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被歷史塵埃湮沒幾百年的盂城驛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發現,猶如晨鐘喚起人們對古代郵驛那已經遠去的記憶。
作為曾經的“國之血脈”,古代郵驛在傳播政令,飛報軍情,溝通聯系,運輸物資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對驛吏“快馬飛騎,八百里加急,驛路風塵,朝發夕至”的生動寫照。
歷代的文人墨客似乎也與郵驛有著不解之緣,從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到白居易的“數行思淚一封書”,再到岑參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無數抒發人生喜悅,訴說他鄉之愁,寄語離別之情的詩句都來自驛道上馬蹄揚起的塵土里。
歲月蹉跎,世事滄桑。無論是高郵的盂城驛,還是巴渝驛道穿場而過的走馬鎮,往日的繁華已如過眼云煙,留下的只是那些斑駁的商號牌匾,還有青石板上抹不掉的挑夫的腳印和馬匹的蹄痕。
社會駛入電子信息時代,驛站似乎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不經意間我們發現,古老的盂城驛依然蘊藏著人間的悲歡離合,走馬鎮的故事還在繼續,大清郵局發給未來的信已經寄出,一支“郵”字歌,從古至今,始終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