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此前或許沒有人能夠想到,今年這個酷熱的8月將成為西南證券(600369)最寒冷的冬天;但一切又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自2009年借殼*ST長運上市之后,西南證券在資本市場開始的大擴張總令人不安激進背后暗藏著風險。隨著收購國都證券的夭折、連續兩個月出現經營虧損、7月業績又在券商中繼續墊底,西南證券或許已走到了上市以來最危難的時刻。
收購國都證券告吹
8月7日,西南證券發布的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透露出公司試圖吸收合并國都證券事宜在歷時一年半之后最終宣告失敗。
西南證券稱,自2011年3月公司啟動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發生巨大變化,中國股票市場持續走低,證券公司盈利下降、總體估值有所降低;2012年5月,中國證監會組織召開了“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為中國證券行業和證券公司未來發展指出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證券公司競爭格局和經營模式將發生很大變化。基于上述原因,交易雙方對證券公司當前情況下的價值判斷產生較大差異。交易雙方進行了重新談判,但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經慎重研究,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吸收合并國都證券之重大資產重組。
據業內人士透露,西南證券希望降低對國都證券的購買價,其給出的收購價下降幅度達到10%,但是這并未達到國都證券股東的認可,這也是雙方談崩的根本因素。
此前,西南證券吸收合并國都證券成為《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頒布后首例證券公司市場化“同業并購”,一時吸引無數眼球,公司也欲通過吸收國都證券成就規模效應,推動公司綜合競爭力的顯著提升。但隨著收購的失敗,公司此前的愿景終告破滅。本刊曾在2011年第39期以《西南證券:高價擴張模式暗藏風險》為題,對西南證券2009年借殼上市以來所進行的外延式大躍進的擴張道路表示過擔憂,不料一語成讖,公司果然在快速行進中遇到了障礙,目前只能停下來,至于何時再起跑仍是一個未知數。
連續兩個月出現虧損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西南證券宣告收購國都證券失敗的同一天,公司還發布了7月份的經營快報。報告顯示,公司7月實現營業收入-974.03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17.82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19家上市券商中,西南證券7月份的業績處于墊底,而公司也是繼6月出現虧損后,連續兩月虧損。
6月份,西南證券營業收入為-134.18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60.74萬元。7月份這兩項數據的環比降幅達626.87%、282.47%。對于6月份的虧損業內人士懷疑是公司自營出現了巨額虧損,而7月份極有可能是延續了這樣一種情況。對于這樣猜測的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西南證券自營部的投資風格比較激進,其自營部資產占公司總資產的比重較大。”
從2011年西南證券年報來看,公司自營業務收入為-2.9億元,同比下滑了162.07%。虧損較多與公司較高的權益類倉位有關(公司2011年的權益類資產占凈資本的比重為48%)。今年以來,行情低迷股市走低,但公司并沒有吸取2011年的教訓,繼續以激進的風格,較高的倉位進行運作,致使業績慘淡。
中金公司研究員毛軍華認為,三季度政策兌現難以顯著超出市場預期,上市券商實質性業績提升要在2013-2014年才會更加明顯。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券商傳統業務頹勢未止,中小券商已日漸式微。截至目前,中小券商的經紀業務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費率都面臨更大的下降壓力。”由此不難看出,西南證券的苦日子仍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