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更好地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我國的國庫支付制度多次進行改革。至今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實踐,國庫支付制度愈趨完善,不僅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也逐步增強了政府的調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的財政管理,但由于制度推行的時間較短,還處于探索過程,還存在基層工作人員對制度改革的認知較低、預算管理不完善、財政部門支出監控不到位、直接支付比例過低等問題。為了提高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筆者提出了幾點對策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國庫支付制度改革。
【關鍵詞】國庫支付制度問題改革資金
國庫支付制度是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對財政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一直都是國家及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市場由傳統的計劃體制向經濟體制轉化的同時,傳統的國庫支付制度的弊端愈趨明顯,已經很難適應新的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發展的要求,因此,對國庫支付制度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實行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了對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督,減輕了財政的負擔,更有利于政府的宏觀調控,但與國際國庫管理制度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對目前實施的國庫支付制度進行初步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完善的對策和建議。
一、目前國庫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對制度改革的認知較低
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國的財政性資金靠財政部門來征收入繳國庫,然后通過預算單位在銀行設立的多頭賬戶進行分散支付。財政的支出方式由分散支付轉變為集中支付,涉及到一些部門和單位的職責以及利益。多數部門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沒有充分理解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的意義和作用,對制度改革的認知較低。只一味地擔心自己的部門職能是否減弱,利益是否受損,擔心將資金轉入單一賬戶后無法自由支配使用等。思想認識不到位首先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阻礙改革的進程。
(二)預算管理不完善
部門單位的預算是國庫進行支付的基礎和前提,對國庫支付制度進行改革的同時,也應該進一步地完善與改革部門預算管理。雖然近幾年財政部門一直在探索改進預算管理的問題,但結果仍不盡如人意。首先是部門預算不夠精細,仍采用“基數+增長”的預算模式,雖然可以保持預算的連貫性,但也破壞了預算的嚴肅性,財務部門在沒有驗證原有支配方案是否合理的基礎上,直接追加經費。一旦對原有支配方案進行改革,因影響各單位的既得利益各方面的阻力很大。其次是預算單位自身對預算不重視,不愛惜財政資金,不關心如何使財政資金發揮余地,只關心如何在上一年度的基數上增加預算,仍存在“靠黨吃飯,花完就要”的老思想。
(三)財政部門支出監控不到位
將分散支付制度改為集中支付制度,對各預算部門的資金支出方式、資金流向及資金使用效率的監控成為財政部門的重要任務。但由于目前在行的預算編制不夠完善,財政部門直接支付到收款單位財政資金的比例較低,授權支付的比例過高,目前,基本上只有統發工資和政府大額采購是采用直接支付,其余都為授權支付,這就使財政資金的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監督,對提取出的現金缺乏有效監控,錢如何花?花在什么地方?是否達到了預期的預算目的?這些情況財政部門并不了解。而且,目前財政部門的監控軟件自動化程度很低,監控標準設置較粗,針對性較低,不夠精細化,需要財政人員實時監控,但由于財政部門要支付的財政資金數額龐大,財政人員的工作量也很大,不可能一一監控到位,很可能就錯過了預算單位的違規操作,給預算單位提供了現金套取、挪用公款及私設小金庫的機會。
(四)財政資金不能集中管理
目前,基本全國的財政部門都在進行國庫支付制度的改革,但也存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全國的財政資金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集中管理,部分基層財政部門將財政資金籠統地分為兩類——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預算內資金的相關業務是通過國庫支付的單一賬戶進行處理,而預算外資金是通過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設立專戶進行處理。內外資金的分散管理,使財政資金不能集中管理,不利于政府對財政資金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不利于財政的整體建設,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要完善國庫支付制度的改革,就必須對財政資金進行集中管理,探索新的預算外資金管理方式。
(五)國庫支付系統信息化程度較低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庫支付制度的改革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信息系統不僅是國庫支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庫管理改革能否成功的技術保證。雖然我們也在不斷地整合升級新的信息管理系統,但與國際通行做法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信息化程度總體較低,財政部門、預算單位、財務管理中心、代理銀行和國庫部門沒有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系統,信息采集、反饋、共享等方面尚待改進和提高。
二、深化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轉換舊思想
傳統的分散支付制度已經在我國實行多年,一些人難以接受新的支付制度也是情有可原。對此,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對改革的認識,轉換原有的舊思想。財政部門要主動與基層各部門聯系,做好相應溝通工作,把改革的必要性、具體內容、改革措施等細節加以宣傳解釋。明確地向基層單位表明,改革的原則是“責權不變、集中支付、統一開戶、分戶核算”,雖然是統一辦理各單位的資金業務,但并沒有弱化其財務管理職責權限。各單位要樹立大局意識,積極服從改革大局的需要,認真傳達財務部門的各項宣傳解釋,并逐個環節加以落實,徹底轉變傳統觀念,使國庫支付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二)深化預算改革
針對薄弱環節,深化預算改革,是促進國庫支付制度改革順利進行的基礎。首先要加強預算編制的精細化程度,完善部門預算編制和審核的各項制度,明確預算單位、財政業務室等主管部門的職責,不得批復違規的年度預算,結余資金可以用作預算來源或者收回財政分配。其次要嚴格控制預算調整和預算追加。原則上在預算申請未批復之前,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預算單位不可以追加預算或調整預算。如果在執行期間發生突發事件,可以提供具體的文件,在第一時間內申請追加預算。必須嚴格遵守先預算后執行的原則,堅決禁止先執行后預算,倒逼政府買單的行為發生。
(三)建立嚴格的監控體系
要想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率,高效發揮國庫職能,就要進一步完善監控體系。首先要強化和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規范其報賬程序,嚴格審查其科目是否合理,預算單位是否非法占用財政資金等。其次要改進監控規則,使之更精細化,更有針對性,實際工作中還需針對預算單位的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現金控制標準。最后要加快腳步研究新的監控規則,加強監控自動化程度,不斷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及時更新監控賬戶備案。
(四)探索新的預算外資金管理方式
現階段,財政部門在管理預算內資金的同時,也要探索新的預算外資金管理方式,爭取做到集中管理財政資金。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以后,政府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部門綜合預算,加強了對預算外資金支出的管理。預算單位發生的支出額,只能在部門預算內確定的用款計劃之內,這樣,就實現了對于沒有納入部門預算的超支部分更好地履行監督控制職能,督促有預算外收入的預算單位,制定出合理的預算外資金使用計劃,進一步做好預算外資金的管理。
(五)積極推進財政國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國庫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才能順利進行。因此我們要積極推進財政國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實現對用款計劃、預算審核、合同訂單等控制管理功能的升級。積極推動財、稅、庫、行等部門形成網絡體系,逐步實現信息的實時采集、快速反饋,既能共享資源,又可以達到互相監督的效果。其次是進一步簡化信息處理步驟,提高系統的穩定性與方便性。
三、結束語
對國庫支付制度進行改革是財政改革的重點之一,變傳統的分散支付為集中支付,是遏制腐敗、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舉措,也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當然,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國庫支付制度也會出現各種新的問題,本人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針對國庫支付制度相關問題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艷霞.淺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商業,2012(05).
[2]張建,張琳達.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思考[J].時代經貿,2010(06).
[3]高競.淺析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問題[J].財稅金融,2012(10).
作者姓名:盧靜(1981-),女,漢族,溫州人,溫州市圖書館會計,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