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東

微軟跳出“桌面” 不是天氣變了,而是氣候變了。
曾幾何時,呼風喚雨的Windows和Office讓微軟成為世界上最耀眼的高科技公司。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并廣泛應用,內容、服務讓蘋果、谷歌迅速崛起,而使微軟身上的光環愈發黯淡。IT世界總是風云變化,誰又能保證自己的領先地位不會是岌岌可危的呢?
中年困惑
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套件一直是微軟主要收入來源。在操作系統上,微軟短時間確實沒有較大的危機,但是增長空間依然有限,Linux 和Chrome?S等操作系統也會慢慢瓜分這一市場。而且隨著云計算的普及和網絡服務的興起,操作系統的地位未來將不斷下降。谷歌一直以來都在推廣這樣一個概念:通過網絡傳輸應用的方式將取代桌面軟件,逐漸成為主流。在這種模式下,應用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運行,無需安裝在操作系統之中。而在傳統模式中,PC的大多數功能必須通過操作系統來實現。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正逐步轉用云計算服務。這種發展趨勢,對微軟而言將是重大打擊,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地位會帶來很多挑戰。
IE瀏覽器也是微軟重要的一項業務,曾經一度以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導著瀏覽器市場。隨著瀏覽器市場中成員的逐步增加以及歐盟反壟斷組織的不斷審查,微軟IE瀏覽器的主導地位即將不復存在。數據顯示,IE全球市場份額已跌破60%大關。Firefox、Chrome、IE、Safari、Mozilla、Opera積極地與IE瀏覽器展開競爭。
2011年2月,諾基亞與微軟兩個失意之王宣布結盟。諾基亞將放棄Symbian、MeeGo操作系統,攜應用商店、數字地圖等優勢資源投入Windows Phone陣營。消息一經發布,即刻被來自全世界人民的口水淹沒。其中,最為尖刻和廣為流傳的評論是:兩只火雞生不出一只鷹來。這一對相互取暖的難兄難弟,在他們的時代即將落幕時,人們很難相信,他們還會沖上舞臺中央。
微軟最大的挑戰在于,在移動互聯網整個產業的商業模式上,不具有核心競爭力。在另一個熱點領域云計算上面,微軟未來想要建立自己的優勢同樣很困難,IBM、谷歌都早已開始廣泛布局,它們在互聯網應用和企業IT服務領域本來就更擅長。
錯失機會
步入中年的微軟已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前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唐駿認為,微軟不缺人才,不缺錢,缺的是創新的基因。微軟的每一次創新,都要兼顧原有產品的利益,要考慮能否與過去的系統的兼容,使得其在創新上束手束腳。
龐大的規模和機構讓微軟難以保持靈活,未及時調整各種新的挑戰和內部各種平庸職業經理的政治斗爭。微軟內部有很多優秀創意,但最終卻并不能夠成為產品。盡管這家軟件公司搶先開發出觸摸屏技術,但真正讓這一技術流行開來的卻是蘋果iPhone。微軟也曾經搶先進入平板電腦市場,但由于時機和技術上的局限,只能眼睜睜看著蘋果搶走主導權。
另一方面,微軟的產品也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的體驗和感受來和蘋果谷歌競爭。鮑爾默為微軟制定的戰略似乎是尋找最大的商機,當商機被證明后,模仿再超越競爭對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模式太慢,要追趕遙遙在前的蘋果和谷歌談何容易。
其實微軟已經錯過了兩次平臺轉移的機會。第一次是谷歌的出現,嚴格意義上講,谷歌是一家軟件公司,但它對行業的顛覆在于它重塑了整條利益鏈。之前以微軟為代表的軟件廠商更多的是通過銷售license來盈利,而谷歌則使用流量變現。這幾乎可以認為是互聯網啟蒙的標志,因為未來數年,除去電子商務之外的互聯網模式都在采用這種方式。而在同期,微軟依然在賣license。
第二次則輪到了喬布斯。其實APP Store的模式并不算新,2G時代的SP已經做出了它的雛形,就像中國移動的夢網。但到了iPhone上,蘋果換了一種玩法,其實道理一樣,依然是重塑利益鏈條。之前的中國移動和AOL都把分成模式定為7:3,渠道永遠拿的要比開發者多得多。在這個環境下,關系遠遠超出了產品本身,再完美的產品也會因為缺少渠道而死去。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內容資源同質且稀缺。
所以說,喬布斯構建了一整條生態鏈,它的核心是公平和共存。他把分成比例顛倒過來,鼓勵開發者去創新。因此,才有了APP Store的生機盎然。而微軟這時在做什么呢?不好意思,它還在賣license。
跳出“桌面”
2011年12月16日,微軟Office365業務部門高級主管湯姆?里佐(Tom Rizzo)表示,微軟將在新的一年里,為包括安卓在內的多種移動平臺發布辦公軟件,“用戶使用什么平臺,我們就在什么平臺上發布軟件,無論在線、離線以及其它”。
微軟跳出“桌面” 不是天氣變了,而是氣候變了。新的競爭形勢讓微軟轉向為非Windows平臺提供產品和服務。
其實在湯姆?里佐表態前,微軟就已經向蘋果“示好”了。2011年12月,微軟發布了適用于iPhone的SkyDriver應用;升級OneNote(微軟唯一一款適用于iOS的辦公軟件),可在iPad上使用;同時第一次在蘋果的App Store上發布了游戲Kinectimals。
好在微軟抓住了企業級市場。201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2011年微軟商務部門(包括微軟Office業務在內)營收達到56.2億美元,同比增長8%,服務器和工具部門營收達到4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這讓微軟財報還算好看。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相比微軟龐大的Windows帝國,這些變化顯得微不足道,但這些舉動已引起許多微軟觀察者側目。IT寫手、微軟觀察家Mary Jo Foley將之視為微軟跳出“桌面”的信號:它不再試圖繼續保持“作為唯一Windows和Windows Phone平臺軟件供應商霸主的地位”,轉而向非windows平臺提供自己的核心產品和服務。
微軟要變得更開放,因為它既阻止不了“移動互聯”對個人消費市場的影響力,也難以抵擋其對企業級市場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