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強 楊德輝
摘要:朱德是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內容、途徑、原則、方法等方面,他都有自己的深刻見解,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至今對于我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仍具有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朱德; 馬克思主義;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030-05
我們黨歷來都十分重視從思想上建黨,這是我們黨能夠經受各種風險和考驗,最終爭得人民支持與擁護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解決黨員干部、普通群眾的思想問題更多的要靠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朱德作為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他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內容、途徑、原則、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的、比較全面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至今對于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仍具有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關乎到我們黨的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隊伍在最開始成立之初,工人階級的數量并不是那么多,占黨員總人數的比例并不是那么高,但正是我們黨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我們黨的黨員數量和素質逐漸提高。朱德同志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其深刻的認識。
在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指出:“要對全軍做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發揮黨團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決扭轉對革命失去信心的混亂思想,安定軍心,更要防止一些失敗主義者自由離隊、拖槍逃跑甚至叛變投敵的嚴重事故發生。”[1]
在1934年2月初,中國紅軍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政治工作會,朱德從根本上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論斷,“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至此把政治工作提高到了軍隊戰略的高度。
在1943年4月16日朱德同志寫的《革命軍隊的紀律》中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關乎軍隊紀律的維持與執行。他說到:“革命軍隊紀律的維持與執行,主要在于教育,獎勵與懲罰都不過是教育的一種形式。獎勵使軍中知道努力的方向,懲罰使軍中知道應避免的錯誤。對有功受獎者不應放任,應繼續教育,促其繼續進步;對有過受罰者,不應仇視或厭惡,而應以愛護的精神教育之,使之改正錯誤。”[2]
1947年打下石家莊以后,朱德在晉察冀野戰軍干部會議上總結勝利的經驗教訓時深刻地認識到思想政治宣傳動員工作的重要意義。這次打下石家莊主要還在于對軍隊、民兵、爆炸英雄、老百姓都作了動員,發動廣大群眾起來打石家莊。他說:“戰前,多數連隊開支部會動員,宣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的連隊到了沖鋒出發地,支部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部署和補充動員。我問了一下,凡是開支部會動員過的連隊都打得很好。”[3]
1947年9月,全國解放軍在經過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以后,出去打仗,都打得很好,到處打勝仗。使朱德更加堅定地認為“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政治工作,就會所向無敵”。“今后不僅政治機關、政治干部要做政治工作,軍事機關、軍事干部也要做政治工作。我們部隊能打仗,就是靠黨的力量,政治的力量。軍事指導員要認識,只有政治領導加強了,有堅強的政治工作,部隊才能鞏固,士氣才能提高,才能打勝仗。”[4]
1948年10月1日,朱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作戰局戰況匯報會上講到:“現在打仗,人的思想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農民為保衛家鄉的土地財產可以拼命,但打出去解放別人卻不一定都是那樣堅決,所以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教育……另外,解放戰士占我軍的比例很大,以后對解放戰士要加強教育,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5]這些都表明朱德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極大肯定,這對他以后繼續加強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主要在于其內容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是否使人信服。朱德主張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內容應該具有實效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對象主體,運用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內容。
第一,講政治。1954年朱德在鐵道兵第三次慶功大會上指出:“為了建設祖國,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政治、文化和技術。我們的勞動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有了這樣的政治覺悟,有了這樣的政治信仰,就能夠不怕任何困難,不講究個人的享受,不考慮個人的得失,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和美好前景。我們所講的政治就是以這些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正是這樣的政治”。[6]朱德在這里所強調的講政治就是要求我們要強化個人的政治覺悟,而這種政治覺悟包括二層含義:第一就是學習并掌握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所需用的文化和技術;第二就是要具有奉獻精神。這是講政治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講真理。我們這里的真理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朱德一直堅定地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科學,就是真理。他認為,馬列主義能夠指引我們戰勝黑暗與落后,走向科學與光明。馬列主義理論的本身,就是科學最高成果的代表。但馬列主義,決不是僅僅只限于社會科學、歷史科學,它有著豐富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適用于一切科學。朱德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作為青年人要接替老一輩的革命事業,必須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精通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革命運動規律的人,只有具備豐富的科學理論水平的人,才能使我們的革命事業順利進行。因此1949年7月,他在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會發起人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擁護中國革命勝利的人,必須承認這個真理,注意這個真理,研究這個真理。他號召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埋頭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在此之后,他在1953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指出:“青年團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來教育青年,才能使青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才能使得青年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并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7]“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是列寧的名言。朱德說:“理論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如果不掌握理論就會迷失方向。由此可見,不學習理論是很危險的。今后大家必須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革命所給予的光榮任務”。[8]
第三,講紀律與講政策。鐵的紀律是我們的革命軍隊戰勝敵人的法寶,是我們取得一次次戰爭勝利的原因。我們的紀律是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是革命、建設、改革所需要的。所以朱德告誡大家說紅軍的紀律宣傳不是依靠打罵來維持,而是靠“自覺地遵守紀律的精神的養成和提高,就是使各個指揮員戰斗員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匯合成為全軍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9]朱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認真地分析了國內的形勢和南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他提到了如何更好的宣傳群眾紀律,他強調在執行這一紀律正確的做法是“他們不是侵犯群眾利益,做到‘三不走,四不進、進出宣傳,實現‘房院包工制,并發展到訪貧問苦、軍民聯合訴苦等”。[10]同時朱德還十分重視對政策的宣傳,廣泛宣傳我們的政策(也包括向俘虜宣傳)使我們的黨和軍隊可以爭取更多的群眾基礎,便于我們工作的開展和順利進行。1947年打下石家莊以后,在總結勝利經驗時,朱德提到了這次勝利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善用俘虜,向他們宣傳我們的政策有關。他說:“這次有的連很會利用俘虜。前面我說的一個班長帶兩個戰士俘虜了一個營敵人,他們的方法就是利用俘虜。他們晚上摸到敵人一個營的門口,先抓到一個偵察員,立即向這個俘虜做政治工作,講我們的政策,利用這個偵察員爭取了敵人一個排長,繳了一排人的槍,然后又利用這個排長,進去繳了一個營人的槍”。[11]
第四,講愛國主義教育與講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朱德同志是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成長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戰士,這些都是根源于他對國家的熱愛,擁有無比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最終使他走上一條救國、救民的愛國之路。而革命英雄主義是革命者為了革命利益和革命理想敢于斗爭、勇于自我犧牲的思想行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主要特征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對革命事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創造性;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群眾的英雄主義。朱德偉大的一生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朱德同志不僅自己踐行著這些精神,他還特別重視這兩種精神的宣傳教育,使我們的同志、我們的人民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50年9月,朱德同志在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他號召戰斗英雄和勞模以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你們繼承了中國人民勇敢而勤勞的傳統,在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和艱巨的國家建設事業中,以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創造性的精神,在各個不同崗位上始終不懈地努力工作,并帶領著廣大的群眾去完成國家所給予的各項任務”。[11]
朱德也深刻認識到,如果我們的軍隊是由一個個都是赤膽忠心、充滿著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的英雄組成的,那么我們的軍隊將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無敵軍隊。所以他說:“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我們就要創造充分的物質條件和政治工作條件。……而政治條件則需要我們作軍事工作的同志自己去創造。在這一方面,由于我們人民解放軍是人民革命的武裝,具有堅強的戰斗意志,從上到下一直洋溢著革命英雄氣概的部隊。在我們的部隊中,不知產生過多少堅強英勇、臨難不茍、赤膽忠心、自始至終為人民服務、為革命犧牲的英雄人物。他們創造了許多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們要很好地把這些事跡加以總結和發揚,用這些具體生動的事跡,在部隊中進一步地、更加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12]
三、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途徑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選擇好的途徑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德對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思考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典型案例。注重對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是朱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一個特點。三大改造的初期,1953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紀律檢查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朱德告誡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后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運用典型案件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保持黨的純潔性。他說到:“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今后除了密切地配合黨的組織部門,宣傳部門了解黨員干部的思想情況,加強黨內紀律教育之外,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典型案件的處理,嚴肅地,慎重地,有力地展開防止和反對資本主義思想對黨的侵蝕的斗爭,并把隱藏在黨內的反革命分子、階級異己分子、蛻化變質分子繼續清除出黨。只有從思想上、組織上兩個方面來鞏固和純潔我們的黨,才能保持黨的肌體的健康,才能保證黨的路線和各項政策、決議的正確實施”。[13]
第二,整風運動。整風運動主要是為統一全黨的思想,純潔黨組織,在某種程度上是解決人民的思想問題,所以整風運動在特定的時期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朱德在1940年5月從華北抗日前線返回到延安后,黨中央把他留下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讓他協助毛澤東解決黨內思想統一的問題。1935年的遵義會議和1938年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期間,雖然我們黨內對王明的錯誤進行了批判和糾正,但是卻沒有在全黨范圍對“左”傾和右傾錯誤進行深刻的檢討和反省,造成了黨內思想上的一些分歧繼續存在,并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此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和復雜的環境下,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夠,我們黨內新發展的數十萬黨員大部分是出身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所以在他們的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還來不及克服,踐行馬列主義水平不高,辨別真假馬列主義的能力欠缺。為了統一黨的指導思想和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全黨全軍范圍內開展了一次普遍的整風運動,“主要目的是清算六屆四中全會以后在黨內長期占統治地位的‘左傾錯誤路線及其表現形式——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14]因此通過整風運動統一了黨內的思想,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第三,榜樣力量。朱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視運用榜樣的力量,并鼓勵大家在工作中尋求精神的導師,讓榜樣來做表率,以榜樣的身體力行來影響和帶動大家,以便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開展。朱德舉例說:“事實也是如此,堅持黃煙洞保衛戰的十二勇士全是共產黨員,山東我軍幾年來傷亡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五是共產黨員,其他還有很多戰斗英雄都是共產黨員;在生產與群眾工作中也是這樣,陜甘寧邊區留守部隊的勞動英雄,百分之八十是共產黨員。這就是我軍中共產黨員的優良品質、堅強黨性的具體表現。只有共產黨所領導的、共產黨員在其中起模范作用的我八路軍、新四軍里,才能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使部隊更加堅強與鞏固,成為無敵于天下的人民軍隊,許多經驗已經證明,新英雄主義運動是我們推進工作、培養干部和教育群眾的很好的很重要的方法”。[15]同時朱德還教育同志們說:“我們當連長排長的大部分是黨員,他們的政治熱忱可以影響士兵的政治熱忱,他們的階級覺悟可以影響那些不覺悟的人。有覺悟要革命的這些干部,可以表現出很多美德,如大公無私,互相幫助,謙虛等等。他們就可以去影響別人。相反,如果你政治上不覺悟,自私自利,甚至還做了壞事,那就糟了,那也會影響下面的人跟著你學。所以,好的表現可以影響下面的人學好,壞的表現也可以影響下面的人學壞。參加革命的人,有工人、農民,但也有二流子。有些人是為了升官發財,不是為革命而來的。要把他們變過來,靠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靠我們用自己的階級覺悟、政治覺悟的實際表現去影響他們。”[16]
第四,藝術宣傳。宣傳工作與藝術形式相結合,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得更好。朱德在1940年7月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做報告時說到:“如果我們的宣傳工作做得更好,同藝術工作結合得更密切,則我們的成績將更大”。[17]所以我們在宣傳工作中應該重視利用藝術。從朱德對敵人利用藝術進行宣傳的總結來看,朱德也主張我們的思想宣傳工作可以利用宣傳畫、漫畫等宣傳品來宣傳我們的思想,也可以利用豐富的民族形式和民間形式,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更加通俗化、大眾化,讓大家更好地接受。
第五,傳統形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很多,朱德也多次提到。新入伍的士兵還不太習慣集體的生活,因此要把這些新士兵的個人生活習慣改造成為集體的生活習慣,這就要靠通過傳統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這些形式是十分有效的。朱德舉例說:“通過文化娛樂、上課、出操、開會等進行教育,這是我們軍隊所特有的優點”。[18]
四、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第一,群眾路線原則。朱德多次強調教育要走群眾路線,無論是軍事教育,還是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走群眾路線。朱德曾很明確地說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群眾路線,離開了群眾,我們什么事也做不出來”。[19]朱德在1947年9月全國土地會議上特別強調部隊工作要走群眾路線。他說:“政治工作要走群眾路線,現在部隊中出現了‘三合一班,由三種戰士組成:從國民黨部隊過來的解放戰士、老八路、土改后參軍的新戰士。三種戰士各有各的優點。解放戰士階級覺悟模糊些,老戰士有八路軍的好傳統、好作風,新戰士是土改后自動參軍保衛土改成果的。把這三種人編在一個班里,開一個訴苦會,你說是怎樣的苦,我說是怎樣的苦,他又說是怎樣的苦,三方面這樣一講就都合攏來了。同時,解放區是怎么搞土改的知道了,蔣管區農民的苦處怎么樣也知道了,八路軍的好傳統、好作風也知道了。這種會開它一天兩天,一班人的階級覺悟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野戰軍一定要進行這種教育,時間緊張也要想法抽出一點來搞。這也是政治教育中群眾路線”。[20]
第二,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朱德同志歷來強調解決問題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真實的情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然情況不真,方法不對,思想政治工作就沒有辦法解決好。他在《軍事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中指出:“軍事教育和其他的事情一樣,必須從實際出發,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然不僅于事無補,有時反而有害于事。”[21]“我們現有的干部不僅可以教,而且還可以教得好。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計劃與要求是否從實際出發,是否實事求是。一切的事實證明,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正確地解決問題。”[22]
第三,以身作則原則。古人說:“能身先士卒與士卒共甘苦者為名將”。朱德多次強調干部要以身作則。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就會容易帶出一支能征善戰的革命隊伍,這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朱德曾在《悼左權同志》一文中高度評價了左權同志,并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左權同志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的精神。朱德不僅希望我們的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無私奉獻,首先他自己是嚴于律己的模范。在‘八一南昌起義的轉戰中,朱德堅定地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八一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有決心擔起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和同志們團結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在對待個人的地位、榮譽問題上,他說:解放軍打了很大的勝仗,很多人說是我的功勞,我就知道這是他們把我作為人民解放軍的代表來說的。我個人應當認識,解放軍的勝利是全體同志的功勞,我不應該去夸大我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我的能力有限,做的事情也很有限,怎么能承受得起這樣大的榮譽呢?人家把功勞歸給我,我就把功勞往下面推,我想你們也要這樣推才好。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3]
五、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第一,思想教育與執行紀律。朱德指出,“過去整風時期,主要靠教育,主要是改造思想。在毛澤東同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下,在改造黨員干部思想上,特別是在改造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黨員干部的思想上,曾經收到了巨大的效果,其成績之大,影響之深,可以說是空前的。但其缺點是很多地方對于改造思想作片面的理解,對于必須執行的紀律也不執行了。”[24]“對于那些黨曾告誡在先而仍違反政策和紀律以及違犯了紀律仍拒不改正的黨員干部,必須給以應有的紀律處分。”[25]朱德認為我們黨是一個有長期革命斗爭歷史的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老干部,他們為黨為人民流過血、立過功,是黨的寶貴的財富。對干部要一方面關心、培養、教育和愛護,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干部違反了紀律,犯了錯誤,要給予幫助和教育,甚至是處分。[26]到建國初期他進一步指出:“如果黨內沒有紀律,或者不堅持執行黨內紀律,那我們的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也就無法率領千百萬群眾去進行勝利的斗爭,取得像今天這樣巨大規模的勝利。”[27]
因此,堅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水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時嚴守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如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專項監督制度、紀律保障制度等等,對違反黨紀的行為,嚴加處理。
第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與總結經驗。朱德指出,“發現了問題,一定要即時處理,即時糾正,不要積累起來算總賬,以免黨員干部的錯誤愈弄愈大,積重難返,最后把政治生命也葬送了。處理以后,要隨時總結經驗,在黨刊或報紙上公布出來。這點很有作用,值得提倡。因為這樣不但教育了全黨和人民,而且真正有效地教育了犯錯誤的黨員干部。有些人受了處分,只要不公布出來,那他還是滿不在乎的,還是不容易改正錯誤的……但也要注意:一定要選擇有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才能登報,不要小題大做,事事登報。否則,不但傷害了黨員干部,而且會收到相反的效果。”[28]
因此,堅持把發現問題與即時總結經驗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及時發現問題這是硬道理,及時發現和反映新問題、新情況,從而能避免偏差與失誤,使我們黨的發展更加平穩、有序;及時總結黨的經驗,使我們黨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少走彎路,更能增強我黨的執政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第三,練心與說服教育。練心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方法。朱德指出:“練心就是做政治工作,啟發戰士們的階級覺悟,使他們從不覺悟到覺悟。有些同志不懂得這個道理,還是同過去國民黨軍隊那樣的練法差不多,認為只要強迫戰士們做就行了,這是要不得的。以后指導員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連長更要特別注意。連長不僅要練戰士的軍事技術,而且要練軍心,做好政治工作。這個工作政治指導員當然要負責,連長也要負責”。[29]練心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重說服教育。朱德認為要帶好兵,要有各個方面的保證,但尤為重要的是政治的保證,就是靠提高戰士的階級覺悟,而戰士階級覺悟的提高主要靠說服教育。朱德在《關于練兵與帶兵問題》中指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把戰士的階級覺悟提得很高,告訴戰士們,無產階級怎樣痛苦,工人農民怎樣受壓迫受剝削。不僅指揮員會講,戰斗員也會講這一套。有些戰士,他們講得非常好。把敵人的士兵俘虜過來馬上也給他們講很多的道理,勸他們加入我們的連隊。經過勸說、宣傳,他們就說:‘好,我不走了,就在你們這里。同志們,你們看,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說服他們不跑了,硬是跟上我們一起打到底。政治上一覺悟,大家的階級友愛出來了,互相幫助的精神也出來了”。[30]
綜觀以上朱德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幾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明確,即是把我們的戰士和黨員培養成具有較高政治覺悟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合理。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融合與統一,對此朱德提出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以及兩者更好結合的實踐途徑。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則具有可行性與時效性,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教益。綜上所述,我們能夠得出結論:朱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重要成果,我們應該繼續研究并使之更加系統化和合理化。
參考文獻
[1]金沖及.朱德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88.
[2][3][4][5][6][7][8][9][10][11][12][13][15][16][17][18][19][20][21][22][24][25][27][28][29][30]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9,220,233,243,331,311,259-260,5,257,223,292,294,316,119,101,73,103,134,209,95,99,286,288,279,289-290,103,105.
[14]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8.
[23]石國亮.民主革命時期朱德對黨的建設的貢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2):5.
[26]楊俊輝.從廉政角度談朱德的黨建思想[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1):74.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