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本祥
惠農支付服務點是金融惠農支付業務“進村入戶”的窗口和終端,對傳導金融惠農政策起著重要的作用。近期,筆者對德宏州惠農支付服務點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分析了當前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促進惠農支付服務點進一步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一、德宏州惠農支付服務點的發展現狀
德宏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東、南、西三面與緬甸接壤,全州土地面積11526平方千米,轄2市3縣,50個鄉鎮,336個村民委員會,3849個村民小組。截止2012年9月末,全州設有銀行機構176個,其中城市地區銀行機構117個,農村地區銀行機構52個,鄉村地區流動金融服務點7個。城市與農村地區銀行機構設置比例明顯失衡,尤其鄉鎮以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缺失嚴重。為切實解決鄉鎮以下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問題,2011年9月,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以“惠農支付業務”為切入點,依托農村地區優質百貨店,組織轄區銀行機構大力推進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工程。經過一年來各方的共同努力,德宏州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截止2012年9月末,全州累計建立惠農支付服務點180個(鄉鎮所在地49個,村委會所在地98個,自然村33個),共惠及:43個鄉鎮,128個行政村,162個自然村;累計發生消費業務1230筆,金額1,024,831.37元。取款業務40564筆,金額20,807,801.70元。繳費業務31193筆,金額866,080.18元。轉賬業務9915筆,金額9,991,538.99元。通過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不僅方便了廣大農民,給商戶也帶來了收益,并拓展了非現金支付工具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應用。
二、德宏州惠農支付服務點生存與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德宏州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雖成功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但其生存與發展仍面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市場定位不準確
一是裝機行管理方式行政化,思想上過分依賴人民銀行和銀聯公司,工作缺乏主動性和開拓性。二是商戶在經營上“等、靠”思想嚴重,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導致部分惠農支付服務點業務發展緩慢。
(二)宣傳培訓不到位
一是對銀行卡宣傳不到位。農民習慣使用存折,對銀行卡不了解、不放心,農村地區用卡環境嚴重缺失。二是對惠農支付服務點的營銷手段落后。大多惠農支付服務點僅掛有人民銀行頒發的經營許可匾牌,沒有醒目的廣告、服務卡、促銷活動等,較通信、煙草等行業在農村地區的營銷手段和模式相形見絀,導致很多農民對惠農支付服務點的作用、目的和安全性不了解、不信任。三是對商戶的操作培訓不到位。裝機行對商戶普遍欠缺系統性、持續性的培訓,很多商戶日常只能辦理取款和繳費業務,對轉賬、查詢以及商戶自身的收益計算等知之甚少,致使惠農支付服務點功效減弱。
(三)相關政策不匹配
一是與政府惠農政策不匹配。目前國家對德宏州農戶的各類補助資金多達30余種,政府部門基于方便監督檢查的考量,強制所有惠農資金必須以存折的形式下發,使農戶對銀行卡的抵觸情緒更加嚴重。據初步統計,目前德宏州近100萬農民人口中,持卡用卡占比不足3%。二是與通信產業發展方向不匹配。隨著通信部門市場戰略調整和轉移,德宏州鄉村固定電話存量持續大幅萎縮,呈逐漸退出市場趨勢。2009年德宏州鄉村固定電話存量137282臺,2010年降至118000臺,2011年降至81984臺,近3年的降幅高達40.28%,相應的維護工作也在加速停滯。為此,雖然身處邊境地區,裝機行也只能不斷布放移動POS,如此不僅帶來諸多風險,而且農村地區信號不穩定,部分偏遠地區惠農支付服務點只能“移動POS業務移動辦”。三是業務額度和手續費率設置與市場發展不匹配。目前惠農支付服務點業務額度設定為:取款和轉賬匯款業務每日每卡累計不超過1000元和10000元。手續費率設定為:單筆取款金額在400元以內或400元以上每筆收取2元或3元;轉賬匯款業務每筆收取3元。誠然,現行的業務額度和收費標準的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無法滿足相對較富裕農村地區消費需求,并且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持續發力,該問題必將日漸突顯。四是業務門檻設置需要斟酌。現階段農村地區使用銀行卡的主要群體為外出務工人員,他們既是市場的第一批消費者,同時也是市場的隱性傳播者,然而按現行政策規定,他們持有的非參與行發放的銀行卡無法辦理轉賬業務,這對正處市場培育階段的惠農支付服務點發展勢必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管理不到位
目前全州月交易在10筆以下的惠農支付服務點將近20個。咎其原因故有用卡環境差、宣傳不到位等諸多因素,但客觀上也與裝機行管理不到位不無關系。很多裝機行抱著“搶占地盤”或“完成任務”的錯誤思想,非理性快速布放惠農支付服務點,對市場容量欠考慮,致使其業務發展舉步維艱。
三、促進惠農支付服務點穩健發展的建議
惠農支付服務點的持續發展,是農民實現“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惠農支付服務的關鍵。雖然現在全州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已初具規模,但如不前瞻性的考慮和解決目前其生存與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任其不斷積累和發酵,不僅會影響惠農支付服務點的發展,甚至危及其生存。因此建議:
(一)轉變經營理念
惠農支付服務點固然肩負著傳導金融惠農政策的重任,但從市場角度分析,其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經營行為,因此必須按照市場化的方式解決其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一是轉變經營模式。不能把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簡單的等同為行政行為,所面臨的問題也不能完全依靠人民銀行來幫助解決,裝機行和商戶必須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努力融入市場生態環境,按照市場化原則解決問題,謀求發展,如此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才能永葆惠農支付服務點的生機與活力。二是引入市場退出機制。人民銀行和銀聯公司應建立相應的獎勵和退出機制,對業務發展較好的商戶應給予適當的獎勵,并進行必要的宣傳,以充分發揮其典型示范作用。反之,對持續無法打開局面的商戶應取消其經營資格,擇優重新發展商戶,以增強裝機行、商戶的責任感和危機感。
(二)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一是樹立品牌意識。裝機行應統一制作醒目的招牌和廣告,以確立惠農支付服務點在農村地區的存在。二是建立宣傳員機制。裝機行應積極吸納和培養一批鄉村干部宣傳員,因地制宜對銀行卡以及惠農支付服務點進行有計劃、有針對地系統性、持續性宣傳,以增進農民對銀行卡和惠農支付服務點的了解和信任。三是加強對商戶的操作培訓。裝機行應定期、不定期對商戶進行POS機具操作培訓,使商戶能夠熟練的使用和管理POS機具,并適當開展一些高頻率、小金額的促銷活動,努力營造氛圍,促進農村市場發展。
(三)進行適當的行政干預
一是把現有各種惠農補助資金以銀行卡的形式發放。流通電子貨幣、使用非現金結算既可節約大量國家成本,也能提高人民工作、生活效率,可謂利國利民。因此,建議政府部門重新探索監管路徑,允許各類惠農資金以銀行卡形式發放,努力為銀行培育農村用卡環境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建議政府部門積極協調通信產業部門,本著為農、惠農的原則,繼續為惠農支付服務點保留和建設鄉村固定電話,并提供持續的技術服務與支持,以保證惠農支付服務點信號穩定和降低經營風險。三是對商戶實行升級制管理。目前部分消費者認為現行額度偏低,如果簡單的增大額度,商戶又認為資金占壓與收益不成正比。因此,建議對惠農支付服務點實行自愿的升級制管理,即在現行額度和標準的基礎上,對取款和轉賬額度、手續費率設置多個更高層級,當商戶交易量連續達到一定量時,在其自愿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商戶增加額度和執行與之相適宜的收費標準。如此,不僅能夠解決“一刀切”政策帶來的弊端,同時也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四是允許非參與行辦理轉賬業務,成本問題可以參照非惠農支付服務點POS現行標準執行。
(四)加大管理考核力度
一是監管方應嚴格審批程序,加大事前現場檢查力度,合理控制惠農支付服務點的布放節奏,同時引入業務發展與增設惠農支付服務點掛鉤的考核機制,有效引導裝機行合理、有序擴張,杜絕“求量不求質”的問題。二是裝機行應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在大力發展商戶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對商戶的支持與管理,比如建立聯系人和定期走訪制度等,積極幫助商戶做大做強惠農支付服務點業務,以確保金融惠農政策持續走進“千村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