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 徐典福 張沁 包蘊琪 郭媛媛
【摘要】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支付也進入了一個井噴發展的時代。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國內學者對于移動支付商業發展的觀點,結合國內目前移動支付發展的最新動向,從分析移動支付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入手,推斷出我國短期內移動支付應遵循的運營模式,分析移動運營商介入金融業務的影響以及具體方法的問題。
【關鍵詞】移動支付產業鏈運營模式
一、移動支付運營模式分析
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移動支付市場將從2011年的2400億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6700億美元,使用手機支付購買商品的用戶人數也將達到25億,預計到2012年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卻也由于我國特殊的市場環境而沒有達到其理論上的最大效益。
從2011年中國第三屆移動支付產業論壇我們可以了解到,圍繞著這一復雜的產業鏈目前我國移動支付面臨的最大問題也就是一個技術標準問題,而這個技術標準又與運營模式有關,移動支付由誰來主導是關鍵問題。目前理論界和業界主要是三種運營模式,即以運營商為主導的模式、以銀行為主導的運營模式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導的運營模式。而這三種模式的應用時主要是從交易資金來源的角度進行分析。具體來說,以移動運營商為主體也就是說移動運營商掌握了主要的資金來源;以銀行為主體則是銀行掌握了主要的資金來源;以第三方為主體則是第三方掌握了資金來源。
在中國移動支付這個新興市場上,消費者對于新的支付方式沒有形成路徑依賴,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而且,由于目前我國對于電子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的法律限定、監管方式等都沒有完善,這無疑給政府在協調多方利益和主導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帶來很多的阻礙。同時,銀行與移動運營商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使他們難以在和諧的氛圍中平等合作。銀行擔心移動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侵占自己的傳統支付手段市場份額,所以強烈合作的意愿不是那么強烈。筆者認為,在我國目前情況下,一方主導,逐步融合,更有利于市場的培育。
因此,我們認為在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初期,在實現基礎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移動運營商為主導運營,銀行承擔結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市場運作。如此選擇的原因主要在于移動運營商具有的先動優勢。移動運營商提供的通訊渠道是形成整個業務的主線索,而且有著現存的強大的網絡平臺,可以為產業鏈上的其他組織提供堅實的業務基礎。另外,其有著廣大的客戶群、商業信譽良好、服務體系完善。最重要的是,移動運營商積極性較高,創新熱情較高。移動運營商近些年在市場、促銷以及廣告上的投入顯而易見,他們更有動力采用創新的方式來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以此來通過新型的移動支付商業模式帶動其數據增值業務以及客戶數的增長。
二、國內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
事實上,到2011年末,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獲得了央行發放的非金融支付業務許可證。由于獲得許可證的是三大運營商全資成立的支付子公司,也就意味著今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通信商可以真正做到像支付寶一樣的龐大的業務資源。運營商獲得支付牌照后,會將其龐大的手機賬號和支付賬號進行無縫對接,必將使其在移動支付市場快速發展壯大,同時也意味著在移動支付標準問題上,各方都有了共識,也就是將以三大通信運營商為主導的模式。
三大通信商介入支付業務為移動支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即通過通訊業和金融業的結合來發展移動支付。一旦三大電信運營商開始在支付領域大顯身手,必將成為產融結合的一大經典案例,因此又必須研究一下這樣的一個對于監管甚嚴的金融行業的滲透將會給我國的移動支付產業帶來的各種影響極其對產業鏈各方甚至于監管方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
三、移動運營商主導產業鏈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首先,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直接的利益莫過于其將獲得藍海的手機支付業務收入。支付牌照的獲得使得運營商們可以從現在已有的小額支付業務拓展到大額支付,這樣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因為客戶的預存款產生的整體經濟效益。屆時,由于其強大的用戶規模電信運營商將可以迅速發展另一項“超級支付寶”業務。
然后,基于對國外移動支付業務的研究,我們發現移動支付業務對運營商的核心意義不在于帶來新增收入,而在于拉動內容應用發展、提升數據業務ARPU、降低離網率、吸引新用戶并提升企業形象。利用3G網絡通道占有獨斷優勢的運營商們可以在用戶使用手機支付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數據業務ARPU,因為用戶在業務使用過程中的瀏覽、下載等操作將產生數據流量,這樣就可以促進運營商內容應用的發展。
(二)消極影響
1.金融風險。對于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如果由移動運營商來主導,7億移動支付業務潛力的存在,使得運營商們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沒有其他任何一家銀行可以與之抗衡,而這顯然是不符合國家的金融政策的,同時也不利于對于金融行業的監管,例如會使反洗錢難度加大,金融穩定性被破壞,這樣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風險。
2.宏觀調控。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一旦未來電子支付成為主流支付方式即非現金支付比例提高,以移動終端為工具的手機支付就會成為我國電子貨幣支付的主要方式,而電子貨幣的大量使用總是會對一國已有的貨幣政策調控產生影響,如何衡量貨幣供應量M2、如何控制貨幣的供給與市場操作都將給我國的央行調控帶來新的重大挑戰。
3.運作難度。從微觀層面來講,由于金融領域涉及專業方面的知識,根據SWOT分析法必然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就目前來看,雖然三大運營商們已然獲得支付牌照成功進入支付領域,但由于其業務還處于初創期,相關業務能力尚不夠成熟。
四、發展建議
筆者認為,距離移動支付產業鏈完全的大統一而又協調發展的目標依然很遠,即短期內無論是任何一方主導的移動支付發展模式都無法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行業標準歸為統一、運營商主導的方向依然明晰。在綜合國內外業界、學術界對于移動支付貢獻的文獻資料分析的基礎上,通過以上對于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分析,筆者就近期內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1.加強產業鏈各方的協調分工合作,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共同發展,推進產業專業化分工。專業化的分工合作特別是通信運營商與銀行的合作對于移動支付的發展非常重要。
2.轉變消費者的傳統支付觀念,創造移動支付的應用環境,培養消費者的信任感知度以增加消費者對于移動支付的信心,培育移動支付市場,引導其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消費支付。
3.政府應加強其管制和協調作用,盡快出臺專門針對移動支付產業的政策措施和監管法規,以規范市場的發展,協調各部分分工合作。移動支付牌照的發放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政府針對產業鏈各方涉足金融領域設置具體的監管措施,例如如何加強對移動運營商防止電子貨幣的推進過程中對于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產生的不良影響,如何加強對于運營商們巨額沉淀資金的日常監管、掃清反洗錢的障礙,這些對于產業鏈各方而言都無力完成。
參考文獻
[1]Ondrus,J,CamPonovo,G.,Pigneu,Y. A ProPosal for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ayment Environment.IEEE- ICMB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2005.
[2]陳華平,唐軍.移動支付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研究[J].管理科學,2007.
[3]高從.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機制與效率研究[M].北京郵電大學.
[4]Rysma,M. Competition between networks: A study of the market for yellow pages.Review of Economies Studies,2005.
作者簡介:陳康、徐典福、張沁、包蘊琪、郭媛媛,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生,本文為廈門大學基礎創新科研基金本科生項目的階段論文。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