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優惠利率政策(以下簡稱民貿民品貸款政策)是國家支持民族貿易發展的一項政策性貸款,為了減輕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點企業生產相關商品或從事相關商品貿易需要的貸款利息負擔,扶持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而制定的貸款利率優惠政策。人民銀行作為直接撥付貼息資金的重要關口,為使民貿企業貼息政策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筆者通過深入周口市轄區實際調查發現,現行民貿民品貸款優惠利率貼息政策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民貿民品貸款現狀問題建議
一、周口市民貿民品貸款現狀
(一)少數民族企業發展現狀的調查
周口市作為河南省農業大市之一,共有回、滿、蒙古等少數民族33個,少數民族人口16.6萬多人,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的96%,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少數民族人口超過萬人的縣市區6個,超千人的鄉(鎮、城市街道辦事處)40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居委會、社區)94個,500人以下的自然村22個,是河南省民族工作任務較重的市。
據2009年底統計,全市共有少數民族企業3146家,其中鄉鎮及鄉鎮以下企業有3109家,總產值達21億多元,總利稅1.8億元。民營企業2900家,占全市少數民族企業的92.2%。據調查,周口市少數民族企業發展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l、發展不平衡。據2009年底統計,全市擁有少數民族企業3146家,產值百萬元以上的僅30多家,占少數民族企業總數的1%。而且集團化經營、股份制企業較少。2、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是皮毛制革、肉食加工等傳統產業仍占居主導地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二是多數少數民族企業主要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粗加工產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少。 3、部分少數民族企業管理方式落后。
根據《關于確定“十一五”期間全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通知》(民委發[2007]228號)以及國家民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了《關于重新調整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有關問題的通知》(民委發[2007]127號)文件,周口市共有5家企業列入民貿民品貸款優惠利率貼息政策適用范圍。但目前享受到貼息貸款的只有周口市轄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和扶溝縣豫鷹面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經調查,其他三家企業有的屬于對相關政策不了解,有的屬于貸款不屬于補貼的范疇,還有一家企業已經破產,導致沒有享受到國家的民族貿易利差補貼優惠政策。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民貿民品貸款政策執行情況
根據《轉發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利率事宜的通知》(鄭銀發〔2009〕56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河南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鄭銀發〔2009〕95號)文件,目前,周口市轄區具備承貸銀行民貿民品貸款資格的有工、農、中、建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周口銀行。而現在發放基準利率貸款的銀行卻只有農業發展銀行,其他銀行機構均未承辦此類民貿民品貸款。
據統計,自2009年3月1日以來,農業發展銀行成為民貿民品貸款貼息貸款行以來,農業發展銀行周口市分行累計發放民貿民品基準利率流動性貸款15,000萬元,人民銀行共劃撥利差補貼資金415萬元。
農業發展銀行周口市分行根據企業生產特需商品的規模和公司總資產的比例,按照最高綜合授信額度發放貸款。2012年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的最高授信額度為6.1億元,豫鷹面業有限公司為4000萬元。在辦理利差補貼的過程中,農業發展銀行周口市分行按照政策規定先按正常利率收息再按照人民銀行劃撥的貼息全額返還給企業,用于生產經營。同時農發行指派一名客戶經理,專門監管企業的貸后管理、分析和資金的使用情況,防止資金挪為他用。人民銀行周口市中心支行不定期地對農業發展銀行民貿民品貸款優惠利率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進一步促進該項利于企業、惠及民生的好政策落到實處。
二、存在的問題
(一)承貸銀行機構呈現出“華而不實”的局面。根據民貿利差補貼有關文件規定,具備承貸民貿民品貸款資格的金融機構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承貸銀行發放的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執行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低2.88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優惠利率貸款一律不準執行基準利率。經調查了解,周口市共7家承貸銀行機構中發放民貿民品貸款執行優惠利率的僅有農業發展銀行。
究其原因是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執行浮動貸款利率已為各商業性金融機構普遍采用,目前周口市轄區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利率普遍上浮10%—40%。從銀行機構情況盈利性角度出發,發放貼息貸款必須執行基準利率,與其自主的商業貸款相比獲利空間很小,商業銀行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前提下,對發放此類貸款沒有積極性,使民貿民品企業獲得貼息貸款的承貸銀行機構看似由七家可選,卻最終僅有一家辦理。
(二)放貸銀行受制度約束,放款條件單一,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據調查,農發行有關文件規定,發放貼息貸款根據企業生產特需商品的規模和公司總資產的比例,按照最高綜合授信額度發放貸款。但在實際發放貸款時要求民貿企業必須使用資產抵押。一些民貿企業由于基礎差、底子薄、規模小,盡管有發展潛力,但因無法提供足夠的擔保抵押品,同樣得不到銀行的足額貸款。調查中發現,2012年農發行給予豫鷹面業有限公司最高授信額度為4000萬元,但受企業資產規模限制,實際僅使用了950萬元貸款。河南大用邦杰食品有限公司的最高授信額度為61,000萬元,實際貸款5,000萬元。據了解,在資金使用量較大糧食收購時節,由于農發行對于執行基準利率的貸款審批條件苛刻,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無法滿足企業周轉資金的需要,不得不按照浮動利率貸款。
(三)能享受民貿民品利差補貼的金融機構相對范圍較小,沒有實現金融機構全覆蓋。目前根據有關規定只有工、農、中、建、農發行、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對民貿民品生產企業發放的基準利率生產經營貸款才能享受利差補貼,其他金融機構比如郵政儲蓄、交通銀行以及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都不能享受此項政策。據了解兩家企業均在郵政儲蓄銀行、鄭州市的幾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辦理的有貸款,由于受政策的約束,不能享受國家的貼息政策。
(四)貸款種類的限定,約束了民貿民品生產企業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根據相關政策,目前只有1年期的生產經營貸款才能享受利差補貼,而對于2-3年的生產經營貸款和用于擴大再生產的技術改造貸款等卻不能享受此項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貿民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
三、相關政策建議
(一)取消對民貿貸款利率水平的限制,實行優惠利差直補企業的方式。即允許承貸銀行根據企業資產質量、資金運用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等因素自行決定貸款優惠利率浮動水平,只要利率是在合理區間,利率浮動的大小由市場來決定。在利差補貼方式上,采取“商業銀行先向企業發放利率沒有優惠的貸款,再經企業和商業銀行按政策規定條件向人民銀行申報,由人民銀行通過承貸銀行按2.88%的標準直接補貼給貸款企業”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經辦銀行積極性不高,企業“貸款難”的狀況,切實提高銀行落實民族優惠政策的執行力,最大限度地落實優惠貼息貸款政策,達到銀企互惠、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積極協調放貸銀行行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結合民貿企業實際,建議有關金融機構擴大范圍、放寬條件,簡化放貸環節和審批流程,并準許企業使用一定額度的浮動和信用抵押,充分發揮民貿企業最高授信額度的資金使用效益,從而有效支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放寬民貿民品企業范疇,擴大政策覆蓋面。建議逐步放寬對民貿民品企業在企業性質、經營范圍、信貸品種和期限方面的規定,只要產品有利于改善少數民族生活水平和生產條件,或者少數民族特許商品的企業都應納入補貼范圍,所有權性質不分個體、私營和國有,不斷擴大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范圍,提高惠民信貸政策的惠及面。
(四)盡早確定“十二五”期間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名單,目前已經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但是當前的利差補貼范圍仍執行“十一五”期間制定的名單目錄,部分企業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周口市就有一家在名單目錄的企業已經破產;同時又有部分新型民貿民品生產企業由于不在名單目錄內不能享受此項惠民政策。在社會快速發展,經濟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應結合企業發展自身實際,盡早確定“十二五”期間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名單,使更多的民貿民品生產企業享受到此項優惠政策,確保專款專用。
(五)拓展貼息貸款的范圍。建議對于資信狀況良好的民貿民品企業,適當放寬貸款期限和貸款種類,技術改造類貸款以及3年以內的流動經營貸款也應納入補貼范圍。進一步促進民貿民品企業的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為改善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做出貢獻。
(六)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民貿民品生產企業了解此項惠民政策,根據生產經營實際狀況積極申報成為國家認可的民貿民品生產企業,力爭做到應補皆補,使更多民貿民品企業享受到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
(七)央行、國家民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民貿民品生產企業貼息貸款的監督管理,制定稅收優惠措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辦理民貿民品企業基準利率貸款,比如把由于辦理民貿民品基準利率貸款少收的利息收入(限定在國家允許的浮動范圍內)作為金融機構的經營支出進行稅前扣除,提高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彭武榮,陳寶樹.民族優惠貸款利差補貼政策落實難有待關注[N].金融時報 ,2012(06).
[2]趙天鵬.民族貸款利差補貼實證研究——以南陽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07).
作者簡介:焦政康(1975-),男,河南省太康縣人,本科,會計師,就職于人民銀行周口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央行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