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珂
摘 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并努力把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知識、科研項目、學術科技競賽以及與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結合起來,各實踐服務團結合實踐當地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發揚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各實踐地開展了支教幫扶、知識宣講、尋訪傳統文化等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活動,可以取得豐碩的實踐成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對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 管理體制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c)-0230-01
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外經濟不斷變化,在機會越來越多的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有了更多更艱巨的挑戰,這也就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學好課本里的知識,還要主動走進社會,積極在實踐中學習其他的東西,不斷增加自己的經驗,全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這個社會有立足之地甚至擁有不敗之地。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磨練我們的圣地,我們應當為我們能在這里成長而倍感榮幸。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系于社會,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基地。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1 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思想不重視,組織保障體系不健全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同學思維比較固定,只知道一味的學習理論知識,產生慣性思維,一些學校只注重學生的理論教學,偏重于學生的學習,雖然能從認識上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但是出于學生的安全和經費等方面的考慮,讓學生普遍存在著很大難度,操作起來也不是那么的容易。有的高校對社會實踐也不重視,學生的創新培養機制也不健全,學校的技能培養機制也沒有建立。就整個社會環境來看,沒有安全的社會環境,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很難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社會中學生的安全保障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學生的維權意識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1.2 實踐組織形式太死
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應該和社會的需要、自己的成長、專業技能相結合,采用多彩的方式,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普遍存在組織形式都比較單一,思想觀念太死,沒有閃光點。缺乏一定的針對性、目的性及創新意識。很多的實踐活動還是停留在初級的階段,缺乏組織形式的創新形式,難以讓活動繼續的發展。大學生實踐活動內容很死板,沒有一定新意。由于實踐活動的選擇目的性不強,實踐性的活動往往和自己的專業相脫離,沒有一定的技術培養,不能學以致用,更好地服務學校,服務社會。
1.3 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搞形式的想象
目前,很多的高校把社會實踐活動歸為“第二課堂”,依舊用“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來安排和組織實施。簡單的把活動理解為這是學校團委的事情,時間應該放到暑假來安排。每到暑假,學校的團委組織就開始孤軍奮戰,單打獨斗,由于具有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讓學生的社會實踐到自己的家鄉去實踐,團委自身也用游擊式的組織活動,象征性支持幾個實踐團隊,也用短短的幾天時間來結束,也沒有一定的老師帶隊,關于調查也就是隨意的參觀一下便草草收場。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調查,與實踐活動的宗旨背道而馳,內容膚淺,缺乏一定的深度,給人一種形式主義的感覺。
2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中改進的措施
2.1 活動內容豐富,覆蓋范圍全面
從“探訪紅色足跡—— 馮玉祥故居調研”、到“轉型時期”探索中國環境公益訴訟之路、再到“赤子心”團隊調研大學生村官工作現狀再到關于“徽商群體對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調研,各個高校的實踐代表團隊都通過不同的主題來展現當代大學生對于歷史和現實的探索。從合肥、蕪湖、巢湖、黃山、寧國、霍山、蚌埠、銅陵……,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通過高校院系的組織,向大家展示了現代大學生學子們在短短的兩個月里在祖國留下的足跡。除此之外,也有調研團隊在廣州、內蒙古、天津、浙江等省市進行系列活動。在對煤礦礦場、食品加工企業、徽墨制造廠、機器制造企業等工廠和企業進行調研時,實踐團隊也陸續和他們建立了實踐合作平臺,加深了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
2.2 新舊媒體聯動,擴大輿論影響
在全國各個高校中,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各家媒體對社會實踐團隊的關注和報道。從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安徽商報等紙質媒體,到騰訊網、網易、搜狐網、鳳凰網等網絡媒體;從新華網、人民網、中青網等中央級媒體到中安在線、六安新聞網、黃山新聞網等地市級媒體,再到安大新聞網、安青在線、真知網等校園媒體,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媒體報道網絡。安徽日報就在其C1版社會周刊用正版大標題來刊登某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工作。另外,微博轉發、評論,BBS論壇討論,貼吧跟帖留言等多種形式,也擴大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
2.3 創建實習基地
為高校內部有創新意識、實習意向的優秀團體或個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共享高校的一些創新實習指導老師以及企業資源,共同搜集、關注學校里以及社會上的有意義的創新實踐比賽。通過與公司的合作,定期到一些合作公司參觀、實習,擴大組織成員的視野,培養自己的能力。通過參加一些高校之間比較有影響力的創新性比賽,充分展現大學生的魅力,并且篩選出久經磨練、比較優秀的創新實踐團隊,進行重點培養。在這里,實習基地為你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充足的工作資源,更有力的硬件支持。而大學生,只需要擁有創新思想,只需要拿出你們的激情,和許多同你們一樣富有創造力的同學一起,將一個個新鮮的點子付諸于實踐,為你們自己的夢想插上翅膀!
3 結語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暑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才干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
參考文獻
[1] 張濤,于國英,王佳,等.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22):197-198.
[2] 趙綱.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安全管理初探[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1(6):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