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本文在闡述物聯網概念及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物聯網行業產業鏈的構成、發展現狀及面對的問題與挑戰,指出物聯網各產業鏈相互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給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物聯網產業鏈對策
一、引言
互聯網是當今人類社會信息時代的特征標志,然而歷史無法阻擋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物聯網的實現,物聯網的提出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1999年,物聯網基本概念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Sanjey Sarma和Davib Brock教授提出。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布了《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并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奧巴馬總統就職后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很快將物聯網的計劃升級為國家戰略。這一戰略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極大的響應。緊接著歐盟組織,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也把物聯網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加快了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2009年8月,國家總理溫家寶在視察物聯網產業研究時提出“感知中國”的物聯網發展戰略,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物聯網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此后物聯網在中國受到廣大人民的密切關注。
二、物聯網產業及產業鏈構成
世界物聯網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將達到30∶1,將來可能達到100∶1甚至1000∶1,總數達到萬億級,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蛋糕”產業。
物聯網產業鏈是與生產和提供物聯網產品或業務相關的企業,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聯接成的具有內部分工和價值增值功能的、動態的鏈網式企業集合。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較長,環節眾多,結構較為復雜,主要包括芯片與技術提供商、軟件開發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用戶七個環節。
物聯網產業鏈具有產業鏈長,產業鏈環節多,多個環節對應形成多個新的產業群及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關聯性強的特點。
三、物聯網產業鏈現狀
從當前發展來看,物聯網主要環節為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與運營商,下面主要分析物聯網產業鏈主要環節的發展現狀。
(一)設備制造商
當前物聯網設備制造商的主要產品為RFID產品、智能卡產品、無線傳感器產品、讀寫器產品等。在物聯網的導入期,由于RFID和傳感器需求量廣泛,且是整個網絡的觸角,潛在需求量巨大。近來,在各方的重視下,我國RFID產業取得了很快的發展,形成了芯片設計、電子標簽制造、讀寫機具、系統集成與軟件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二)系統集成商
系統集成商是物聯網產業鏈重要的環節,在物聯網發展中期,系統集成商將開始受益,系統集成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主要提供M2M芯片、通信模塊、平臺和行業解決方案。
目前,M2M產業鏈主要以集成商為主,而通信運營商多是扮演管道的作用,主要構建M2M平臺和實現模塊/終端標準化。但在商業模式中,還沒看到運營商對模塊的補貼、定制和集中采購。短期內無法實現銷售規模也是集成商和運營商共同面臨的挑戰。
(三)運營商
物聯網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承擔著網絡、產品、運營和服務的職責,能夠提供物聯網運營需求的網絡支撐和服務,可以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具有整合物聯網相關產業資源的能力。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擁有資源、技術方面的優勢,有基礎和條件擔當起物聯網產業鏈關鍵角色的重任,但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比如M2M產品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體系化和標準化,難以規模復制;物聯網產業鏈更為復雜,商業模式有待探尋;物聯網相關設備和應用成本較高,限制了應用的規模化推廣,另外用戶消費習慣和使用習慣的培育也需要一個過程;標準化問題;地址和碼號問題及服務質量等問題。
四、物聯網產業鏈的推動
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要受到政府、行業、企業內部及對接機制等多個層面的力量調控,更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推動。產業鏈的調控主要是指行業各主體利用各種機制,采取各種措施,調整產業平衡發展,推動產業鏈穩步平衡發展。其中,政府是宏觀層面的調控,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方向;企業內部的自我調控是微觀層面的調控,是企業的戰略選擇。
通過對相關產業鏈調控理論的分析,產業鏈的調控主要是對企業鏈的調控,包括四維的調控:微觀維——企業內部的自我調控、中觀維——行業或市場結構調控、宏觀維——政府監管或獨立監管、對接機制維——產業鏈對接機制的調控。
物聯網的發展要充分發揮四維調控機制的作用。具體來說,微觀維調控解決的是“企業邊界問題”。中觀維解決的是企業與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和地位關系問題。宏觀維調控主要是指政府宏觀調控與行業發展的調控。產業鏈對接機制主要是指產品或業務、技術標準、產品地理分布以及產業半徑等。微觀、中觀、宏觀必然會受到對接機制的影響,只有在產業鏈良好的對接中才能形成微觀、中觀、宏觀維調控的動態均衡。
參考文獻
[1]魏長寬.物聯網:后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革命[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2]段穎.物聯網技術特點及其發展趨勢[J].今日科苑,2010.
[3]李一,陳火峰.關于物聯網的研究思考[J].價值工程,2010(08).
作者簡介:渠旺俊(1988-),男,山西晉中人,西安財經學院統計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統計信息化。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