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稱河南商丘虞城縣一所小學發給學生的獎狀上植入了商業廣告,在獎狀正面下方有“×××外語”字樣,獎狀背面則印滿廣告圖案,上有“寒假樂學營盛大開營”等字樣,并標明了招生對象、開設課程、地址和聯系電話等。商丘市教育局一名負責人認為,這種做法不利于教育孩子,應立即改正。該校的校長也表示,廣告單位給學校提供了書包等獎品,既然大家都在質疑,以后不這么做了。(2月2日《京華時報》)
小學生的獎狀植入廣告,引起許多人反感,當地教育局官員和該小學校長也表態制止了這種做法,說明他們認識到了這是個問題;但如果不把問題出在哪說清楚,就很難對此事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類似的事件就還有可能“改頭換面”再次發生。
許多人把目光盯在廣告的商業性上。有網友說,學校是個純凈的地方,不應出現這種情況。其中的意思不外乎是說,植入廣告的商業性玷污了學校的“純凈”。商丘市教育局一名負責人也表示,小學生還是孩子,不應過早讓他們沾染商業氣息。這句話同樣包含商業氣息不太干凈的意思。但拿商業氣息說事,并不能揭示獎狀植入廣告的真正問題所在。商業氣息不干凈的看法源自中國人的舊觀念,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這種說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小學生接觸商業氣息不見得有什么不好。
問題出在廣告信息的“誘導”上。廣告之所以能起到“促銷”作用,是因為它提供的信息容易引導人們對某種產品或者服務產生積極聯想。把廣告植入到獎狀上,使獎狀與廣告這兩個本不相關的信息進入人們的腦海后,被關聯起來,引發人們的聯想。“×××外語”“寒假樂學營”等字樣出現在獎狀上,人們就有可能相信,學生“表現突出,成績顯著”是因為參加了這類相關的課外補習班。
這顯然是誤導!獎狀是校方依據規則對符合標準、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學生頒發的一種榮譽憑證。給學生頒發獎狀的目的在于鼓勵先進,引導學生不斷進步、爭當優秀。獎狀牽涉的要素只有學校、學生和規則三項。獎狀被植入廣告之后,人們就會從中讀到另一種信息,這種信息的誤導,使獎狀的嚴肅性、權威性、公正性都受到了損害,它應有的功能就難以發揮了。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