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搞
喜瑪拉雅山腳下的小國不丹在梵語中的意思是“西藏的邊陲”,它鄰近西藏,國土面積不到4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萬,90%的居民從事農業。然而,在外界眼里又小又窮的國家,卻并不因此感到惶恐和后怕,而是從容不迫地走自己的路。
“任何發展計劃,都必須有利不丹對快樂的追求?!辈坏な兹蚊襁x首相吉格梅·廷里將不丹選擇的這條道路用簡單而深刻的話語闡述出來。
另辟蹊徑的發展模式
20世紀80年代,不丹第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向不丹國家計劃委員會下達了一道命令,宣布政府計劃的成功與否必須以人民的幸福感為評價基準,社會發展的目標應該是提高“國民幸??傊怠?,而不只是國內生產總值,并且將基本國策定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不丹的國民幸??傊当痪唧w化為四項內容: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優良的治理制度,環境保護則是這一發展哲學的核心。
“多少世紀以來,不丹人對自然環境無比珍愛,并且認為這是所有生活內容的唯一源泉。這種傳統的對大自然的尊敬使我們在進入21世紀以后依然擁有一個沒有遭到破壞的環境。我們希望我們繼續同大自然和睦相處,并將這份寶貴的遺產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奔衩贰ば粮瘛ね藝跽f。
在不丹的公路上經??梢钥吹揭吧鷦游飶穆愤呑哌^,這里森木參天,擁有與北美數量差不多的700多種鳥類,以及世界瀕臨滅絕的動物。不丹每年將年度預算10%的份額用于森林保護,政府制定的《2020年遠景規劃》里明確指出,無論不丹今后經濟如何發展,確保森林覆蓋率70%的總目標都不能動搖。此外,每年政府還送年輕官員遠赴美國耶魯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進修森林學。
海外經營商多次提出以高價收購木材,不丹不為之所動,并頒布了《森林和自然資源保護法》等一系列相關法令,明文規定禁止出口木材。為滿足當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基建所需,不丹每年還要從鄰國進口木材。此外,不丹還禁止狩獵、捕魚,違者除了面臨罰款坐牢外,還將遭到所有國民的唾棄。
不丹對農田的擴展有嚴格的控制,為采取綠色行動的企業提供減稅和優惠,也在不斷探索有機農業、文化旅游、幫助農民建立有機農業合作社及綠化校園等,一切經濟發展政策都必須在不違背環境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發展。
環境與生命融為一體
不丹處處是美景,可是旅費高昂。政府規定,游客每人每天消費至少在200美元以上,而且對游客的進出人次與停留時間實行嚴格的限制,每年觀光入境的游客不到一萬人,并且只能在政府規定的區域旅游。不丹犧牲發展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卻讓家園得以保護,在他們看來值。
千百年來,不丹人民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將環境視作神靈之地去守護。在城市,垃圾車會定時挨家挨戶上門收集,居民會主動拿著自家的垃圾出來,盛垃圾的工具基本是紙箱、鐵桶或柳條筐。環衛工人將垃圾倒進車里,可回收的垃圾。路邊的墨綠色垃圾桶寫著“use me”,人們會把垃圾分類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念扎根于不丹人的內心深處。帶午飯上學的孩子們,每人手提一個編織筐,里面放著保溫飯盒和水瓶;人們進商店購物,一般都使用紙袋或者自備的布袋;當地賓館飯店客房里的垃圾筐也從不套塑料袋。不論城鎮或鄉村,從來看不到廢棄的塑料膠袋、汽水瓶和飯盒。
在不丹只有1%左右的抽煙人口,2004年不丹政府宣布全國禁煙令,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禁煙令。居民不準在公共場所和任何戶外地方抽煙,商店不準賣任何煙草產品,違反者每次罰款$225以上,多次違反者可能被吊銷商業執照。無法戒煙的居民可以自己進口,交100%的進口稅。
不丹的幸福在哪里,就在他們的森林里、農田里,不丹人用生命呵護著這塊土地,享受著綠色衛士獨有的幸福。
鏈接
現在,世界各地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不僅僅與不丹人民的幸福同在,更是與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同在。放眼望去,世界各國都在環境保護上各顯妙招,令人大開眼界。
法國:大力鼓勵節能汽車
2008年,法國政府推出“新車置換金”政策,車主在更換新車時,購買小排量、更環保的新車可享受200歐元至1000歐元的補貼,而購買大排量、污染嚴重的新車則須繳納高至2600歐元的購置稅。在征稅等政策的指導下,眾多汽車商和消費者都將目光投向了更為環保的小排量汽車。法國政府表示,還將投入4億歐元,用于研發清潔能源汽車,并計劃采取一系列舉措,鼓勵汽車行業逐步向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
丹麥:給土壤消毒
為了防止受污染的土壤給人造成危害,丹麥政府制訂了一項給污染土壤進行消毒的計劃,采用生物分解、水沖洗以及高溫處理等辦法,對過去和現在的化學、鑄鋼、采礦企業所在地的土壤進行消毒清潔,估計用50年時間可以消除污染。
加拿大:侵犯松鼠要道歉
在加拿大,松鼠很多,有時候它們會跳到人的腳邊索要食物。如果你初來乍到,不懂該國的規矩,隨意用腳把松鼠踢開,又恰好被當地的小孩看見了,這些環保小衛士們就會要求你向松鼠道歉。
美國:政府制定節水法規
在美國西部,州政府制定了各種節水的法律法規,對居民實施用水配額制,按用水量制定收費標準,用水大戶實施高收費標準,嚴禁用自來水洗車和沖洗道路等。同時,政府部門還通過各種途徑宣傳節水的方法和措施,鼓勵民眾盡量縮短淋浴時間,洗頭洗澡抹洗發水和打肥皂時關閉淋浴噴頭,洗衣服時要根據衣量調節洗衣機用水量,用洗碗機時應滿負荷使用,在抽水馬桶里安裝節水裝置,縮短草坪澆灌時間等。
以色列:滴灌技術在荒漠上建成綠色田園
以色列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但卻在這片荒漠上建起了綠色田園,95%的糧食依靠自己生產,每年還大量出口水果、蔬菜、花卉等。這源于該國對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特別是滴灌技術。在以色列的樹根周邊、花叢中、灌木下,隨處可見一排排手指粗的膠管,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如露水般從膠管中滲出,滋潤著植物根部的土壤。在各種民用建筑中,都鋪設了節水管,生活用水通過這些管道,再輸送到花草、樹木及糧食作物的根部。只要地上有綠色,地下便有滴管。
德國:帶上垃圾袋度假
德國一家旅游公司規定,凡去該公司度假的游客,每人需要帶一個容積30升的塑料垃圾袋,用過的啤酒罐、一次性杯子、餐巾等統統裝在里面。過去,這些廢物在海灘浴場到處扔,現在,要將它帶回加工利用。
愛爾蘭:倒垃圾先過秤
愛爾蘭環保部宣布了一個按量交費的清理垃圾計劃,所有地方行政當局將對公共設施和住戶的垃圾實行計量,或稱重量,或按體積量,倒垃圾的人必須按實際的垃圾量交納清理費。據了解,在推出這一計劃之前,愛爾蘭已經在個別地區進行了試點,結果顯示,“按量交費” 的垃圾清理計劃一實施,試點地區的垃圾排放量就明顯減少,人們回收使用物品的意識明顯增強,為清理垃圾所付的錢反而少下來了。而在非試點地區,每年固定付清理費的人們,垃圾排放反而沒有什么節制,許多能再次利用的物品也被當垃圾扔掉。該計劃既可以提高居民回收再利用資源的自主性,還可以保護環境,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日本:風車凈化湖水
在日本的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湖邊有一個高2 5米、直徑為2 0米、有4個葉片的荷蘭式風車,這既是供人觀賞的風景,同時又是凈化湖水的設施。風車隨著葉片轉動,內部的一臺水泵將湖水不斷汲上,再通過過濾器將水中的浮游垃圾及污物除去,然后將這些去污的湖水再排入一座水生植物園,用于灌溉花草和養金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