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軍
【摘要】我國地大物博,我國地貌最為廣大的就是農村,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設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此需要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進行新農村的建設。本文就對農村金融體系的現狀進行分析及對創新進行探討,希望對農村金融組織體系艱澀現狀的改變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金融現狀創新
一、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現存的現狀
(一)當前在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工作者對于在法律上的認識不到位,地方財政部門透支情況長期存在。民營企業在貸款上對于貸款要求不清楚,缺乏相關部門的引導,同時民營企業存在嚴重的金融市場風險等問題。相關政府部門對于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市場風險不能夠大意,應該保持高度重視,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首先在對于建立從事農業活動的農民要有保險公司進行風險擔保,建設新農村,使得從事農業的農民的收益有風險公司進行擔保,保障農民的財產安全。其次對于農村的金融結構進行調整,不斷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提高農村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然后加強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生態環境管理,為農村金融的組織體系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對于涉及農業方面的貸款細節問題應該具體化,加快貸款過程的處理。對于農業的貸款緩慢已經制約了農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提高農民對貸款的法律知識,不斷地加強農業性的貸款的宣傳工作,保障農民的權利。農村信用社建立的初始目的是使得廣大的農民受益,這個初始目的不應該改變,同時對于商業性銀行進行改革,不斷提高農業和廣大的農村經濟融資服務的積極性,加強對于農業服務的各方面,提供更多的路徑。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提供的金融使用工具比較單一,服務的種類少,同時服務的功能也不全面,而且在許多的農村連基本貸款業務也不能辦理,尤其是在貧困農村地區,為此在對于金融體系的服務上尚沒有進行有效的解決。
(三)根據官方報道,在我國的郵政儲蓄的資金,一半以上都是來自于農村農民存款,然而這些郵政儲蓄的大量資金,用來進行其他的商業投資,不用來扶持農村建設,不用來加強農村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農村地方越來越貧瘠的局面,造成區域之間的發展嚴重的不平衡。同時這些商業銀行還在大規模地進行農村信貸業務的壓縮,只注重商業銀行的商業盈利,注重其商業的擴張。這種情況,不僅是商業銀行,即便是農村信用社也是大部分的資金流入到城市。這種大量的農村存款進入大銀行,而不快款給農村進行建設的行為長期存在,應該得到遏制,必須從法律上根除。
(四)在沿海的發達地區民間資金相當充裕,而且數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地下金融市場,同時以多種方式存在,這就使得高利貸行為發生,增加了我國的金融市場風險,尤其是影響到了金融正常運行,使得存在了嚴重風險,然而農村居民的資金進入到這些市場并且在迅速的發展和滲透,可以說是彌補了其在資金的不足,不斷地使得其經濟不斷的發展,但是這種行為遠非長久之計。
二、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創新與改革
(一)在政府政策上要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為農村貸款提供擔保,不斷地對農村信用的貸款提供良好的信貸環境,不斷鼓勵民間的資金參與到商業的金融機構進行活動,在市場經濟下進行優勝劣汰,不斷地促使利率的市場化,不斷加強對農村市場經濟金融的監控,促使農村金融體系的高效運行。同時在采取政策上減少稅收、利息等,不斷地鼓勵更多的農村金融機構為提供信貸。加強政府的能動發揮,政府部門要不斷采取措施,以提供一個在長期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不斷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共基礎建設,不斷的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保證農村人民的權益,改善消費結構,提高農村人民的消費水平。
(二)采取有效措施,為從事農業項目的農民提供擔保,以及為農村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加強對農民土地的使用權拿來做抵押的研究,不斷地創造出更多的有效擔保形式和路徑,不斷地創新出更多的農村金融的業務和路徑,不斷地加強對農業產品的期貨市場的建立,擴大農業產品的種類和規模以及流動性等。不斷減少和降低農村用戶的負擔,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從政策上減少農業貸款的利率,同時加強對農業項目的鼓勵和各種的補貼標準,甚至是減免一切的稅費問題。政府的相關部門還應該不斷地對政策性的農業提供保險保障業務等,以保障農民的收入,避免天災人禍等問題。農村農業產品受自然影響的因素較大,為此必須要進行風險的轉嫁,保險是最好的途徑,能夠很好地降低在市場經濟下的農村農業產品的風險,應該不斷地進行宣傳,使得廣大農村農民加入到保險行列。
三、結束語
農村農民的資金是我國最大的資金儲備,它對我國沿海地區和國家的大型項目的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如今使得區域性經濟發展嚴重的不平衡,貧富兩極化越演越烈,鄧小平同志說過:先讓一部分地區富裕起來,一部人富起來,然后再帶動其他地區富裕起來。要建設好新農村,就要對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不斷的扶持和改進創新,只有充分地發揮政府的職能,在政策上進行扶持,對金融機構資金進行引導,才能加速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劉震.農村金融體系的現狀及創新分析——以湖北省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2]高述濤.我國農村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監管體系創新[J].商業時代,2010(23).
[3]王敏杰,應麗艷.農村金融體系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J].農業經濟,2007(6).
[4]鄭昌鑫.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產品及組織模式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0(27).
[5]王宇露,尤逸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現狀分析及深化改革途徑探討[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1).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