不高,管理能力欠缺。撤銷發行庫后,由于專業人員分流、調離和整合,人民幣管理崗位不明確、職責不清楚,無庫縣支行對人民幣管理相關制度辦法學習掌握不夠,管理能力明顯下降,出現無從管理、無力管理的現象。
二是管理平臺散失,管理難度增大。撤銷發行庫之前,縣支行可以通過發行基金的保管與核算、編制調撥計劃、監督商業銀行編制現金計劃和辦理現金存取款業務等具體業務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人民幣管理的相關制度辦法,還能在這些具體工作中進行質量檢查加強督促,獲得數據支撐,加強分析研究,發現規律和趨勢,通過調整開戶單位取款過程中的券別搭配,下達回籠任務、限制不合理要求等手段保證轄區流通中人民幣券別搭配、整潔度。但是無庫縣支行由于散失了這些管理和操作平臺,使加強流通中人民幣的管理工作難度增大。
三是管理主體變化,管理效果不佳。發行庫撤銷后,無庫縣支行轄區的商業銀行人民幣業務的管理主體由縣支行轉化為其上級業務部門,商業銀行現金調運時間、調運環節、調運成本相應增加,基于成本核算的考慮,加之庫存限額的考核,銀行業金融機構基層網點庫存現金面額及數額均不充足,柜面又有大量殘幣積壓,時常出現大額取現困難、支取現金時間不能保證、對外支付殘損幣等現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減弱。無庫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人民幣管理相關政策的明顯弱化,造成縣域流通中人民幣票面結構不盡合理、小面額票幣供應趨緊的局面。
三、無庫縣支行加強人民幣管理職能的思考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準確定位、強化素質,切實履行人民幣管理工作職責
縣支行撤銷發行庫后,由于缺乏日常監督手段和措施,對人民幣業務的管理的確增加了難度,但發行人民幣和管理人民幣流通是基層人民銀行不可或缺的職責。所以,無庫縣支行必須提高加強人民幣管理工作的認識,把調整流通中人民幣券別搭配、提高人民幣整潔度、維護人民幣信譽為工作目標,結合實際明確人民幣管理崗位和工作職責,強化管理人員素質、提升管理能力,通過調查研究探索和創新人民幣管理工作措施和手段,形成上下聯動、互通有無、共同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斷強化人民幣管理職能,切實履行人民幣管理職責。
(二)建議總行完善相關法規,加大人民幣質量管理力度
在《人民幣管理條例》中雖有對人民幣質量管理相應的法律條款,但在實際的人民幣質量管理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相應操作程序規范和處罰規則。建議總行出臺人民幣質量管理的相關法規,明確人民銀行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權利義務,對人民幣質量管理、現金收付、糾紛的處理等進行明確和規范,并確定相應的罰則,使基層人民銀行人民幣質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具操作性。
(三)加快銀行卡推廣應用進程
目前銀行卡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個人使用最為頻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隨著近年來用卡渠道的拓寬、用卡環境的優化,銀行卡的使用頻率不斷提高。銀行卡的推廣應用對降低風險、減少現金使用量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對無庫縣支行加快銀行卡的推廣應用進程,緩解人民幣管理壓力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無庫縣支行要結合銀行卡市場發展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以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為抓手,大力改善農村地區銀行卡受理環境,積極支持和鼓勵創新,大力推廣銀行卡應用,加快法規制度建設,促進市場規范發展,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良好用卡氛圍。
(四)完善人民幣流通狀況監測機制
撤庫后對人民幣流通狀況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監測方法,管理和決策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撐,所以在已建立人民幣流通狀況監測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此機制勢在必行。一是要了解掌握轄區投放回籠計劃執行情況,加強督促和管理;二是要對投放回籠人民幣券別狀況進行監測,了解掌握轄區流通人民幣券別搭配是否符合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三是要加強現金收支分析,了解掌握轄區現金收支狀況,控制不合理現金支出;四是要進一步加強轄區旺季現金供應科學性分析,掌握規律,為上級行決策提供依據;五是要加強無庫縣支行轄區現金收支應急機制建設,杜絕支付風險發生。
(五)建立和規范人民幣收付業務工作制度
建立和規范人民幣收付業務工作制度,是加強督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確保人民銀行規范、持續加強人民幣管理的重要措施和辦法。一是建立殘損兌換首問責任制度;二是建立杜絕對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幣承諾制;三是建立杜絕對外支付假人民幣承諾制度;四是建立監督舉報制度;五是建立客戶監督員制度;六是建立異常情況匯報制度。
(六)加強督促管理
要充分利用“兩管理、兩綜合、一保護”的管理形式和手段,有力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督促管理,按照金融服務與金融監管并重,綜合執法與綜合評價協調開展,現場檢查與事前制約和事中防控并重,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綜合運用,審批、檢查、處罰等硬手段與培訓、考核、談話、輔導等軟措施并舉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人民幣管理相關制度辦法的管理。
(七)進一步做好反假貨幣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反假貨幣知識的宣傳培訓,提升人民群眾防假、識假能力;二是認真組織開展反假貨幣知識考核和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頒發工作,確保金融從業人員識假技能過硬;三是積極發揮反假貨幣聯席會議機制積極作用,營造反假貨幣工作良好環境;四是加強與執法部門聯動,有力打擊制販假幣違法犯罪活動;五是加強反假貨幣工作形勢分析,明確反假貨幣工作重點和方向。
(八)加強宣傳培訓及問卷調查
一是加強人民幣知識的宣傳培訓,促進客戶對人民幣管理相關制度的了解與掌握;二是做好問卷調查,了解掌握客戶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服務狀況評價;三是加強調查研究、反饋上報人民幣流通中新情況新問題。
課題組成員:黃鴻鵠(執筆) 陳 斌 黃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