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卜 何云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總體上說,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所帶動的經濟增長,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嚴重后果。研究環境規制與企業技術創新的關系,對于促進我國環境規制政策制定,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波特假說環境規制技術創新
一、波特假說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競爭力。但是1991年波特提出波特假說,認為恰當的環境規制能夠激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資源配置補償企業因環境規制而增加的成本。環境規制措施不僅不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反而能提高它的生產率和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環境規制和企業發展之間的“雙贏”的關鍵就在于“創新補償”作用的大小。換句話說,是否實現“雙贏”取決于環境規制是否能夠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二、環境規制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的機制
環境規制增加企業直接費用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激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增加的直接費用。總之,環境規制可以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一)環境規制改變企業目標約束條件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環境規制通過對被規制企業使用環境資源進行收費,增加企業自身成本,改變了企業生產約束條件,促使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環境要素。這時,部分有遠見的企業不會只是在原有成本的基礎之上單純地增加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而是會從全局上進行戰略調整,選擇綠色戰略。長期來看,由于知識、技術的外溢性,企業通過從外部引入新技術或者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均實現了生產資源重新組合,在滿足環境規制的要求的同時也達到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因此,企業在新的生產目標約束下,必然選擇技術創新。
(二)環境規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環境規制除了通過改變企業目標約束來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之外,還通過影響產業結構進一步間接地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簡單的說,我國的環境規制內容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明確界定的環境標準,另一類是強制不符合標準的重污染企業退出市場。根據產業組織理論,提高環境標準勢必會增加新廠商的進入成本,也就提高了行業進入壁壘;強制不合格企業退出市場又是降低行業退出壁壘,減少市場上已有廠商的退出成本。通過對企業進行環境規制,提高行業進入壁壘的同時降低行業退出壁壘,增加了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始終使市場上企業數量維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又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這樣,環境規制通過提高市場集中度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了行業內的企業技術創新。
三、企業技術創新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影響環境規制
環境規制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先期影響,即企業會在環境規制的壓力之下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一種新的經營戰略。同時,技術創新也會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來反作用于環境規制,影響其強度及工具政策的選擇。由于企業的技術創新,保持競爭力優勢的原在位企業和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新進入企業打破了原來的市場結構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產業格局,這使得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調整,最終優化了產業結構。而達到新均衡的產業結構又會對環境規制的標準、工具和政策等提出新的要求。
四、促進環境規制與企業技術創新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由于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污染對環境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因而我國必將加強保護環境方面的環境規制。但是在設計和制定環境規制政策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環境規制的效率問題,從而達到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贏”狀態。結合前面的分析,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使環境規制更趨合理
我國目前的環境規制是集權模式,存在的問題有兩個:首先是自上而下的環境規制模式造成規制成本過大,但效率卻十分低下;其次,環境規制機構過大的權利空間,容易滋生尋租創租行為。因此,我國的環境規制需要改革,應當建立一種既適應經濟又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合理的環境規制模式。
(二)針對企業規模及其技術創新特點強化環境規制政策創新
在環境將規制保持一定強度的條件下,環境規制政策的強化和創新要考慮企業規模及其技術創新特點,選擇的環境規制政策應當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應針對大企業的策略性行為設計環境規制政策。基于市場的環境規制政策,在配合環境信息披露及規制設計參與機制的條件下,能夠使得我國的大企業降低對規制的俘虜可能性和信息的依賴程度。而對于中小企業,環境規制政策在制定時應考慮提高企業的治污能力。
(三)提高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現如今,由于一些企業引發的環境污染、安全事故等社會問題頻頻曝光,使得人們對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高漲。但企業在提升社會責任的同時必須保持可持續發展,即企業在關注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還要考慮將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克瑞斯提諾·安東內例著,劉剛譯.創新經濟學—新技術與結構變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張成,陸旸,郭路,于同申.環境規制強度與生產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11(02).
[3]王虹.論環境規制對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及傳導機制[J].現代財經,2008(05).
[4]張紅鳳.制約、雙贏到不確定性—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相關性研究的研究與借鑒[J].財經研究,2008(34).
作者簡介:周小卜(1989-),女,四川簡陽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分析;何云(1987-),男,四川安岳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分析。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