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 劉萬保
【摘要】從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主權危機,到2009年11月迪拜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可以看出主權債務風險普遍存在并時有暴露。對中國而言,影響主要是貿易出口以及貿易逆差。但是,對中國而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并非全都是負面的,發達國家的企業陷入困境之時,恰恰是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絕好機會,因此,對于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應該綜合研判,適時適度地進行宏觀調控。
【關鍵詞】主權債務危機貿易出口貿易逆差宏觀調控
歐洲國家在危機爆發之初,便采取了政府積極救助的措施。例如,北巖銀行擠兌,英國政府立即進行干預;德國兩家銀行面臨倒閉,政府也采取干預;愛爾蘭政府還為銀行提供擔保等。因此,伴隨著政府的過度救助,其后這三年,部分國家的財政隱憂顯現。從金融機構蔓延到了國家的主權債務,政府將自己拖進了危機之中,便是歐債危機的本質。
一、美歐主權債務危機形成原因
其一,20世紀初,美國消費文化的轉型所帶來的消費觀念的變化,塑造著消費者的行為。超前消費文化的發展使負債消費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20世紀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開始追求時尚、享樂和炫耀,整個社會掀起了積極消費的熱潮。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家庭的債務負擔每年增加4美元,20世紀20年代,這個數字為l4美元,從1920年到1929年每個家庭的真實債務從388美元增加到739美元。在1990年,美國家庭債務總量為3597.3億美元,到2005年則達到11500億美元。其中抵押貸款由1990的2504.1億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660億美元。“1929年至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和2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的發生都與美國人瘋狂透支消費有密切聯系。無休止的金融創新和投機活動的進行,造成了美國金融衍生品的泛濫以及債務鏈條的延長。
其二,歐洲的高福利政策等原因造成政府財務和債務狀況的惡化。各國政府為應付金融危機大規模增加政府支持,這讓政府在短期內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兩次世界大戰以及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更對福利國家的誕生起到了強烈的催化作用,到了五六十年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為歐洲福利國家的普遍建立奠定了物質基礎。由此可見,國家陷入困境的表面原因是高福利支出,而其根本在于國內經濟增長的乏力,缺乏支柱性產業,致使財政入不敷出,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到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基本上讓發達國家成為欠債的主角,說明債務推動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
二、美歐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首先,對中國出口貿易的沖擊。一直以來,歐盟(EU)都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2009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為2360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額的19.7%,而歐盟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約為1280億美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必然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不利的影響。2010年一季度以來的相關數據顯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歐盟貿易額的增速影響已經達到了9%,2010年3月份我國首次出現了月度貿易逆差。如果歐盟債務危機繼續擴大,必將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也會對我國正在進行的貿易政策的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其次,債務危機引出的貿易逆差。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61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1%,一季度貿易順差為144.9億美元,減少76.7%,3月份,我國出口11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3%;進口1193.5億美元,增長66%,貿易逆差為72.4億美元,這使得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出現了逆差,這對中國的通脹有著非常大的傳導作用。
三、我國應對債務危機的措施
對中國而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并非全都是負面的,因為發達國家的企業陷入困境之時,恰恰是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絕好機會,因此,對于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應該綜合研判。正如溫家寶總理所指出的,要適時適度地進行宏觀調控,注重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始終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政府方面迅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善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最大程度地維護我國企業的出口利益;出口企業在多關注歐洲國家的整體金融形勢的同時,進行自我調控,將貿易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同時推行市場多元化策略,積極使用出口信用保險轉嫁風險。
參考文獻
[1]沈建光.歐洲債務危機淺議[J].企業技術進步,2011(04).
[2]郭立珍.20世紀初期美國消費文化轉型考察[J].北方論叢,2010(01).
[3]倫德爾·卡爾德,嚴忠志譯.融資美國夢-消費信貸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郭新華,伍再華.美國家庭債務變動[J].科學·經濟·社會,2007(04).
[5]王新波.美國金融危機成因理論研究綜述[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09(06).
[6]鄭聯盛.主權債務拖延全球復蘇[J].嘹望,2010(7-8).
[7]王秀麗.造成美歐經濟發展中債務危機的原因探析[J].國外經濟管理,2011 (01).
[8]嚴麗丹.歐盟施壓希臘應對危機措施升級[N].金融時報,2010,01(12).
[9]張銳.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成因與影響[J].中國貨幣市場,2010(03).
[10]趙秀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外貿,2011,3(14).
作者簡介:李瀅(1977-),女,河北唐山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