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T公司面臨著較大的退市風險,在制度的壓力下,較多采用資產重組的方式來擺脫困境。而影響ST公司資產重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布在資產性質、資產規模、資產質量和外部環境方面。
【關鍵詞】ST公司資產重組
一、資產重組的定義
資產重組,這一名詞在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外,也并沒有對其專門的解釋。眾多學者在對其研究的同時,對其的定義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和解釋。但是資產重組,盡管定義沒有十分清晰,卻被廣泛運用于世界的證券市場中。
在國外的學者研究中,其資產重組大多指的是兼并收購以及公司重組。兼并和收購即為我們日常所說的Merge & Acquisition,主要指的是企業與外部企業發生的資產變更,以兩個公司資產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為目的,主要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而公司重組更多的是研究內部的資產變更,比如資產剝離、資產出售、股權置換等。
本文所關注的重點為對公司經營層面有較大影響的資產重組。因此,從定性的角度出發,本文所指的資產重組為通過股權轉讓的調整而使得公司控股股東發生改變,或者經過重組后公司的經營范圍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從定量的角度出發,本文所指的資產重組為控股股東發生變化或者是符合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中的重大資產重組。
二、ST公司資產重組動因
自證券市場實施特別處理制度以來,ST公司便成為證券市場上的特殊群體。一方面,其陷入了財務困境和其他異常狀況,可持續性經營能力受到一定的威脅,面臨著較大的退市風險。在政策的壓制下,為了保住自己寶貴的上市資格,ST公司面臨著短期內迅速改進公司治理,提升經營業績的較大壓力。其采取的改進方式有很多,大部分公司都會采取較為直接有效的資產重組方式,將公司的所有權、資產、負債和業務等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配置,迅速改變公司的經營業績,避免其遭遇退市的尷尬處境。
ST公司頻繁的資產重組活動,近年來受到投資者的日益關注。其作為一種相對稀缺的“殼資源”,也受到了證券市場各界人士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重視。ST板塊受資產重組的影響,在二級市場中的表現也十分活躍。然后由于內幕信息的存在,使得前期對資產重組的預期較難把握。資產重組與公司眾多因素相關,本文以資產重組較為頻繁的ST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什么樣條件的ST公司更容易進行資產重組。
三、ST公司重組影響因素
(一)資產性質方面
控股股東性質:當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陷入經營困境時,為了維持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保護稀有的“殼資源”,控股股東通常通過地方政府尋找重組方,出于社會穩定性的考慮,政府也會積極給予其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保住政府的稅收來源同時也避免退市甚至破產后的下崗再就業問題。
大股東持股比例:根據前人研究的大股東支持理論,大股東在公司處于不利境地時,會向公司提供私人資源,保住其上市資格。如果第一大股東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表明其投入越大,就越有可能用自己的私人資源或者其他手段來挽救上市公司,幫助公司盡快脫離困境。
(二)資產規模
公司規模:公司的資產規模與資產重組存在一定的關系。資產規模越大,重組方的進入成本較高,需要注入的資金越大。尋找重組方相對困難一些。
市值:ST公司的市值越高,其重組方進入的成本就越大,其困難程度就越高。因此,ST公司資產重組的概率與市值有一定關系。
(三)資產質量
盈利能力:盡管大多數的ST公司盈利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盈利能力相對較好的公司,特別是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好的公司,重組后迅速扭虧的壓力相對小一點,更容易受到重組方的青睞。
被ST前的股價:當ST公司重組前股價高于一定程度,重組方的進入難度就有所增加,不利于ST公司進行資產重組。
(四)外部環境
行業:ST公司分處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行業其性質有所區別。有的行業如采掘業,屬于資源稀缺性行業和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較容易得到重組方的青睞;金融保險業也屬于政府重點扶持行業,容易得到更多的資助。因此,更容易發生資產重組。
地區:ST公司所處的地區不同,其經濟活躍度和政府支持的力度就有所不同。華東和華南地區經濟活躍度較高,重組意向方較多,容易進行資產重組。而西藏、新疆等地方由于是國家扶持地區,其本來上市公司就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較大。因此,資產重組的概率與ST公司作出的地方有一定關系。
當地上市公司數量:當地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則政府關注較高。其發生資產重組的可能就越大。當地上市公司數量越多,能得到政府關注度較低,但另一個層面又反映了當地經濟活躍度較高,其他民營等的重組意向方可能較多。
四、ST重組后的建議
ST在陷入困境以后,其進行資產重組核心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困境,摘掉帽子,成為證券市場上正常的上市公司。因此,其進行的資產重組不能只是財務報表上的資產重組,應該是一種對公司有實質性影響的資產重組,對公司的經營能力有一定改變的資產重組。而公司在資產重組后,也應該盡快與外部力量融合,將外部輸血平穩地轉變為內部輸血,把外部的力量轉換為自身的力量。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優化公司的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整體經營實力。
參考文獻
[1]鄧舟.淺析ST公司與資產重組[J].技術與市場,2009,(01):5-6.
[1]王佳.ST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研究[J].經濟導刊,2011,(11):21-22.
作者簡介:吳治霖(1987-),女,重慶江津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證券,公司財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