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國榮,周紅蕾,張斌,盧煒,王傳峰
蜱蟲又稱壁虱、扁虱、草扒子,屬于寄螨目蜱總科,分為硬蜱和軟蜱,是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也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對人和動物造成嚴重危害。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間,筆者共收治25例因蜱蟲叮咬而麻痹甚至癱瘓患犬,現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典型病例介紹
病例一:2009年7月,博美犬,3歲,就診前兩天一切正常,突然出現右前肢跛行,疼痛,不讓觸摸,煩躁不安,其他未見明顯異常,于是帶至我院就診。
病例二:2011年5月,德國牧羊犬,2歲,因連日來逐漸出現精神萎靡,食欲廢絕,消瘦,呼吸急促,走路四肢無力等現象,經當地獸醫按照炎癥感染治療3日,未見好轉,遂轉至我院就診。
病例三:2010年9月,比特犬,雌性,2.5歲,飼養員先發現患犬四肢無力,之后癱瘓,無法站立,四肢抽搐,呼吸急促,飲食欲廢絕,遂帶至我院就診。
2診斷
病例一:調查病史后,觸診患肢排除骨折與外傷,觸診前肢腋下時疼痛敏感,扒開該處被毛,發現一飽血如黃豆大小寄生蟲,取下該蟲,經鏡下觀察形態,確定為蜱蟲(圖1)。
病例二:經臨床檢查,發現該犬全身被毛、腳趾間及耳緣等處有大量大小不一的寄生蟲(圖2)。鏡下觀察確定為蜱蟲。血常規檢查:該犬RBC、HGB、HCT均降低,WBC與GR升高,表明機體貧血并有炎癥感染。
病例三:該犬帶至我院時癥狀同產后抽搐癥類似,但經問診發現該犬并未生產,排除產后缺鈣,經觸診與視診檢查發現該犬四肢腳趾間都有3~5個大小不等的寄生蟲叮咬在該處。取下蟲體,鏡下觀察形態確定為蜱蟲。
以上病例根據發病季節和臨床癥狀及蟲體檢查結果,均確診為蜱蟲叮咬導致的麻痹癥。
3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是去除體表蜱蟲、對癥治療,對環境消毒。
(1)去除體表蜱蟲。蟲少時,剪掉被毛,直接拔掉蜱蟲;蟲多時,用雙甲脒全身藥浴。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或者多拉菌素,0.3mg/kg體重,間隔7d使用1次,連用3次,同時可以佩戴維克防蜱項圈,防止蜱蟲再次叮咬。
(2)對癥治療。出現麻痹患犬以10%葡萄糖酸鈣和50%葡萄糖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以ATP、COA、維生素C和地塞米松加于復方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同時皮下分別注射頭孢菌素、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以增強機體解毒功能,促進毒物代謝,促進患肢神經機能恢復。
(3)環境消毒。對犬活動較多的場所,使用雙甲脒或倍硫磷、順式氯氰菊酯等殺蟲劑對環境噴霧消毒。
使用以上綜合治療方法,所收治的蜱蟲叮咬致肢體麻痹患犬均獲得康復。
4體會
(1)蜱蟲多在每年的4月開始活動,持續至9~10月,因此,在蜱蟲活動季節要限制犬到草叢中玩耍,同時在發病季節定期對易感犬藥浴或者佩戴項圈以預防蜱蟲感染。
(2)蜱蟲叮咬引起的犬麻痹或癱瘓要和產后缺鈣、骨折等疾病鑒別診斷。蜱麻痹或癱瘓是蜱蟲在吸食犬血液時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種神經毒素,能抑制肌神經乙酰膽堿的釋放,造成運動神經傳導障礙,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縮性麻痹,通常犬被蜱叮咬后,5~7d開始表現不安、輕度震顫、步態不穩,無力和跛行,之后癥狀很快加重,麻痹的范圍逐漸擴大呈上行性發展,患病前肢或后肢不能活動或不能站立,但麻痹部位對刺激仍有反應。蜱蟲叮咬麻痹可以通過找到蜱蟲確診,缺鈣可以通過病史調查和檢測血鈣而確診,骨折可以通過觸診及拍攝X線片檢查而確診。
(3)發現皮膚上的蜱蟲后,要盡快將全身所有蜱蟲去掉,拔取時應使蟲體與皮膚垂直,慢慢地拔出假頭,或以煤油、乙醚或氯仿抹在蜱身上和被叮咬處,而后拔取。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的皮膚繼發性損害。取下的蜱蟲最好用火焚燒。
(4)蜱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因此在接觸蜱蟲時要注意個人防護,要戴手套,使用鑷子夾取蜱蟲,不可用手直接接觸,防止被蜱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