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新
新型支付工具依托先進的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以電子化、數字化的支付指令方式,實現實時貨幣支付與高效資金清算,為客戶提供一個開放性的支付平臺,對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金融市場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推廣應用工作中,特別是在文山州這樣的欠發達地區,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廣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值得關注和思考。
一、新型支付工具推廣應用的現狀及主要措施
文山州轄7縣1市,2011年全州國民生產總值4013961萬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274450萬元,地方財政支出1437980萬元。截止2012年6月底,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09.7億元,貸款余額334.5億元。轄內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設有營業網點283個,所有營業網點均接入各自的系統平臺,其中198個網點接入現代化支付系統,68個營業網點接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農村信用社所有營業網點均接入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各銀行機構和銀聯商務共發展POS商戶3518戶,布放POS機具3528臺,分布于鄉鎮及以下地區的POS機具143臺,其中惠農支付服務商戶94戶。布放ATM機326臺,其中分布于縣城以下地區的35臺。開設自助銀行24個,均分布在縣城。共發放銀行卡2115777張。
長期以來,州內各銀行機構推廣應用的支付工具主要是“三票一卡”,即支票、匯票、本票和銀行卡。近年各金融機構通過電子化、數字化方式辦理新的支付業務主要有:網銀業務、單位人民幣結算卡、電話銀行、人民幣對公通存通兌、POS機刷卡消費、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支票影像交換業務、單位集中支付、定期借貸記業務等,這些新型支付業務的推廣,切實解決了資金流轉慢、支付受限制多的困難,大大提高了文山地區金融服務水平。
(注:“客戶量”為存量數)
為加快推進新型支付工具在文山州的應用,人行文山中支和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整合資源,采取措施,扎實開展縣域和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大力推進新型支付工具的普及應用。一是深入調研、制定原則、目標明確。通過深入調研和摸底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出了“著眼現實、滿足需求、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積極穩妥、風險可控”的工作總原則,明確了工作目標和措施。二是廣泛宣傳、形式多樣、輻射面廣。自從2006年起,每年均開展大型銀行卡推廣普及宣傳活動,同時深入持續開展支付系統、支票影像業務集中宣傳活動,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我國現代化支付系統、新型金融支付產品等相關知識。每年均聯合組織開展金融知識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村寨的“金融知識下鄉”宣傳活動,使包括支付知識在內的金融知識逐步深入人心。三是心系農村、改善環境、服務群眾。扎實開展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在鄉鎮以下的邊遠農村地區開展惠農支付服務業務,著力解決當地金融服務缺失的問題。四是組織有力、聯合推介、有序推進。組織召開金融產品推介會,向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推介金融創新產品與服務。各銀行機構充分利用其網絡平臺和營業柜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活動,新型支付工具和產品的社會認知度明顯提高。
二、新型支付工具推廣使用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支付習慣改變的問題:群眾習慣使用現金支付結算,不容易接受新生支付工具
文山是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群眾思想較為保守,大多數人習慣于接受傳統的現金交易,對電子化、數字化等支付指令方式認知度低,對銀行卡、紙質票據不相信、不放心,致使支票、匯票、本票業務量增長不明顯,部分銀行卡長期睡眠不發生交易。
(二)金融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網點布局和系統接入步伐緩慢,新型支付工具推廣遭梗阻
銀行卡市場、票據市場在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發展的不均衡,是當前支付工具推廣中面臨的現實問題。2011年文山地區每臺ATM機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10012張,全國平均數為8835張;文山人均持卡量為0.71張,全國人均持卡量為2.2張。在ATM和POS機具的布放上,全州3528臺POS機分布于鄉鎮及以下地區的僅143臺(含94個惠農支付服務點),326臺ATM機僅35臺布放于鄉鎮,農村地區與縣城形成了明顯的差距。在營業網點分布上,全州283個營業網點,有150個分布于鄉鎮及以下地區,占53%;有198個網點接入現代化支付系統,其余的是通過接入行內系統再接入現代化支付系統。
(三)通訊網絡覆蓋的問題:農村地區計算機網絡覆蓋率低,網銀業務客戶拓展遇瓶頸
據統計,文山地區網銀客戶覆蓋率為9%,建行、工行、中行的覆蓋率最高,均在16%左右,而點多面廣、客戶數量較多的農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的網銀客戶覆蓋率還不到5%,嚴重制約了依托網銀平臺辦理業務的新型支付工具發展,比如電子商業匯票、第三方支付、電子交易、網上跨行轉賬等業務。從分布上看,約占90%的網銀客戶集中在縣城,約占10%的網銀客戶分布在鄉村,鄉鎮以下的網銀客戶發展十分緩慢。
(四)網點自身功能優化的問題:農村金融網點設備功能欠缺,支付結算業務處理受限制
主要集中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在支票影像交換、電子商業匯票、網上跨行支付等系統的處理功能不全,硬件設備投入有限,部分業務不能開展。以支票影像交換業務為例,文山接入支票影像系統的營業機構有63個,占全部機構的23%。2010年全州金融機構簽發轉賬支票391447筆,支票影像業務筆數為68筆;2011年支票影像業務筆數為45筆,與經濟發達地區呈現出巨大的反差。在業務處理上,欠發達地區的基層營業網點沒有全部接入現代化支付系統,相關的新型支付業務處理上是先通過行內系統到縣一級的營業網點進行再處理,才能完成支付結算業務。
(五)宣傳推廣合力的問題:金融知識培訓宣傳力度不夠,新型支付工具宣傳不到位
一是部分金融機構對員工的支付結算業務知識培訓力度不夠,員工對支付系統、票據業務、網銀業務等業務種類和功能不能熟練掌握運用,對外宣傳、柜臺業務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二是開展新型支付業務宣傳主要集中在城區進行,鄉鎮及以下地區更少,且宣傳的重點是以人民幣真偽、銀行卡知識為主,對支付系統、票據知識宣傳得少。在宣傳方式上,主要是以宣傳欄、宣傳標語、宣傳冊等傳統簡單方式進行,宣傳內容不全面,缺乏操作,廣大公眾和客戶似懂非懂,對新型支付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用途不掌握,難以選擇使用。
(六)支付手段選擇與成本管理的問題:新型支付工具推廣使用成本偏高,業務推廣應用進展不順暢
推廣使用新型支付工具的成本包含了軟件成本、硬件成本、業務手續費及維護費用等方面的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通過業務拓展轉嫁由客戶承擔,其表現形式如年費、轉賬手續費、跨行交易手續費、工本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等,相對于傳統的現金結算方式,其收費種類和標準繁多。對于廣大的客戶來說,手續費高低是選擇結算方式、種類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幾點對策建議
在欠發達地區推廣使用新型支付工具,是一項重大的惠民工程,更是金融實現自身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需要金融管理者、金融消費者、金融服務者共同參與和合力推動,唯有在政策、銀行、社會三個層面形成有效的工作聯動機制,新型支付工具才能在欠發達地區得到有效的推廣和使用。
(一)政策層面:科學規劃,統籌安排,著力增強政策的協調性
一是科學擬定區域性新型支付工具推廣應用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建議根據《關于中國支付體系發展2011~2015年總體規劃》,建議由人民銀行、金融辦、金融機構根據實際,科學規劃,共同制定新型支付工具推廣規劃,重點關注三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繼續推進銀行卡產業的發展,用好銀行卡這一綜合性的支付工具,推進金融IC卡的發行,推動公務卡結算,推進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和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指標體系等;其二是推進電子票據業務發展;其三是制定推廣非現金結算工具推廣的規劃,如:煙草收購電子結算、單位集中支付、網上銀行業務、電話銀行業務等,明確具體措施和指標體系。二是建立有效的收費制度,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是推廣新型支付工具的有效方式。在欠發達地區推廣新型支付工具,其成本高、風險大,相關部門應把涉及“三農”的新型支付工具作為一項政策性業務,在商業性新型支付工具方面,也應根據地區差異,在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三是加強立法研究,建立健全法律體系。現行的支付結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的時間早,對以電子化方式為平臺的支付結算方式沒有詳細的規定,實踐中存在法律空白,急需立法保障,明確當事各方的權利義務,降低風險,減少糾紛。
(二)銀行層面:樹立推廣與使用并重、管理與服務并行、創新與適用并舉的思路,著力增強金融自身服務功能
一是銀行機構要把信貸支持與服務方式創新并重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在當前金融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顯得十分必要,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要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上下功夫,樹立通過信貸業務拓展支付結算業務,支付結算業務服務發展信貸業務的經營理念。二是合理布局支付結算基礎設施,暢通結算渠道。中央連續九年的一號文件都對“三農”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切,目的是要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廣大的農村市場發展前景良好,建議在金融基礎設施的投放、布局上,堅持兩者并頭齊行,重點是加大基層營業網點加入現代化支付系統的力度,加大自助銀行設備的投入,如ATM、存取款一體機的布放,發展POS商戶等。加大銀行卡發行力度,推行“以折換卡”,實行“一卡通”,優先發展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力爭達到人總行2012年惠農支付服務基本全覆蓋的目標。三是整合資源,優化工作機制,全方位普及金融知識。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客戶座談會、營業柜臺、LED顯示屏、業務宣傳、門戶網站等,把推廣的新型支付工具的功能、業務范圍等向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作全方位的宣傳。
(三)社會層面:突出重點,著力增強支付工具的社會性
一是在重點領域、公共領域推廣新型支付工具。如在代收水電費,財稅庫銀的稅款、國庫資金的繳納、劃撥,煙葉收購結算,主要農產品的收購結算,財政綜合直補等結算工作中,推進電子結算方式,由政府牽頭,多部門參與共同推進。二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三票一卡”工作的推廣運用。借助大力推進“一創兩建”、推廣農村信用示范村、示范戶的工作契機,推進誠信市場建設,建立維護黑名單庫,為匯票、個人支票的推廣使用提供良好環境,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三是整合資源,建立金融知識宣傳、支付工具推廣的長效機制。建議由政府牽頭、人民銀行組織,各金融機構參與,建立支付清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分散的金融資源整合,把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廣應用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利用金融知識下鄉進社區、進鄉鎮、進村寨,組織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介會,銀政企座談會,理財產品推進會等方式,全面宣傳新型支付工具的業務種類、功能以及給使用人帶來的方便、快捷金融服務,促進新型支付工具得到快速推廣應用,成為欠發達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