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金融是一個既關系到民營企業又關系到政府部門發展的問題,我們所要看到的是:在我們關注民營企業持續發展以及國家金融體系的健康運行的時候,是繞不開也回避不了民間金融這個問題的。如何正確引導民間金融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已經迫在眉睫。在現在中國的金融體制之下,法律是禁止大多數民間金融的,很多時候民間金融處在一個灰色的地帶,相對于國有官辦金融,民間金融處在一個“非法的、非正規的”尷尬局面。最近幾年,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金融體制的變革,迫切地需要民間金融進入合法化和陽光化的階段。本文主旨著重于讓民間金融合理合法的發展以及將那些不合理合法的民間非正規金融納入到法律體系的監管之下,從而打破銀行在信貸市場中的壟斷地位。
【關鍵詞】民間金融民間借貸問題研究
一、我國民間金融的特點
民間金融是區別于我國大型的國有官辦機構的一種金融形式,大部分都是傳統的金融形態,即人與人之間簡單的借貸關系,由民間俗成的規范體系進行管理規范,沒有受到較多的政府的干預。其規模一般不是太大,都是一些中小型的規模,區域性比較強,不像大型的國有金融機構能做到全國的覆蓋和擴張。由于民間金融的規模不大,所以造成其資金量的有限,主要的服務對象還是居民以及一些中小企業,解決短期的資金周轉問題,服務面和范圍都比較窄。
我國的民間金融所依賴的信用體系則是由中國傳統的親緣朋友為支撐,而不是由現代化的信用體質來進行約束和管理,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在大多數的民間金融行為當中,比如民間借貸,它的利率相較于國有銀行要高了很多,其利率是隨市場而波動的,以彌補其風險較高和規模較小的危險,但是在很多時候,風險和收益也并不成正比,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民間的借貸還是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信用。所以民間金融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在效率高的同時要承擔著巨大的違約風險。
二、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背景和現狀
(一)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背景
1.伴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飛速的發展,而中小企業的數量則占全國企業的百分之九十六,資金的需求量很大。而在中國的信貸市場當中,大型的國有金融機構占據了壟斷的地位,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銀行的貸款融資的審核要比對大型的國有企業要嚴格的多。中小企業往往很難融資擴大生產,這樣往往就要尋求民間金融的幫助。這樣也能形成一個競爭的局面,從而促進國有銀行的金融創新和發展。
2.民間私人財富的增長以及市場的供需兩旺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個人財富的積累,需要一個投資渠道來進行資金的利用,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正好滿足了個人的投資需要,供求兩端都有強大的需求。
3.政府的金融改革創新也促進了民間金融的發展
最近,溫州的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立,以期望在地方建立金融組織體系、民間資本市場體系、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等方面進行試驗。這也表明國家在政策上開始對民間金融放寬,提供投資出路。這對民間金融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我國民間金融的規模
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份,根據民間金融的融資調查,我國民間融資的總量大約為3.5萬億人民幣,民間融資的總量則占總融資量的百分之七左右,其占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的百分之三十三,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這還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三、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積極作用
第一,民間金融的發展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也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使閑置的資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促進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二,民間金融的發展促進了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在中國,一般的農村和鄉鎮的金融機構并不能充分滿足對資金的需求,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民間金融的發展則正好補上了這個資金缺口,使農村金融體系更加的完善,以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三,民間金融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現有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創新,使我國金融體系更加的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比較傳統,對民間金融在很多方面都是禁止的,使民間金融的地位在很多時候都處于一個不正規和不合法的地位,促進民間金融的發展,可以很好地補足我國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的全面快速和健康的發展。
四、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民間金融發展因為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特質從而造成了其投機性比較強和行為的短期化,所以風險較大,比較容易引發民間的經濟糾紛。這些年來,我國民間的經濟糾紛案件大幅度的上升,其主要還是民間借貸的問題,這也是由于民間金融本身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特點從而引發的。
第二,民間金融的發展缺乏相關法律的約束和限制,政府對其的監管也不甚到位,從而部分的民間金融機構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可能會造成區域性的金融風險,這是政府部門不得不防范的一個問題。
第三,民間金融的發展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干擾了政府部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目標的實現。
第四,民間金融的發展如果不能適應金融改革創新的發展就會不適應未來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我國,民營經濟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在規模,產業結構和管理方式上也在不斷的升級和變化。中國的民間金融也需要跟隨著民營經濟前進的步伐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創新。
五、制約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體制因素
第一,我國的壟斷性金融體制阻礙了民間金融的發展,壓縮了其生存的空間。在我國,以四大行為首的大型國有以及股份制銀行占據了信貸體系中的一大半,民間金融想要在這樣的壟斷性金融體制下生存并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二,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缺乏相關的法律規范和政府的有效監管,依然處在一個“灰色的地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金融的規范以及合法的發展,缺少了國家對民間金融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第三,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損害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從而既得利益集團會阻礙民間的金融向正規合法的方向去發展。
六、我國民間金融發展改革的方向
筆者認為,我國的民間金融的快速和健康的發展的方向依賴于對其框架的設定,總的來說,概括為“一個目標、兩化和四項原則”。
第一,“一個目標”是指我們需要消除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對民間金融所有制的歧視。不能因為民間金融的所有制問題而把它排除在我國正規的金融體系之下,政府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法律和政策調控手段來管理金融市場,而不是盲目地以所有制問題來排除正規的民間金融。政府需要打擊的是那些不合法、危害經濟安全的民間金融行為。
第二,“兩化”則指的是我國金融體系向民營化發展,而民間金融的發展則要更規范和法制化。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民間金融走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促進民間金融健康快速的發展。
第三,“四個原則”指的是:第一,我們需要逐步地推進我國金融市場對內部開放的進程。第二,我們需要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特別是民間借貸的陽光化。第三,我們需要加強對民間金融體制的建設完善和監管。第四,我們需要完善對我國金融體制的建設,對潛在的風險形成及時的防范機制。
我國未來民間金融需要以小型金融為方向,應該主要服務于我國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以分散的客戶為主和低端的一些金融產品。關鍵的是,我國民間金融改革的大方向一旦明確就應該堅定不移,從各方面完善政府對民間金融的監管,不能急功近利,金融改革需要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營造出民間金融發展的良好體制環境。
作者簡介:陳慶濤(1988-),男,安徽合肥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