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果樹生長期長,其間容易遭受霜凍、冰雹、洪澇等自然災害。那么,在果樹生產上,如何應對這些自然災害呢?
1 晚霜凍害
春末的霜凍通常稱之為“晚霜凍”。晚霜凍多出現在果樹萌芽期至幼果期,一般萌芽開花早的桃、杏、李、蘋果、梨等果樹較易遭受晚霜凍。萌動的芽遭受霜凍后,外觀變褐色或黑色,鱗片松散,不萌發,以后干枯脫落。花蕾期和花期遇霜凍,由于雌蕊不耐寒,輕霜即可凍壞雌蕊花托,而花朵照常開放;稍重時可凍壞雄蕊,嚴重時花瓣變色脫落。幼果受凍,多畸形,長得慢,最后落掉。幼葉受害,葉緣變色,葉片變軟,甚至干枯。其防御措施是:(1)熏煙。用作物秸桿、落葉或野草作燃料,里層為干燥的柴草,中層為潮濕的野草,外面再蓋一層薄土,堆高1~1.5米,堆底直徑1.5~2米,每畝3~4堆,在凌晨2時左右(霜凍發生前)、氣溫下降到2℃時點燃。(2)樹下灌水,樹上噴水。水的熱容量大,對氣溫變化具有調節作用,下霜前及時搶灌,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減輕霜凍危害。另外,下霜前往樹上噴水,也有利于緩和霜凍。(3)花期放蜂傳粉和人工授粉。授粉可以促進子房中一些營養組織的發育,從而增強花器的抗逆性。據試驗,有蜂區比無蜂區能減輕受凍率40%以上;人工授粉也有同樣效果。(4)加強果園管理。早春樹冠涂白,可延遲萌芽和開花,以躲過霜凍;凍害嚴重的果園,要充分利用晚茬花,增加果品產量;適當晚疏果,多留果,搞好套袋,提高果品產量和檔次;受凍花、果、枝、葉恢復穩定后,及時進行修剪,剪去凍傷嚴重不能自愈的枝葉和幼果,疏除影響光照的密擠枝、徒長枝,以調整枝量,促進花芽形成和果實發育。
2 雹災
果樹受雹災后,其光合作用及抗逆性下降,應加強管理,減輕損失。(1)巧追肥。樹上噴葉面肥,促進受傷植株枝葉和果實恢復生長,葉面肥以氨基酸類肥料為好,可選用500倍液的噴得利或300倍液的氨基酸微肥,也可用3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2)防病蟲。主要有輪紋病、早期落葉病、紅蜘蛛、食心蟲等,可用600倍液的抗菌靈+3000倍液的螨蟲清+500倍液的噴得利混合噴施,也可選用500倍液的果病清+1500倍液的吡蟲啉+300倍液的氨基酸微肥進行噴施;若將根外追肥與噴施藥劑結合進行,則效果更好。(3)摘殘果。雹災過后,及時將受傷特重的果實摘掉,集中清理出園。有些套果袋的果實果面被砸傷,對這種果子應及時摘去果袋,并噴藥殺菌;有些果袋被砸破而果實無傷的,應先噴藥殺菌,待藥液干后再套好袋子。
3 澇災
果樹受澇后,根部較長時間處于水浸狀態,往往會因通氣不良造成爛根,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甚至還會出現死樹現象。果樹遭受澇災后的管理措施是:(1)排水。對水淹果園,雨后及時疏通渠道,排除果園積水,并清除淤積在枝葉上的泥漿及懸掛在植株上的雜物,扶正被洪水沖倒的樹株,必要時可用支架進行支撐、固定,促進果樹盡快恢復正常的生長發育。排水后,可扒開樹盤周圍的土壤晾曬、散墑,促進水分蒸發,經3個晴好天氣后再覆土。對外露樹根,重新埋入土中;對外露樹干和樹枝,可用1∶10的石灰水刷白,并用稻草或麥秸包扎,防止因曝曬造成樹皮開裂。(2)中耕。水淹后,果園土壤板結,容易引起果樹根系缺氧。因此,當土壤稍干后,應抓緊時間中耕。中耕時要適當增加深度,將土壤混勻、土塊搗碎。(3)追肥。果樹受澇后,根系受到損傷,吸收肥水的能力變弱,不宜立即進行根部施肥。生產上,可用0.1%~0.2%磷酸二氫鉀或0.5%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待樹勢恢復后,再施用腐熟的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促發新根。(4)修剪。及時剪除斷裂的樹枝,清除落葉、落果。對傷根嚴重的樹,及時疏枝、剪葉、去果,以減少蒸騰量,防樹死亡。(5)防治病蟲害。澇后要及時噴灑一遍高效農藥,防止病蟲害滋生蔓延。(6)采收。對受淹時間較長的果園,要提前采收;受災較輕和未受災的果園要分級采收;對晚熟品種盡量不要早采,以避免集中上市導致果價下跌。采前及時摘葉、轉果,有條件的果園提倡鋪反光膜,促進果實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