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威
摘 要: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出現在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拓展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創新、便捷的理財方式即互聯網金融隨之興起。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以其快捷、方便、高效、投資成本低、門檻低、可進行全天候交易等巨大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商業地產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的勢頭下,P2P借貸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滿足了現代社會小額投資者快捷、簡單、效率的投資需求和購物需求,擁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地產;經濟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地產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是監管缺失,二是風險加大。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地產經營水平不高,短時間就會走向破產的境地,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地產的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機制的完善對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顯得尤為重要。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地產經濟的發展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不僅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也嚴重制約著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興事物。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于金融業務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商業地產經濟的發展
商業地產金融環境隸屬于房地產金融環境,是金融環境分類研究的一個分支。具體來說,商業地產金融環境在一定時空領域內,金融擔保人進行商業投資活動時面臨的各類外部情況和條件的綜合,是擬投資地域制約和決定商業地產投資效益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設施、政策等各種外部境況和條件的矛盾統一體。商業地產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地產開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的各種客觀條件,它們是影響商業地產開發商的投資決策最直接、最重要因素。未來十年,在“互聯網+模式”開始成為新金融模式背景下,商業地產也會逐漸朝著互聯網化的方向進行探索。房商業地產公司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通常分為三個層次:互聯網賣房,互聯網房產融資以及互聯網房產理財。第一,我國商業地產企業庫存壓力相對較大。尤其是城市住房的需求,已經將重心轉向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和農民進城住房需求,將商業地產經濟轉向互聯網金融是時代賦予商業地產開發商建設的新的難題。第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商業地產企業面臨著轉型,必須將商業地產經濟建設致力于互聯網金融,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穩定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目前,商業地產行業已經邁入了白銀時代。同時面臨著互聯網和資產證券化兩大浪潮,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提高存量房交易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如何增加住房的附加值,互聯網在此都大有用武之地。第三,金融機構面臨轉型。與中國相比,美國是一個高度成熟發達的市場化國家。幾乎每個行業都得到了充分的競爭,金融行業也不例外。競爭政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具有高度發達和有效的競爭執法機制。美國金融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在互聯網興起時,傳統的銀行業早已經將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規避掉,使得互聯網企業想要進入金融行業門檻變高,且很難盈利,因此美國沒有出現所謂的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此外,互聯網金融產品門檻低,特別是眾籌平臺的出現,使得不受金融機構重視的長尾部分紛紛追逐自己的利益,進而迫使金融機構不得不面臨轉型。
民生易貸布局房產投融資,民生易貸作為民生電商旗下的P2P投融資服務平臺,在客戶資源、系統風控、履約保障能力方面,都與銀行系風控與項目審核背景息息相關。這種情況下,民生易貸獲得了更好的品牌和信譽保障,更有優勢的市場介入空間,使得商業地產客戶的需求更加合理化、多元化,這種相互間的嫁接方式為客戶的理財、消費都提供了質的保障,實現雙方的投融資服務需求,具備商業性質的樓盤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平臺上的穩健收益理財產品。
三、商業地產競爭不充分給互聯網金融帶來發展機遇
商業地產金融環境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諸多影響因素。其中一部分因素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市人口等指標;還有一部分因素只能進行定性的研究,例如城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城市的治安環境、當地人文特色等。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仍未完全形成。過去的競爭法和競爭執法沒有使我國傳統的金融行業得到充分的市場競爭,其創新和競爭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金融行業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我國金融行業對商業地產經濟服務意識隨著競爭的加劇,已經有較好的改觀,但距離發達國家金融業服務還有一定差距。我國的經濟市場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我國仍處在經濟轉軌期,與市場經濟相吻合的有限政府和責任政府還沒有實現,傳統的計劃和國家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國有企業壟斷、行政性壟斷情況較為普遍和嚴重。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仍舊處于轉軌之中。商業地產在國內發展在已近十年,尤其是近兩年,受到樓市調控、城市化下房地產企業轉型等綜合因素影響,寫字樓、商鋪等商業地產持續升溫。商業地產的真正價值是由它的商業價值來決定的,而決定商業價值的前提就是消費水平。雖然從用途上都可以籠統的成為商業地產,但是城市人口規模、輻射能力、消費層次、消費總量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城市之間的商業地產存在很大差異。競爭不充分,導致整個商業地產行業缺乏創新意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互聯網行業,其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培育一大批優秀的企業。這些組織通過不斷創新并通過互聯網滲透到各個領域,或者通過它的技術優越性去擴展傳統行業,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和競爭力,因而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商業地產中出現,并且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壟斷規制的一個行業,在有效競爭政策和環境的作用下,其得到了充分的競爭,也形成了有競爭力大銀行、投行,競爭可以促使我國商業地產經濟高度發達和繁榮。
參考文獻:
[1]趙寧寧,李磊.互聯網金融與商業地產行業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5,(17):15.
[2]葉海濤.淺析商業地產+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對開發商的價值及風險[J].財會學習,2016,(1):236,255.
[3]宋炎.商業地產互聯網金融平臺風險透析及發展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6):1964-1965.
[4]李傳鵬.商業地產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經貿,201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