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陜西省作為西部大省,如何發展其金融生態環境尤為關鍵。文章首先分析了陜西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就其問題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
【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陜西區域金融
一、金融生態環境的涵義
自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4年首次提出“金融生態環境”這一概念后,這個用生態系統的觀點研究金融環境問題的方法便備受矚目,許多專家學者也開始從這一角度來研究區域金融的發展問題。所謂金融生態, 又可以被稱為“金融生態系統”,是各種金融組織為了生存發展,與外界環境之間及內部金融組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優越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為金融主體運行提供有利的經濟、社會、文化、法治基礎,良好的中介服務體系和政府公共服務支撐,必然有利于金融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內部平衡,從而提高金融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
二、陜西省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陜西省是中國西北部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科技教育發達,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近年來,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腳步,陜西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得到較快發展, “十一五”期間,發展效果尤為顯著。
首先,各類型金融機構的數量大幅增加。截止至2010年底,陜西金融市場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達6375家,保險機構40家,證券機構3家,金融服務主體有了大幅度增長。于此相對應的金融業從業人員數量、金融機構資產總額以及金融機構的賬面利潤等也均呈持續增長趨勢。金融機構總資產從2005年的6866.13億元增至2010年的20734.92億元,實現賬面利潤也從2006年的48.6億元增至2010年的222.26億元。其次,金融產品種類日漸豐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政府投入加大,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效果顯著。2010年,陜西省證券市場新增上市公司和融資總額均實現了新的突破。截止到2010年全省有上市公司37 家,年融資額190.4 億元,年債券籌資額273.4 億元。
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省各界共同努力,統一意識,從全局出發,科學有序的去推進。近年來,雖然我省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但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基礎差,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金融生態環境的發展先天不足
由于歷史原因,陜西省的經濟產業結構發展長期處于不均衡的狀態。國家軍工企業較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他工業的發展。第一產業的比重過高而第三產業嚴重滯后。經濟增長方式也以投入高收益低的粗放型為主。相比較為發達的地區,我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在后期建設方面發展也相對落后。
(二)金融法制環境不健全,金融案件的執法效率低
法律環境將直接影響金融環境的有序、穩定、平衡和創新能力。由于起訴難,執行難,抵押物由于行政干預難以變現等原因,陜西省金融機構普遍反映通過法律手段仍使得資產難以保全。據陜西省安康市案件執行情況調查反映,商業銀行對欠貸不還的貸款戶起訴后,勝訴率達 100%,但真正執行收回的本息的卻不足10%。省內針對金融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很大一部分法規缺乏約束力,致使許多信用活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三)是地區信貸結構不合理,信用狀況欠佳,社會信用建設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
截止到2010年,陜西省企業直接融資額占新增信貸的比重僅為3.3%,個人人均消費信貸額866元,遠低于全國個人人均消費信貸1846元這一水平。另外,企業和個人信用意識普遍不強,逃廢金融債務現象多有發生。
三、優化陜西省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議
(一)加快經濟發展,改善區域金融運行環境
陜西作為西部大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西安自古就是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這使得陜西擁有著雄厚的人文底蘊。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推動,陜西應該立足省情,從重點因素入手,如提高GDP增長率,降低單位耗能率,大力發展地產能源行業等。金融行業要和全省各個行業全力配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金融機構也要改進服務方式,正確對待資金出現問題的企業,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給予他們全力的支持。與此同時,要加大對高科技新興行業,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行業的投入,統籌兼顧,創新形式,實現共贏。
(二)建立并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市場,而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信用,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是現代社會經濟金融正常運轉的基礎。一方面,要提升政府的信用,政府要做到取信于民,提高政務的透明度,完善獎懲機制,并配合國家建立省市區的征信數據庫,為各項經濟金融活動提供參考依據。另一方面,要強化對企業與個人的信用管理,做好宣傳工作,讓信用真正的深入人心。
(三)促進金融生態環境的法治建設,完善現行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完善合理的金融法治環境是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基礎,也決定著金融生態環境未來的發展空間。因此,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結合陜西省的實際情況,司法部門應盡快制定和完善有關金融債權保護、信用管理、房產抵押、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等地方性法規,有效保護金融資源。各級政府要轉變固有守舊觀念,充分認識發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加大司法力度,積極的幫助金融機構和企業維護債權。另外,要加大執法力度,對危害金融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減少金融資產的損失,確保金融資產的良性循環,提高案件執結率,增強法律威懾力。
參考文獻
[1]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進金融生態.金融時報,2004-12-07.
作者簡介:孫旭(1987-),男,江蘇連云港人,西安財經學院2010級統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統計。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