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摘 要:文章致力于研究基于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發展問題,從電商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來探索提升之道,展望了其巨大的市場前景,并剖析了倉儲和配送中的產品質量挑戰,提供了提升冷藏質量、優化配送過程、完善生鮮電商市場的方法。期望以此促進我國生鮮電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廣大居民進入網絡時代提供助力,建立我國經濟的又一大增長點。
關鍵詞:冷鏈物流;生鮮電商;冷藏技術;發展前景;改進措施
行業標準不一、冷藏技術落后、最后一公里質量無法保證是目前生鮮電商運營的主要問題。文章亦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談電商未來發展,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形成標準化體系,建立統一化規范市場;引進國外先進冷藏技術,并針對我國國情進一步研究適應我國特色的技術與方法,而且對產品和地區進行細致分類,以此提升冷鏈物流中的產品鮮度;保證最后一公里品質,是電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節點。
一、生鮮電商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市場廣闊,發展迅猛,前景可觀。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網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一大經濟增長點,人們追求生活的快捷與便利,快遞行業乘勢而起,而生鮮電商抓住有利時機,吸收外國先進經驗,生鮮電商行業忽如一夜春風來,可謂遍地開花,從順豐、京東等大型物流企業到個體戶,均加入生鮮電商行列。自2013年開始,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展,市場交易額從2013年的130億增長到2014年、2015年的260億和412億,2016年,已經達到了668億,而預計2017年將會增長至900億,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生鮮電商市場的廣闊規模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該領域也是緊隨市場變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展。除了市場前景形勢大好之外,國家和政府的政策決定也給生鮮電商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中央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產業的決定對于生鮮電商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有市場保證和政策支持,生鮮電商的發展可謂恰逢其時。
2.生鮮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由于生鮮產品的特殊性、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不足以及我國許多地區地廣人稀、發展落后的特點,我國的生鮮電商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在于生鮮行業標準不一、管理松散,因此導致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給生鮮電商的進一步推廣帶來難度,調查顯示,79%的人不選擇生鮮電商的原因就在于此。其次,生鮮不同于其他運送物品,不易保存、易變質是其主要特點,也是難點。據統計,生鮮電商的物流損失高達8%,甚至會超過10%,而配送成本大多超過20%,而產品損壞率幾乎達到30%,其間損失之大可想而知。在冷鏈系統完善的歐美國家,損壞率甚至不足4%,冷鏈系統的不完善、配送中損耗過大、消費者過于分散是造成損失率過大的重要原因。實際配送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成為消費者和配送人員擔憂的重要問題,生鮮不同于普通產品,其收件、使用時間有著嚴格的限制,因此如何保證快件快速到達客戶手中,保證產品新鮮度,是一項棘手的問題。
二、基于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發展
1.自建農場,優選優質,實現標準化。貨源優質是生鮮電商成功的首要條件,為保證這一點,許多公司都采用自建農場的方式,從貨源到運輸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不僅保障了產品貨源品質上乘,使電商后期運輸環節產品質量有所保障,而且減少了各個環節銜接所耗時間及財力,更加有利于生鮮鮮度保持,而且節約了采購環節的成本。自建農場已經贏得許多大型電商的認可,例如京東在山東、海南、新疆等地承包大量土地,建設成為大型農產品供應基地,用以內地及沿海的生鮮供應。商品的標準化在物流的各個環節均占據重要地位,標準化與商品的銷售息息相關,是商品流通順利的基礎。根據銷售的需求建立標準化,生鮮電商要成功,則標準化、信息化、聯網化、工業化是必須要做到的,實現標準的統一,規范生鮮市場,使消費者信任產品質量,并敢于且傾向于以電商渠道購買生鮮。標準化的實現,對于生鮮電商而言,有利于規范行業規則,淘汰一部分競爭者。這需要公權力的介入,需要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2.實現產品細分并劃定相應配送帶。根據產品對保鮮程度、溫控的要求將產品劃分為不同種類,并以此劃分配送城市半徑,產品細分是保證產品鮮度的重要手段。具體來說,就是在制定產品配送方案時,對于不同的產品進行區別對待,結合現有冷鏈冷藏技術,和產品對于鮮度的不同要求進行配送帶的合理劃分。生鮮電商領域對于生鮮配送有一定的劃分,但是無論是產品區分還是地帶劃分都略為粗糙,達不到細分的標準和要求,而且不同保鮮措施下的生鮮產品亦未加以區分。筆者以為,首先,按照產品對于鮮度的要求,合理劃分配送范圍,例如活鮮運送與蔬菜、水果等的運送范圍不一,而進一步細分,例如存放時間較長的,例如蘋果,相對于香蕉的保鮮期較長,因此配送范圍也應更大。其次,結合冷凍保鮮技術,如一些冷凍條件較好,在低溫下鮮度存留長的生鮮,其配送范圍可以相應擴大,而一些經受不住過長冷鏈物流的產品,就應該制定更具保障性的配送范圍。這種細分產品與技術,以調整配送范圍的方法,對于拓展市場,保證品質而言極為重要。
3.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提高冷鏈物流水平。當然,要提升生鮮鮮度保持時長,根本上依舊需要提升冷鏈物流水平,在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過程中提升操作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外國先進冷鏈物流設備與保鮮方法,以及配送中的護理方式。上文提到,外公生鮮電商的產品損耗率低于5%,而我國現狀與其相差甚遠,無法望其項背,在此情況下,外國的冷藏技術以及倉儲方法、配送技巧是我國生鮮電商不得不學的事項,大型電商利用自身資金,引進設備,或者聘請外國專家,力求提升冷鏈物流水平,以此促進電商行業發展。生鮮保鮮,可以根據環境采取成本較低的方法,應用冷鹽水、保鮮膜、蘇生、冷凍庫等方法,利用溫度與濕度作用抑制呼吸作用。選擇較好的冷藏車輛,主要是保溫廂體、汽車底盤和制冷機組。保溫廂要根據貨物的特性選擇,制冷機組需要根據冷藏廂大小確定,高于六米則使用獨立機組,低于則選用非獨立機組。對于汽車底盤,只需要符合國家標準即可。冷鏈物流水平的提升,需要依靠科技,提升冷藏水平,延長保鮮時間。
4.解決運送中的最后一公里。根據用戶的收貨時間制定合理的配送時間,這需要運輸人員與客戶提前做好溝通工作,一般而言,根據客戶群大多是白領來看,客戶的收貨時間一般為上下班之后的時間,做到運送人員送達時間與客戶收件時間的協調,是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措施。電商公司還可以進行商超合作,即將生鮮放在客戶居住小區的便利店冷藏柜中,待客戶方便時取走,這需要電商公司做好與便利店、客戶的溝通工作。由電商給付一定費用給受托商店,并要求其保證產品安全與質量不在商店中受到損害,保證冷凍環境,雙方實習互利共贏,為客戶創造便利的服務,保證客戶收件時生鮮的鮮度,同時也需要客戶配合,及時取走快件。同時,在生鮮配送中心或者客戶較為集中的市場,可以設置自取柜,如同銀行的ATM機,用戶輸入取物憑證,則可以獲取生鮮產品,便于用戶自助,能夠在其空閑時間取得產品,減少了配送人員與用戶的時間協調過程,同時也能節約配送人員消耗,此舉一旦實行,必定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捧,對于進一步擴大電商市場具有推動作用。
三、結語
生鮮的品質在于其鮮度,電商隨著網絡化的發展應運而起,需要解決倉儲、運輸、配送過程中的保鮮問題,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能夠促進冷鏈物流的保鮮技術,完善配送方法與設備,以一體化的運營減少過程中的損耗,以此促進生鮮電商的發展,同時,通過文章的思考,引發更多相關技術的探討與研究,引起大型電商企業的重視,能夠進一步研究冷鏈物流的保鮮方法,提升自身競爭力,并帶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曾維維.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以生鮮農產品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107-110.
[2]伏佳敏,王明宇.生鮮電商的第三波藍海[J].科學技術的現實應用觀察,2014,1(1):128-132.
[3]肖筱.被推向風口浪尖的生鮮電商[J].中國商貿,2014,(8):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