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李貞彩
【摘要】農村民間借貸作為我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合理的借貸利率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卻會造成農村勞動力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現象的發生以及阻礙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以規避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措施
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農村民間借貸作為我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且在我國的金融發展歷史中存在了很長的時期,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農村民間借貸的利率不能超過人民銀行所規定的相關利率,而當前我國農村借貸往往呈現出非正式性、高利率、利率彈性大的特點,因此,從這個層面上去分析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為民間借貸問題的處理乃至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農村借貸的長期存在,可以為那些無法在正規金融機構借到資金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借貸渠道,同時,它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那些以小成本獲得資金需求者的福利,因而農村借貸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農村借貸的不斷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涌現出各種問題,且這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多半是由高借貸率所引起的,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良的影響。
首先,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不利于農村勞動力的合理分配,導致不公平現象的發生。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高利息回報,會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覺得這是一種取得正常收入的重要渠道,是一個難得的發財商機。在這一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之下,不少農民把放貸取得高利息作為他們謀生的一種主要手段,把借貸取得利息作為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而,不少農民放棄農業生產勞動或者盡量少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貸方市場出現了不少的閑置勞動力。在貸方市場出現閑置勞動力的同時,借方市場中的勞動力必須拼死拼活地勞動才能足以償還貸方的本金及其高昂的利息,這就導致了農村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分配不均的不良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如果將農民通過民間借貸高利率所取得的收益減去法定利率資本自動增值的收益以及規避民間借貸風險所需提高的利率收益,那么剩下的這一部分就是農民通過民間借貸高利息所獲得的額外收益,而這部分額外收益是沒有辦法通過資金的形式轉移給另一部分人的,因而導致了不公平現象的發生,極其不利于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其次,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一方面,不管借方是企業還是普通的個體農戶,借貸的高利率會很大程度地引發高機會成本與有效收益率之間的矛盾,從而使不少企業和個體農戶的資金積累受阻。由此可以看出,在收益率一定的情況下,隨著借貸利率的升高,企業或個體農戶的資金積累就會越來越慢,其經濟規模就難以擴大,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因此,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規模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還會引發消費滯后和邊際消費傾向的降低。農村民間借貸,雖然借方需要承擔起非常高的資金風險,但是由于其有著非常高的利息收入,因而吸引著不少個體農戶將其資金放貸出去。農村的民間借貸,一般情況下都是貸方將資金貸給自己熟悉的人,因此,這極大地降低了貸方所需要承擔的資金風險系數,借貸雙方,對借方而言,這種方式的借貸是安全的、可靠的,從而吸引著更多的個體農戶將其資金用在放貸上。但我們都知道,對于一個個體農戶而言,其資金都是有限的,在資金一定的情況下,個體農戶用于放貸的資金增加了,那么用于消費的資金就相應減少了,農村不少用于放貸的資金都是農戶通過減少當前消費而得到的,因而,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農村消費滯后現象的發生。我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借方是一家企業,貸方是普通的個體農戶,如果企業和個體農戶之間沒有發生任何借貸活動,個體農戶沒有把資金放貸給企業,那么個體農戶有可能會將這一部分資金直接用于消費,那么也不會有消費滯后這一現象的出現。而如果企業和個體農戶之間發生了借貸關系,那么個體農戶原本直接用于消費的資金真正進入資金流通領域的時間就要滯后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想象,個體農戶成功地將資金放貸給企業需要一定的時間,企業成功地從個體農戶那借來資金到資金全部使用完畢又需要一段時間,因而用于放貸的這一部分資金從放貸到真正進入流通領域的周期是這兩段時間之和。當個體農戶盡其所能地將錢用于放貸,那么必然會導致個體農戶的邊際消費傾向降低,而當這個農村長期的消費低于社會平均消費水平,那勢必會對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帶來各種不良影響。
二、規范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的措施
首先,我們應該從思想上提高對農村民間借貸的合理性認識。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會造成農村勞動力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現象的發生以及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但是,不能單一地認為農村民間借貸就是不合理的、有害的,我們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農村民間借貸拓寬借貸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其次,積極地發展民間借貸從而有效地消除民間借貸的高利率。農村民間借貸本身帶有一定的進步性,民間借貸專業化、組織化、規模化的發展,它可以有效地對農村金融市場進行調節,減低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的整體利率,從而有效地杜絕農村借貸高利率的發生。
再次,農村金融市場應該嘗試著打破壟斷的局面,適當地為農村金融市場增加一些競爭性因素,通過發展商業性金融與合作性金融、正規的銀行金融與非正規的農村民間借貸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以此來提高農村資金的有效供給。
最后,應該加強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法律保護與法律監督,從而有效地提高農村的金融市場環境,為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的規范營造一個良好的金融市場監督環境。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地規范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從而有效地規避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不良影響,提高農村民間借貸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結語
農村民間借貸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兩面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的農村民間借貸利率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會造成農村勞動力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現象的發生以及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因而,我們有必要采取各種措施以規范農村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從而有效地發揮農村民間借貸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積極影響,規避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對農村經濟社會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曉艷.農村民間借貸高利率形成原因及規范對策[J].經濟問題,2010(8).
[2] 簡佩茹.農村民間借貸的形成機制和外部性影響分析及監管[J].財政監督,2008(6).
[3] 孔晗.民族地區農村民間借貸成因、特征及影響——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4] 殷俊華.金融缺口、非正規金融與農村金融制度改革——沈陽農村民間借貸研究[J].金融研究,2006(8).
作者簡介:姜楠(1976-),女,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信用研究;李貞彩(1979-),女,山東臨沂人,山東臨沂師范大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用管理。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