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柳 王磊 王鍇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金融全球化使得貨幣資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為了適應這一趨勢,各國銀行必須加快推進國際化經營的進程。我國銀行業不僅要在國內市場上迎接挑戰,穩住國內市場份額,還要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與外資銀行展開正面交鋒。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金融改革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現狀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國銀行業起步時間不長,正處于粗放式經營時期,基本未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體系,更多的是一種非企業經營行為。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紀初,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開始逐步增強,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國際化之路開始加快進行。
2004年至今,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國際化進程加快,海外擴張之路進入全新階段。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的主要特點
國際化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相比起這些老牌的國際化大銀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過去長期與外界隔絕,只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國有銀行才開始陸續走出國門,實行國際化之路。海外并購發展積極穩妥謹慎為重,內外聯動以發揮整體優勢支持海外業務發展。
國際化發展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是由政府絕對控股,政府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最大所有者,政府對銀行企業的戰略發展、業務開拓和人事安排等往往具有絕對的控制力,成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發展的發起者和主導力量。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面臨的問題和原因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面臨的問題
整體國際競爭力依然較弱,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綜合競爭力有所上升,但與國際大型銀行相比競爭力依然較弱,資本實力不強、資產質量差、盈利能力不高、人力資本水平較低。金融產品創新力度不強,在金融創新方面與國外大型銀行的差距更是十分明顯,金融市場的完善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海外分支機構發展不盡如人意,地區分布不合理、組織形式單一、海外機構收入貢獻率低、機構國際化發展與我國企業國際化擴張相脫節。內部管理水平制約國際化發展,面對較為陌生的外部環境,在管理的國際化水平方面同世界上領先的大型跨國銀行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銀行組織結構不合理,在現在的銀行制度體制下,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合理與否對于銀行的經營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銀行管理體制的束縛性,突出表現在銀行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層面。是造成其國際競爭力弱、人力資本水平不高等問題的重要原因。
緩慢的本土化進程的制約,難以融入到當地環境中,是我國在國際化進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外部經營環境不容樂觀,在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地區,銀行業是其經濟體系中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市場競爭極其激烈,寡頭壟斷趨勢日益明顯,我國商業銀行要想進入該市場接受鍛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的策略分析
(一)內部管理提升策略
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增強激勵和風險機制,首先要加快產權制度變革,建立銀行激勵機制和風險機制;其次建立分工明確的管理體制;再次實現從功能型到以客戶為主主導型的部門轉變,加強面對客戶的結構設置,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質量,提高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完善銀行相關體制,強化海外機構管理,必須按照市場經濟運作原則,來構建商業銀行內部的組織體系。積極探索有效的銀行集團制運營體制,不斷整合各戰略業務單元的基礎上,形成強大的集團競爭力。改變自己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強化對海外機構的管理。
(二)人才國際化策略
推行多樣化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創造精神,首先改革的應當是薪酬制,其次在員工當中,要建立激進的薪酬文化,倡導員工之間突出的收入差距、很好的薪酬波動性。
建立專業化隊伍,加強金融創新力,專業化本土化員工隊伍建設是實現人才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本地金融人才的錄用已成為各國銀行快捷有效且收益率相對較高的途徑。
(三)業務國際化策略
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開拓市場 ,最近幾年,我國國內商業銀行積極借鑒國外銀行的成功經驗,大力開拓新業務,在中間業務、資金業務領域和負債業務領域都做了諸多嘗試,特別隨著科技的發展,依靠現代化電子銀行信息技術或通訊手段開發新的業務。
業務綜合化經營,建立有效業務協調機制,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選擇并購那些客戶資源豐富、業務品種繁多的大型金融機構的方式來開展綜合化經營,擴大自己的經營空間,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國際化進程的發展。
(四)機構國際化策略
強化跨國經營理念,制定區位發展戰略,首先,第一戰略進攻點應放在亞洲地區。其次,進入歐美市場的戰略重點應放在追求技術進步上。第三,進入新興市場國家應有助于形成局部壟斷優勢。建立一些綜合性全面發展的世界一流跨國銀行,確立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經營主體地位。
探索靈活經營模式,積極開拓海外業務,不斷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通過多元化經營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實現更大的收益。利用自身某項業務的優勢,發展深度業務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共同做好促進國家化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孔楠,張巖.我國商業銀行業國際化現狀透視[J].經濟視角,2010(14).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