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清

“焦躁與無奈”是本屆達沃斯年會的主基調,但化解危機的仍是“信心”。
雪是冬天的精靈,春天的信使。英國詩人雪萊曾在《西風頌》中寫下這樣的名句:“如果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
美麗的瑞士小鎮(zhèn)達沃斯,在2012的冬季依舊迎來了飛飛揚揚的大雪。1月25至29日,第42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簡稱:達沃斯年會)如期在這里召開。厚厚的積雪包圍著這座小鎮(zhèn),亮潔的雪花帶走了空氣中的污濁,但它并沒有滌蕩參會嘉賓心中的陰霾。
“中國紅”似乎成為白雪皚皚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由于中國高層官員因春節(jié)原因未能出席本屆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創(chuàng)始人、執(zhí)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計劃將2013年冬季達沃斯論壇召開時間前移一周,以錯開中國春節(jié),更重要的是,避免讓世界存有“聽不到中國聲音的遺憾”。
達沃斯論壇是一個非官方的國際組織。其前身是現(xiàn)任論壇主席、日內瓦商學院教授克勞斯?施瓦布1971年創(chuàng)建的“歐洲管理論壇”。世界經濟論壇致力于召集各界領袖開展合作,以研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達到確定全球、地區(qū)和行業(yè)議程,進而影響世界的目的。
目前的達沃斯論壇已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國際性的金融研討會,影響力覆蓋世界。但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進一步蔓延,一連幾屆的達沃斯論壇都是在“無聲無息、沒有結果”中結束。
資本主義制度之辯
本屆達沃斯論壇的主題確定為“大轉型:塑造新模式”,這一議題的核心宗旨直指資本主義制度在金融危機中暴露出的弊端,對“以美國為首的美國模式”提出質疑,顯示出西方精英階層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和勇氣。
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及經濟學家都在思考和暢言“20世紀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否適合21世紀?”這一話題。
“經濟危機表明資本主義制度亟待改革,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未能從2008年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中吸取足夠教訓,無力應對債務危機等新風險,試圖通過過時的制度解決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輪危機。”達沃斯論壇執(zhí)行主席施瓦布坦言。
爆發(fā)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延續(xù)至今的歐債危機,充分暴露出當前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經濟穩(wěn)定與增長,以低利率為誘餌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繁榮與泡沫,并通過金融衍生品將泡沫與危機傳導到全世界。泡沫破滅后,政府不得不舉債渡過危機。而當政府負債達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時,資本主義制度似乎再也找不到解決危機的辦法。
“我們現(xiàn)在還有3到4年的時間來改進現(xiàn)存的經濟增長模式,如果不盡快行動,我們將會成為失敗者,而我們的制度也將會終結。”美國凱雷投資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大衛(wèi)?魯賓斯坦警告道。魯賓斯坦在投資界名聲顯赫,他的凱雷投資集團在金融危機期間仍取得較好的收益。
資本主義制度自誕生已走過300多年的歷史,其間的發(fā)展歷經曲折。從工業(yè)革命開始到20世紀的大危機時代,資本主義就不斷受到質疑、而又不斷自我革新,通過“吐故納新”資本主義制度不斷走向“人性化”。但今天發(fā)生的危機與先前有著很大不同,區(qū)別在于危機并非誕生于人們對生活的絕望,而是世界各國的“草根階層”對“精英階層”擁有的天然權利表示極大的憤怒和不滿。
不久前,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2012年全球風險報告》曾告誡世人,警惕世界在經濟持續(xù)動蕩面前的脆弱性和社會的扭曲,它們有可能葬送全球化帶來的進步。國家財政的緩慢傾覆和收入的極大差距被認定為今后10年最有可能成為拖累我們的風險。此外,看不到前途的年輕人大幅增加,依賴債臺高筑的國家支付養(yǎng)老金的退休者與日俱增,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都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信息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力量對比——信息、權力和影響力在今天廣泛散布,但較為無序。就連不屬于中產階層和上流社會的人,今天也能了解和融入世界。就此而言,草根運動補充了世界的全貌,世界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利益相關者。一個常被忽視的群體是年輕人。世界人口的50%不到27歲。因此,為找到全球性挑戰(zhàn)的解決方案我們應該在各個層面上動員年輕人,因為他們是今天正在開展的社會大變革的主要組成部分。”參與報告起草的施瓦布明確指出。
對 資本主義信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斷增長的不平等。據(jù)經合組織調查顯示,過去30年美國最富有階層幾乎壟斷了所有收入增加,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國家的情形也如此。《不平等的代價》作者斯圖爾特?蘭斯雷在書中寫到,現(xiàn)代經濟在雙速道上行駛,一條是超富有階層的快車道,而另一條是給其他人的堵塞車道。
看來,金融危機只不過是誘發(fā)“提出塑造新模式”的導火索。目前,被網(wǎng)絡覆蓋的世界正處于一個由內而外的、迫切需要新精英、新思維進行變革的時代。但無論從哪方面看,資本主義制度不是最完美的,但它仍是最先進、最文明、最人性的制度。這次的變革,可以初步系統(tǒng)地建立起資本主義的‘自慮體系,猶如電腦受到黑客攻擊后,建立防護墻一樣,只有這樣,一個相對合理的社會制度才能得以健康運轉。
歐洲的危機是世界的
“歐洲的危機是世界的,如得不到有效率的解決,必將影響世界經濟,這對于世界無疑將是一場災難。”一位經濟學家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眼下,龐大的歐債如同雪球越滾越大,歐元的信譽如江河日下,這場主權債務危機究竟如何救助,考驗著歐洲政要們的智慧。
有著“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比尼將歐元區(qū)比作“跑不動的一列破車”,他在達沃斯論壇上再度發(fā)表悲觀言論,“要解決歐元區(qū)債務問題,歐洲央行必須插手,高效印錢。若非如此,希臘可能在一年半之內離開歐元區(qū)。”接著,他又做出更壞的預言,估計將有許多國家像希臘一樣脫離這部列車,否則這部列車有可能起火。希臘之后,或將是葡萄牙。
“脫離歐元區(qū)”的預測在西方越來越盛行。理由是,經濟學家對于高達78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能否拯救近一年來被歐元區(qū)伙伴國家和IMF支持的國家存在疑慮。援助計劃將于2014年年中到期。加之隨著歐元區(qū)經濟衰退風險加劇,那么這些國家無收入更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甚至還可能繼續(xù)申請援助,而那些大經濟體國家經濟也隨著放緩,甚至萎縮,更不可能拿資金去援助那些國家,與此同時向國際尋求援助也無法得到支援,那么這些國家也只有選擇退出歐元區(qū)。
2012年1月30日,在世界的聚焦下,歐盟各國領導人在日內瓦的歐盟峰會上就歐洲《新財政協(xié)議》達成共識,該協(xié)議將旨在加強除英國和捷克外的成員國預算以及債務的紀律性。這份協(xié)議被歐洲政要看作是救助危機的“希望協(xié)議”。
但許多業(yè)內人士與上述觀點大相徑庭,他們指出,歐盟峰會更多的是在政治層面對本輪歐債危機提出大框架,遠水解不了近渴,“嚴重缺錢”無法回避,因此執(zhí)行情況有待觀察。
在此情景下,全球資本市場目光都集中在2月29日歐洲央行(ECB)的第二輪三年期LTRO(長期再融資計劃)操作上。這將是決定市場短期流動性的最關鍵一步。
目前,已有數(shù)家歐洲大的銀行表示,在2月29日的第二輪三年期LTRO操作時,他們的資金需求將加倍,甚至三倍于第一次,規(guī)模或達萬億歐元。這足以證明目前歐洲銀行業(yè)資金面的短缺。“如果按照此前市場預期,將擴大規(guī)模并且降低相應的抵押物條件,這對歐洲銀行及全球資本市場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歐洲銀行人士指出。
2月13日凌晨,希臘議會與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第二輪救援貸款協(xié)議。根據(jù)救援協(xié)議,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向希臘提供1300億歐元。對于這一“喜訊”市場多數(shù)人士認為,這只是口頭承諾,存在的變數(shù)極大。實際上,在達沃斯論壇之前,歐盟曾出臺一份挽救歐元的協(xié)議,德國計劃讓希臘同一位歐元區(qū)“預算專員”商定它的所有開支計劃,這位專員將有權否決稅收和開支計劃。這一動向將意味著希臘失去本國預算的控制權,因為德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這個負債累累的國家獲得第二次1000億英鎊歐元區(qū)救助資金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條件。對歐元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強烈反對稅收的統(tǒng)一,但是,全球領導人認為,加強歐元區(qū)經濟的一體化是這場債務危機的唯一解決辦法。
但這一做法,將會招致各國政要和民眾的不滿,交出財政大權似乎代表著喪失了國家主權,這種博弈將是尖銳和艱苦的。“不管怎樣,歐元必須活下去。要是歐元崩盤,歐洲就垮了,這個大單全世界都買不起。最好的情況是歐洲陷入通貨緊縮,最差的情況是金融系統(tǒng)徹底崩盤。因此歐元區(qū)應盡快推出歐元債券,以更有效地整合資源為高負債國家提供低息資金。”81歲的投資家索羅斯在達沃斯論壇呼吁到。
新興國家自尋發(fā)展
吳厚,這個名字對于中國人或許非常陌生,但他已是達沃斯論壇組委會的“熟人”。世界經濟論壇和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fā)布了從全球新興市場地區(qū)的1148萬家企業(yè)樣本中選出的16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領軍者”典范企業(yè),董事長吳厚率領的獐子島漁業(yè)集團作為全球漁業(yè)企業(yè)中唯一的代表被選入。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被世界認定是“2012增長型群體”,面對危機的持續(xù),2012年新興國家也將面對新的難題。
“中國目前所擁有的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新興國家已在幫助穩(wěn)定美國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指出。
對此,發(fā)達國家表示出一致的認同。“經濟危機使世界形勢發(fā)生變化,面對危機,新興經濟體不再向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fā)達經濟體尋求解決方案。截止到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并沒有在等待歐元區(qū)行動,而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指出。
英國標準渣打銀行的報告則更加樂觀,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最早可在2020年超過美國;日本將被印度取代,淪為世界第四;德國將被巴西超越,居世界第六。
對于2012年新興國家如何走出增長態(tài)勢,大部分接受專訪的政商領袖認為,出口是關鍵。新興經濟體不要寄予對歐洲和美國的出口,應該加強相互之間的貿易,加強區(qū)域經濟合作,從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在本屆達沃斯會上,印度的參會者顯示出極大地自信。印度軟件開發(fā)公司維普羅總裁普雷姆吉指出,西方世界的發(fā)展放慢下來,而與此同時,新興市場正在成長壯大。這位億萬富翁說:“用不了10年,新興市場國家將與美國平起平坐,或者略微超前。”或許是一句戲言,但新興國家的發(fā)展的速度著實地讓世界不可小覷。
WPP集團首席執(zhí)行宮馬丁?索雷爾指出,在亞洲,不僅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泰國也是充滿活力的國家。“過去的一年證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以及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經濟抗沖擊性較強。在這個全球經濟舉步維艱的時刻,世界經濟的唯一亮點在于新興市場。”韓國前總理韓升洙指出。
在對新興經濟體一片看好之時,另有一些業(yè)內人士表現(xiàn)出擔憂,2012年新興經濟體將面臨通脹威脅,目前各國央行紛紛調整貨幣政策,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就是在應對通脹。此外,流動性加大也將加劇通脹風險。“倘若一切預言應驗,全球將迎來高通脹、經濟增長率接近于零的艱難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強調。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解釋道,中國不會讓經濟“硬著陸”,而是將平穩(wěn)消除泡沫。如今一切都取決于中國央行,畢竟它去年在境外發(fā)放的貸款總額已超過世行。世界上有10億非中國人的飯碗掌握在10多億中國人的手中。
據(jù)世界銀行預計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僅為2.5%。預計中國將增長8.4%,印度為6.8%,巴西盡管增長明顯放緩但仍將達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