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蓮花”與“媽姑”:清代最大礦廠名實考辨

2012-04-29 00:44:03馬琦
貴州文史叢刊 2012年3期

馬琦

內容摘要:黔鉛的采煉是清代礦業興盛的主要表征之一,其在開采時間、規模、作用與影響方面堪比滇銅,但其研究卻顯得極其滯后。當前學術界對清代黔鉛最大礦廠的認識仍然不清,大多數學者將威寧州屬蓮花、媽姑并列為兩大鉛廠。筆者經過對名稱、廠址、產量的考證和兩者之間關系的考察,發現二者實為一廠,而“一廠二名”現象表現出不同類型文獻記載上的差異,這對于研究黔鉛的產量與規模至關重要。

關鍵詞:蓮花 媽姑 黔鉛 清代礦廠

中圖分類號:K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8705(2012)03-39-44

一、問題的提出

清代,金屬鉛被稱為“黑鉛”,金屬鋅被稱為“白鉛”或“倭鉛”,二者通稱為鉛,廣泛應用于鑄幣、軍械制造等領域。貴州是清代鉛鋅的主產地,因此,貴州所產的鉛和鋅被通稱為“黔鉛”。滇銅、黔鉛同為清代制錢的主要幣材。“黔中產鉛最富,歲運京局數百萬,以資鼓鑄,與滇南銅廠均為國計民生所利賴。”[1]乾隆年間,貴州“每年運供京局及川黔兩省鼓鑄,并運漢銷售,共鉛九百萬斤,現各廠歲出鉛一千四百余萬斤。”[2]這是黔鉛興盛時期的最高年產量。

在清代黔鉛礦廠中,關于蓮花和媽姑的記載最多,產量最大,故大多數學者將它們并列為清代貴州兩大鉛廠。蓮花與媽姑,究竟是一個廠還是兩個廠?這對清代黔鉛研究至關重要,不明白它們之間的關系,根本無法考證清楚清代黔鉛的產量和開發規模。

如乾隆十六年,貴州威寧州鉛廠發生命案,威寧鎮總兵李琨查奏:威寧州“開采銀銅鉛諸廠,共有十余處。……內惟柞子、媽姑河二處黑白鉛廠,地廣人稠,向委廠員經理。”而命案正出自“媽姑河管廠吏目龔憲臣”之手[3]。另據《欽定戶部則例》記載,清代媽姑廠每年額產鉛428萬斤[4]。可見,媽姑廠是當時威寧州境內最大白鉛廠。但是,乾隆十九年,貴州巡撫定長奏報:“該臣看得威寧州屬蓮花廠,二八抽收課鉛,……該廠自乾隆十八年六月初一日起至十九年五月底,連閏計一十三個月,共抽獲課鉛一百八十五萬四千一百九十三斤九兩六錢”[5]。則蓮花廠白鉛年產量高達927萬斤。

如果將蓮花與媽姑看作兩廠,則年產量就有1355萬斤,幾乎等于清代黔鉛最高年產量。但是,當時除了蓮花、媽姑之外,貴州還有福集(乾隆二十四年產鉛256萬斤)、砂朱(乾隆十六年產鉛50萬斤)、柞子(乾隆十九年產鉛75萬斤)[6]、濟川、羅朋、新寨、月亮巖、羊角等黑白鉛廠。那么,威寧州的媽姑與蓮花究竟是一廠還是兩廠?這對研究清代黔鉛產量與規模至關重要。

二、廠名與廠址

先看蓮花廠的記載。乾隆七年,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張廣泗奏稱: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貴州巡撫元展成奏請于威寧州屬蓮花塘設廠采鉛[7]。而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題準,貴州威寧州蓮花塘地方產有鉛礦,準其開采”[8]。可見,蓮花廠開采于雍正十二年底,十三年正式批準設廠,因蓮花塘而得名。道光《大定府志》記載:“大寶山在城東百五里,銀廠溝旁有銀鉛廠,曰天橋廠,初名蓮花廠。開掘起自五代漢天福中,古洞上有磨崖石刻紀其事,實滇黔間最古之洞也。……乾隆中普安張萬高復開此廠,亦夢大士投以開采之訣,嘉慶中威寧道伊小君蒞任時,出銀極盛,每日以萬馬載砂。”[9]按道光《大定府志》所言,威寧州天橋廠原名蓮花廠,但天橋廠的歷史更早。雍正三年,威寧鎮總兵石禮哈奏報:礦商王日生“到威寧府開采天橋、膩書、阿都、柞子等廠,至四川重慶府發賣”,且“王日生在威寧府開礦販賣鉛斤二三年之久,乃兵民人人共知之事。”[10]可見,天橋廠始于康熙末年,以采黑鉛煉銀為主,其后封閉。乾隆初年復于舊廠附近開采白鉛,地名蓮花塘,近銀廠溝,故稱蓮花廠。貴州銀礦大多屬方鉛礦,銀、鉛、鋅共生。天橋廠與蓮花廠所采基本為同一礦區,僅開采時段和礦種不同而已。今貴州省赫章縣媽姑鎮有地名天橋村,村西有河名銀廠溝,隔河西岸有地名蓮花村,南距媽姑鎮駐地約8公里,東北距離威寧縣城(清代威寧州城)約50公里。據現在文物調查,天橋村旁銀廠溝附近有大量古代礦井遺址[11]。故可以確定,清代天橋廠在天橋村,蓮花廠在蓮花村。

再看媽姑廠的記載。嘉慶十五年,貴州巡撫鄂云布奏稱:“媽姑廠于雍正十二年開采至今已逾七十余載,福集廠亦開采六十余年”[12]。媽姑廠開采時間與蓮花廠相同。關于媽姑廠位置,乾隆十六年,貴州威寧鎮總兵官李琨奏報:威寧州“查媽姑河(廠)離本管之結里汛相距八十余里,離附近之水槽鋪汛止三十里”[13]。按媽姑河源于今威寧縣板底鄉安平村附近韭菜坪北麓,流經赫章縣媽姑鎮駐地,故名媽姑河。再經砂石村,至天橋村附近又稱銀廠溝,至羅州鄉后東流稱東道河。今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堡村原名水槽鋪,從蓮花村至水潮堡的距離正好15公里,與李琨的描述相符。《欽定戶部則例》的稱呼更為清晰:“貴州威寧州屬蓮花山地方媽姑鉛廠”[14]。

2006年7月,筆者親至貴州省赫章縣媽姑鎮考察。媽姑鎮位于赫章縣南部,與威寧縣、鐘山區相鄰,地處三區縣的交通要道,是三縣區交界區域的中心城鎮,工商業發達。媽姑鎮境內的鉛鋅礦區和古代鉛鋅礦冶遺址很多,如位于海子行政村菜園子的榨子廠礦區(也是古代礦冶遺址),距離鎮駐地約20公里;位于天橋村銀廠溝的古代鉛鋅礦冶遺址,距離鎮駐地30余公里。雖然媽姑鎮駐地附近有新廠、老廠等地名,但它們的得名源于清代以來聚集大量釘馬掌的鐵匠,與礦廠無關。可見,媽姑鎮駐地并沒有鉛鋅礦區,也沒有古代礦冶遺址。

由此可見,清代媽姑河廠與蓮花廠實為同一廠,其地有蓮花山,山上設有蓮花塘,山下流經媽姑河,媽姑廠因河名,蓮花廠因山名,即“一廠二名”。

三、蓮花廠開發過程與產量演變

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題準,貴州威寧州蓮花塘地方產有鉛礦,準其開采”[15]。另據乾隆九年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張廣泗奏稱:威寧州屬蓮花塘鉛礦由前任巡撫元展成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奏請設廠開采[16]。按清代礦廠設立程序,廠民勘獲礦苗之后,呈請當地州縣,州縣轉稟督撫,派員查核無礙田園廬墓之后,批準試采,其時間不超過一年,試采有效后,再抽督撫題請戶部正式設廠。元展成題請時當已經試采有效,經戶部議覆,題請皇帝批準,再咨文到黔,需費時日。查貴州巡撫歷年題請奏銷該廠抽課及官役養廉、工食等廠費支銷情況清冊,以每年六月一日起至次年五月底為一結算年度,則該礦開采時間應為雍正十二年六月一日,正式設廠為雍正十三年六月一日。

雍正十三年,清廷批準蓮花廠設立的同時,命令“嚴飭管廠人員全數開報,照例二八收課,其所收課鉛照所定之價每百斤以一兩五錢變價解庫。”[17]設廠之時就派遣官吏管理廠務,稱為廠官或廠員。乾隆十一年設立福集廠,因“再該廠四面環夷,通判駐劄水城經理地方,勢難逐日赴廠抽查,應添設協辦坐廠之員。其養廉照蓮花、砂朱等廠之例,支銀一百二十兩,應如所請。至所稱永寧收兌鉛觔處所,各廠俱設書巡辦理,猓木底廠應設書巡四名,給予工食等語。查蓮花、砂朱二廠書巡各一名,今猓木等廠應照蓮花等廠之例,毋庸多設糜費。”[18]可知,蓮花廠廠員每年養廉銀一百二十兩,廠員之下另設有書巡一名,每年支給工食銀。廠官一般由貴州府廳州縣雜貳官吏充任。如乾隆十六年時,蓮花廠廠官為吏目龔憲臣[19]。

廠內辦事官役養廉、工食等廠費從課鉛變價銀內開銷。乾隆十三年,貴州巡撫孫邵武奏銷蓮花廠乾隆十一年抽課、廠費開支時稱:“今據布政使恒文詳,據大定府知府楊匯轉,據威寧州知州李肖先冊報,該廠自乾隆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起至乾隆十二年五月底,共抽獲課鉛一十八萬八百八十七斤,內除廠內辦事人役工食,每月支銷銀三十兩六錢,計一十二個月共支銷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以每百斤定價一兩五錢變價,共賣入余鉛項下課鉛二萬四千四百八十斤開銷外,……”[20]。蓮花廠變賣課鉛24480斤,支付廠費銀367.2兩。《欽定戶部則例》載:蓮花廠官一名,每年支銀二百兩;書記一名,每月支銀一兩九錢;客課長四名,每名每月支銀一兩九錢;巡役八名,每名月支銀一兩七錢;家丁一名,每月支銀三兩;水火夫二名,每名每月支銀一兩五錢;燈油紙筆每月支銀一兩五錢[21]。統計蓮花廠廠員之外,另有書巡、客課等雜役12名,每年支銷工食銀367.2兩,與上述記載相符,惟廠員養廉增至200兩。由廠員及其下屬的書記、客課、巡役等雜役,組成一套官府礦廠管理體系。書記負責征收礦課及廠費管理,巡役負責緝私,課長負責秤收礦課,出納經費,客長管理礦工,處理廠民糾紛。故清代礦廠管理任務可歸納為征課、緝私、管理廠民和經費四大職責,統歸廠員總理。家丁的分工不明,水火夫似應負責官役飯食。

蓮花廠的產量雖大,但并不穩定。據乾隆九年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務張廣泗奏稱:“威寧州屬蓮花廠,自乾隆八年六月初一日起至九年五月底止,共抽獲課鉛二十萬余斤,除人役工食以變賣課鉛開銷外,尚存課鉛十八萬余斤,共該課價銀二千余兩。”[22]按二八抽課定例計算,該廠年產鉛達100余萬斤。其后產量急速上升,乾隆十八年產鉛900余萬斤,創造了中國礦業史上單廠產量的最高記錄。之后產量便開始逐漸下滑,至乾隆三十六年跌至谷底。據貴州巡撫李湖奏稱:“威寧州屬媽姑廠原設爐房百座,每月燒出毛鉛,除抽課外,余鉛收買三十萬斤,合計每月需采辦毛鉛四十萬斤,近因開采有年,出鉛漸少,每月止獲毛鉛二十七八萬斤,不敷抽買之數。”[23]。年產量僅約330萬斤,故“另踏(蓮花)附近之猓布戛地方出產鉛礦,無礙田園廬墓,稟請試采,……附作媽姑子廠,一切抽買事宜悉照媽姑廠成例,爐戶燒出毛鉛,壹百斤抽課貳拾斤,余鉛照每百斤給價壹兩伍錢收買,所需工本即于媽姑廠工本內動支,統歸媽姑廠員彈壓稽查。……請以乾隆三十六年七月開爐起,附入媽姑廠匯冊造報”。有余猓布戛子廠的開采,乾隆三十九年,蓮花廠抽課921070斤,產鉛達460萬斤[24]。其后,該廠產量基本穩定在400萬斤左右。如嘉慶二十一年底至道光四年貴西道何金管理蓮花廠,累積爐欠鉛1899510斤,年均211057斤[25]。所謂爐欠鉛,即每年官收課余鉛不敷定額部分。以該廠每年定額鉛450萬斤計,其實際年產量約為429萬斤左右。

蓮花廠之所以能長期保持較高產量,緣于主廠產量下滑之時輒新開子廠,以維持高產。除上述猓布戛子廠外,據《欽定戶部則例》記載:“貴州威寧州屬蓮花山地方媽姑鉛廠,每年額辦白鉛四百二十八萬余斤,內蓮花山老廠并羊角山子廠共辦鉛一百九十一萬余斤,新發子廠辦鉛七十七萬余斤,白巖子廠辦鉛三十一萬余斤,黑泥子廠辦鉛二十四萬余斤,三家灣子廠辦鉛十五萬余斤,猓納河子廠辦鉛七萬余斤,馬街子廠辦鉛八十萬余斤,統歸媽姑老廠一并造冊題報,以符原額。”[26]蓮花廠還有羊角山、新發、白巖、黑泥、三家灣、猓納河、馬街等七處子廠,而蓮花主廠的年產量僅為該廠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些子廠中,除了新發、白巖二廠距離主場較近之外,三家灣廠距媽姑廠六十五里,黑泥廠距媽姑廠五十里,猓納廠距媽姑廠二百九十里,馬街廠距媽姑廠二百二十里[27]。民國《威寧縣志》記載:“羊角、蓮花、福來、天元、榨子、窩鉛、四堡各廠與之(天橋)毗連,遠者不過五十里,近只十余里。”[28]民國三十年,汪允慶實地調查敘昆路沿線礦產所見,“榨子廠位于威寧縣東約六十五里,媽姑車站之西約十五里”,而柞子廠附近還有羊角、福來、蓮花、竹青、貓貓、新發、白蠟等鉛鋅廠。[29]今天,赫章縣有媽姑鎮,但其駐地并不產鉛鋅。民國三十一年,唐八公考察貴州西部鉛鋅礦業時說:“媽姑本地并無鉛鋅礦藏,但各礦區散居于其四周,近者十四五里,如架子廠,遠者亦只三十余里,如羊角廠,交通較便,且煤床富厚,燃料便于供給,煉爐易于集中,由于此種環境關系,媽姑乃形成今日鉛鋅市場之集散中心,供求雙方,遂皆群趨于此。昔日新發廠亦曾一度如今日之媽姑地位,惜嗣后礦業衰落,乃為媽姑所取代。”[30]媽姑以盛產煤炭,且位于交通要道,逐漸成為鉛鋅中心市場,取代了天橋的地位。以媽姑為中心,“附近的天橋廠、蓮花廠、福來廠、榨子廠、貓描廠、羊角廠、朱礦塘、白臘廠、小礦山、洗菜河.阿都廠、窩鉛廠、新發廠等星落棋布,以開采、冶煉鉛鋅為主。所出鉛鋅產品均以媽姑為集散地,供省府調撥,外銷四川滬州,轉運上海等地。”[31]

蓮花廠的停閉,民國《威寧縣志》記載為“咸豐時”,但不具體。該書又言,“威寧為礦產豐富之區,當前清乾嘉時極為旺盛,咸同以來戰亂頻仍,物貴工昂,獨辦難支,集資匪易,迄于民國,未遑興作,具毫無發展,仍如故也。”[32]是蓮花廠停止生產當與咸同變亂有直接關系。“咸豐十年十一月初三日,前署威寧州知州顧崑揚至七星關安撫夷苗,被害,后昌期先率團防新屯,至是奔退(畢節)縣城,賊毀七星關,漫至凹書(府西北二十五里)。……威寧苗賊掠至水城大布寨,武生楊芳翠擊賊陣沒,賊據福集廠(廳東三十余里)。”[33]該年底,戰亂波及威寧、畢節一帶,福集廠、七星關被少數民族武裝占據,黔鉛外運道路受阻,作為財富重地的蓮花廠即使幸免戰火,亦無法外銷,停滯再所難免。

四、“一廠二名”現象解析

清代最大鉛鋅廠既稱蓮花,又名媽姑,一廠二名的現象給研究帶來不便。現代學者之所以將此看作兩個鉛廠,可能緣于民國《威寧縣志》,該書卷九《經業志·礦業》礦廠列表中將蓮花廠與媽姑廠并列,并給出了相應的開采時間及其獲利情況。筆者仔細爬梳史料發現,幾乎所有提及貴州鉛廠的清代文獻中,從未將蓮花廠與媽姑廠并列在一起。如愛必達《黔南識略》記載:威寧州“物產惟鉛為多,媽姑、羊角、新發、白崖、馬街、倮納、黑泥、三家灣等廠,額抽課及采辦白鉛共四百二十八萬斤有奇,柞子、朱礦、倮布戛等廠,額抽課及采辦黑鉛共五六十萬斤不等”[34];道光《大定府志》所言該府四大鉛廠為興發、福集、媽姑、柞子[35],此二書有媽姑廠而沒蓮花廠。同樣,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貴州鉛廠有:“水城屬法都鉛廠、威寧州屬蓮花塘、砂朱鉛廠、都勻府屬濟川鉛廠、思南府屬天星扒泥洞白鉛廠”[36];嘉慶朝《欽定大清會典》載貴州鉛廠有蓮花廠、福集廠、水洞帕廠、興發廠、柞子廠[37],此二書有蓮花廠而沒媽姑廠。可見,“一廠二名”在當時并未引起混亂,當時的人們更沒有將其視為兩廠,這亦可作為蓮花與媽姑同為一廠的佐證。

筆者認為,上述兩類文獻記載不同的礦廠名稱,可能緣于文獻性質的差異。第一類是非正式的地方性文獻,大多用俗稱媽姑廠。如愛必達乾隆十四年任貴州巡撫,黔鉛采運由其全盤負責,故他所作《黔南識略》的真實性毋庸質疑,但該書乃愛氏私人所著,非正式的官方記載。再如大定府知府黃宅中領銜編纂的道光《大定府志》亦借助該府鉛務檔冊,史料價值較高,但該書屬于地方性文獻。還有乾隆三十七年貴西兵備道趙翼所作《出巡媽姑、福集二鉛廠》詩,其下注曰“(媽姑、福集二廠)歲運白鉛八百余萬斤供鼓鑄,新改貴西巡道專司。”[38]作為管理黔西北鉛務的道員,巡視重要鉛廠是趙翼的職責所在,但作詩留念并非正式公文。第二類是清代正式官方文獻,一般用正式廠名蓮花廠。如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和嘉慶朝《欽定大清會典》均由清政府組織編纂,屬于政府正式文獻。現存清代《內閣大庫檔案》中有二十余份貴州巡撫關于該廠的奏銷折,幾乎全都使用蓮花廠廠名[39]。

此外,蓮花廠所產白鉛,清代最高年產量曾超過900余萬斤,之后逐漸下滑,但直至道光年間還維持在400余萬斤。但蓮花廠所出白鉛外運必須經過天橋,故天橋一帶至今還流傳著“白天馬玲聲不斷,晚上火把照通街,馬幫尾在天橋廠,馬幫頭到鎮遠城”,“七十二條花街,八十四條柳巷”的傳說[40],反映出昔日蓮花廠的旺盛景象。

蓮花廠位于今天赫章縣媽姑鎮蓮花村,清代最高年產白鉛達900余萬斤,這是中國古代礦業史上的奇跡,即使清代以生產滇銅而文明的湯丹廠亦未曾由此高產記錄。但正如湯丹廠一樣,如此巨額的產量是由蓮花廠及其眾多子廠共同實現的。如乾隆三十六年,蓮花廠產量下降,新開猓布戛子廠以提高產量。《欽定戶部則例》記載:“貴州威寧州屬蓮花山地方媽姑鉛廠,每年額辦白鉛四百二十八萬余斤,內蓮花山老廠并羊角山子廠共辦鉛一百九十一萬余斤,新發子廠辦鉛七十七萬余斤,白巖子廠辦鉛三十一萬余斤,黑泥子廠辦鉛二十四萬余斤,三家灣子廠辦鉛十五萬余斤,猓納河子廠辦鉛七萬余斤,馬街子廠辦鉛八十萬余斤,統歸媽姑老廠一并造冊題報,以符原額。”[41]蓮花廠之下有羊角山、新發、白巖、黑泥、三家灣、猓納河、馬街等七處子廠,而蓮花主廠的年產量僅為該廠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這些子廠中,除了新發、白巖二廠距離主場較近之外,三家灣廠距媽姑廠六十五里,黑泥廠距媽姑廠五十里,猓納廠距媽姑廠二百九十里,馬街廠距媽姑廠二百二十里[42]。民國《威寧縣志》記載:“羊角、蓮花、福來、天元、榨子、窩鉛、四堡各廠與之(天橋)毗連,遠者不過五十里,近只十余里。”[43]民國三十年,汪允慶實地調查敘昆路沿線礦產所見,“榨子廠位于威寧縣東約六十五里,媽姑車站之西約十五里”,而柞子廠附近還有羊角、福來、蓮花、竹青、貓貓、新發、白蠟等鉛鋅廠[44]。可見,赫章、威寧交界地區的鉛鋅礦廠均較為集中。

今天,赫章縣有媽姑鎮,但其駐地并不產鉛鋅。民國三十一年,唐八公考察貴州西部鉛鋅礦業時說:“媽姑本地并無鉛鋅礦藏,但各礦區散居于其四周,近者十四五里,如架子廠,遠者亦只三十余里,如羊角廠,交通較便,且煤床富厚,燃料便于供給,煉爐易于集中,由于此種環境關系,媽姑乃形成今日鉛鋅市場之集散中心,供求雙方,遂皆群趨于此。昔日新發廠亦曾一度如今日之媽姑地位,惜嗣后礦業衰落,乃為媽姑所取代。”[45]媽姑以盛產煤炭,且位于交通要道,逐漸成為鉛鋅中心市場,取代了天橋的地位。以媽姑為中心,“附近的天橋廠、蓮花廠、福來廠、榨子廠、貓描廠、羊角廠、朱礦塘、白臘廠、小礦山、洗菜河.阿都廠、窩鉛廠、新發廠等星落棋布,以開采、冶煉鉛鋅為主。所出鉛鋅產品均以媽姑為集散地,供省府調撥,外銷四川滬州,轉運上海等地。”與此同時,礦區所需的各種生活、生產物資也在此聚集,形成威、水、納、赫交界地區的中心市場。“如畢節楊家灣、赫章平山堡、野馬川、黃泥坡、七家灣、水城拉呼、威寧二塘、結里等地的大米,興發鐵柱、咸寧猴場壩的包谷,都云集媽姑。來自納雍姑開及四面八方的馬匹,在此成交,轉運昭通。財神塘的掛面、豆腐干、核桃糖占領了飲食攤市場。”[46]

綜上所述,清代最大鉛鋅廠的正式廠名是蓮花廠,媽姑廠是其俗稱,實乃“一廠二名”,表現出不同類型文獻記載上的差別。蓮花廠位于今赫章縣媽姑鎮蓮花村,是清代第一大礦廠,子廠眾多,分布在以今天赫章縣媽姑鎮駐地為中心,包括今赫章縣媽姑、鐵匠、雙坪、水塘堡、興發、珠市、威寧縣鹽倉、板底等鄉鎮在內的廣大地區。今天赫章縣媽姑鎮駐地雖非蓮花廠所在地,但卻是礦區最主要市場和物資集散地。

參考文獻:

[1]謝圣綸《滇黔志略》卷二十四《物產》。

[2]《大清高宗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四十二,乾隆十四年六月,戶部議覆貴州巡撫愛必達奏。

[3]朱批奏折:乾隆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貴州威寧鎮總兵官李琨奏。引自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編《清代的礦業》,中華書局1983年,第332頁。

[4]《欽定戶部則例》卷三十五《錢法二》貴州鉛廠章程條。

[5]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貴州巡撫定長《題為鉛廠礦煤兩旺等事》,清代《內閣大庫檔案》,檔案號:000111202。

[6]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八日,貴州巡撫周人驥《題為詳請題報等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115801;乾隆十八年四月九日,貴州巡撫開泰《題為詳請題明開采鉛廠以供鼓鑄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108649;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二十日,貴州巡撫定長《題為懇準開廠裕課便民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112898。

[7]乾隆七年五月十五日 ,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張廣泗《題為鉛廠礦煤兩旺等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090412。

[8]《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乾隆朝)卷四十九《戶部·雜賦上》銅鐵鉛錫礦課。

[9]道光《大定府志》卷十六《疆域志六·山川副記第五》威寧州。

[10]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貴州威寧鎮總兵石禮哈《奏報惡棍王日生開礦販賣等劣跡》,《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四冊,第813頁。

[11]畢節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畢節地區志·文物名勝志》第一章第二節《古礦遺址》,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頁。

[12]朱批奏折:嘉慶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貴州巡撫鄂云布奏《為黔省媽姑、福集二廠開采年久出鉛短縮以致缺鉛情形恭折奏聞仰懇圣恩俯準減額另覓子廠贍運事》。引自《清代的礦業》,第339—341頁。

[13]朱批奏折:乾隆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貴州威寧鎮總兵官李琨奏。引自《清代的礦業》,第332頁。

[14]《欽定戶部則例》卷三十五《錢法二》貴州鉛廠章程條。

[15]《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乾隆朝)卷四十九《戶部·雜賦上》銅鐵鉛錫礦課。

[16]乾隆七年五月十五日 ,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張廣泗《題為鉛廠礦煤兩旺等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090412。

[17]《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乾隆朝)卷四十九《戶部·雜賦上》銅鐵鉛錫礦課。

[18]《大清高宗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一,乾隆十一年三月,戶部議覆貴州總督張廣泗疏稱。

[19]朱批奏折:乾隆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貴州威寧鎮總兵官李琨奏。引自《清代的礦業》,第332頁。

[20]乾隆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貴州巡撫孫紹武《題為鉛廠礦煤兩旺叩賜詳準賞采裕課便民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100883。

[21]《欽定戶部則例》卷三十五《錢法二》。

[22]乾隆九年[月日不詳],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張廣泗《題為鉛廠礦煤兩旺等事》,《內閣大庫檔案》,編號:000000331

[23]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貴州巡撫李湖《題為請開白鉛子廠以濟抽收事》,《明清檔案》,冊號:A213-016。

[24]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署戶部尚書英廉《題覆貴州省蓮花塘白鉛廠抽課并支銷工食等銀開銷事》,《明清檔案》,冊號:A227-041。

[25]《大清宣宗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四,道光四年十月,上諭內閣:明山等奏查明鉛廠爐欠實在情形分別有著無著勒限追賠一折。

[26]《欽定戶部則例》卷三十五《錢法二》貴州鉛廠章程。

[27]《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二百十四《戶部·錢法》辦鉛錫。

[28]民國《威寧縣志》卷一《地理志·山川》。

[29]汪允慶:《敘昆路沿線礦產調查報告(二)》,《礦冶半月刊》,第4卷第7—16期,1941年。

[30][45]唐八公:《貴州西部鉛鋅礦業之調查》,《西南實業通訊》,第6卷第2期,1942年8月。

[31]王明登、龍憲良:《赫章縣集市貿易中心一媽姑》,《赫章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

[32]民國《威寧縣志》卷九《經業志·礦業》。

[33]羅文彬著、王秉恩點校:《平黔紀略》卷七,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頁。

[34]愛必達纂:《黔南紀略》卷二十六《威寧州》。

[35]道光《大定府志》卷四十二《經政志第四·食貨志四下》廠礦。

[36]《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乾隆朝)卷四十九《戶部·雜賦上》銅鐵鉛錫礦課。

[37]《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卷十四《戶部·廣西清吏司》鉛廠。

[38]趙翼纂:《甌北集》卷十九《出巡媽姑、福集二鉛廠》,壬辰(乾隆三十七年)三月至十月。

[39]參見拙文:《清代黔鉛的銷量與產量:兼對以銷量推算產量的檢討》,《清史研究》,2011年第1期。

[40]《畢節地區志·文物名勝志》第一章第二節《古礦遺址》,第15頁。

[41]《欽定戶部則例》卷三十五《錢法二》貴州鉛廠章程。

[42]《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二百十四《戶部·錢法》辦鉛錫。

[43]民國《威寧縣志》卷一《地理志·山川》。

[44]汪允慶:《敘昆路沿線礦產調查報告(二)》,《礦冶半月刊》,第4卷第7—16期,1941年。

[46]王明登、龍憲良:《赫章縣集市貿易中心一媽姑》,《赫章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

Lotus And Magu: A 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Name And Realities Of The Largest Mining Factorty In Qing Dynasty

Maqi

(The Humanity Department of Yunnan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091 )

Abstract:That expoiting and refining lead in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m of mining industry in Qing dynasty. Compared with the copper in Yunnan province, it has resemblence in the mining time, the size and the funciton and the infulence. But nowadays many scholars have ambiguous acknowledgement to the biggest lead refinery in this region during Qing dynasty, most of them think the lead refineries called Lotus and Magu are two large individuals in Weinin state. However, through some researches on the their names, addresses, produc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 find such a fact that acturally they are the same one. And the phenomenon— “one plant with two names” —presents diversities among those different types of written records, which is crucial to research the scale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lead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Lotus;Magu;lead in Guizhou province; mining refinery in Qing dynasty

責任編輯 張 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欧美a在线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性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亚洲最大综合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 在线|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在线国产你懂的|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99久久精彩视频| 高清不卡毛片| jizz在线免费播放|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午夜日b视频| 国产AV毛片|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浓毛av|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91啪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国产99热| 91在线视频福利|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欧美精品1区|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热九九精品| 欧美无专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美成人第一页| a天堂视频|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不卡视频| 午夜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青草精品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