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
沒有一種特效藥可以一下子治愈感冒,世上也就有了各種各樣能治感冒的藥。這種現象使我常常想到當今的繪畫界。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有中國文學,也有外國文學,文學有了比較,于是,中國文學常常被指責著;而中國的書畫外國沒有,中國的書畫界就一直在熱鬧。當然,這種熱鬧有兩種意思,一是在這個行當里相當的一些人陶醉于自娛自樂,二是又有著一些人清醒著也焦慮著,做各種的試驗和突破,使這項藝術應乎天而時行。
孫文忠是陜西一位還年輕的畫家,多少年里,在跋涉的路上風仆塵塵,他或許可以作為一個示范,能給我們許多啟示。
古人說過:讀奇書,游名川,見大人,以養浩然之氣。所謂讀奇書,就是學習,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藝術觀。所謂游名川,就是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生命體驗。所謂見大人,就是改變思維,開闊胸襟。孫文忠畢業于美院,又在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可以說是學院派吧。學院派的人好處是能靜心地對待“永恒和沒有永恒的局面”,不事張揚,沒有江湖習氣。孫文忠能潛下心來研究美術史和美術理論,心慕宋元,使自己的眼界高遠,標尺高樹。畫如其人的說法,其實并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用的,在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上后,人與畫方能統一。當人與畫統一了,這才算是有了基礎,而最后成就的大小就看個人的修養了。修養便是你的理論,你的見解,你的意識。孫文忠在這一點上,做得到位,他是清醒的。在自覺的理論修養基礎上,孫文忠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出行寫生。現在人的出行與古人已不一樣,那時沒有飛機火車,靠著雙腿和毛驢,其途中所遇種種事情,他們的體驗有著生命的體驗,但現在能到大自然中去已經不容易了。我見到一些畫家,他們整天在古人現成的技法中去學,偶然外出,也只是拍些照片拿回來而已,自然就少了生命體驗,談不上生命體驗,連個性體驗也沒有。古人的技法是古人在親近大自然中的體會,在那時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概括,而筆隨時代,現在的人又怎樣創新和概括呢?正因為孫文忠有著自覺的理論學習,又大量地去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寫生,他筆下當然就有了他的生命體驗,他的技法個性,所以作品有一種清新氣息,令人心生喜歡,并在這種喜歡里看出他脫穎而出的氣象來。
從事任何事業,這要看他的天分和能量,即便有使命,還得有宿命。如果還在年輕的時候,他的作品有俗,僵,格局太小,氣息柔弱,那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孫文忠的畫作一搭眼就清新,真氣洋溢,可以看出他的潛力,也可看出他的野心,雖然他現在聲名并不顯赫,藝術還得精進,但他的前景是該有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