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 劉新庚 李超民
摘要:大學生網癮問題的成因多元復雜,傳統干預矯治方法的弊端日漸凸顯,構建網癮干預矯治新型方法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構建網癮干預、網癮矯治、網癮轉化三位一體的新型方法體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多方協同的原則,采取內部綜合協調與外部拓展滲透的新思路。通過實施思想調控、心理介入、行為干預及社會體驗法等十余種新方法,實現網癮干預矯治工作高效運行。
關鍵詞:大學生; 網癮; 干預矯治; 方法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136-04
網絡廣泛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在5.13億中國網民中,大學生所占比例為22.4%,位居職業分布的榜首。[1]大學生已成為互聯網使用的最主要群體。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調查顯示,80%中斷學業的大學生都是因為網絡成癮。大學生網癮問題已不再是個別大學生的問題,而是復雜的社會問題,它的成因由生理、心理、家庭、學校及社會諸多因素共同構成。以往單一的干預矯治方法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借鑒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及行為學的理論,立足于網癮防治的具體實際,拓展網癮干預矯治方法,努力構建網癮干預矯治新型方法體系來高效防治網癮。
一、新型方法體系概述
所謂新型網癮干預矯治體系就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把各種方法網癮干預和矯治方法進行有機整合,使之成為具有最大干預矯治合力與最佳干預矯治效果的教育體系。它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結構,并能發揮最好干預矯治作用的綜合體系,而不是各項干預矯治方法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干預矯治內容和方法的總稱。從總體上看,干預矯治方法可以分為基于發展價值取向的預防性方法和基于戒斷價值取向的矯治性方法。如按照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不同的學科視角分類梳理,傳統的干預矯治方法體系可分為臨床干預方法體系、心理干預方法體系、素質教育方法體系、社會綜合矯治方法體系等,具體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厭惡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團體心理輔導法、強化干預法、轉移注意力法;素質教育法、賞識教育法、苦難教育法等等。隨著網絡社會影響的加劇,大學生網癮問題日趨嚴重,傳統的干預矯治方法對網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漸展現,構建網癮干預矯治新型方法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1.建構新型干預矯治方法體系是解決大學生網癮問題的必然選擇
網癮成因多元復雜,客觀上增加了干預矯治的難度。但目前成熟的方法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癮矯治方面,缺乏預防性干預矯治方法。其次,有些傳統的干預矯治方法,低效甚至造成身心危害而遭到廣泛質疑。比如電擊法就因對大學生身心造成侵害而被中止。山東省某醫院的楊教授認為網癮患者存在的問題并不僅僅是網癮自身,還包括所謂的認知偏差和性格缺陷;網癮者會逐漸失去人性,而漸漸出現“獸性”[2],因而,其采用極端的厭惡干預法“電擊法”矯治網癮,導致網癮者因深受“電擊”和“脈沖”的折磨,在網絡上紛紛抨擊“讓人生不如死”的電擊法。2009年7月8日,衛生部緊急發文《關于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應用的通知》立即叫停此類網戒中心的“電擊療法”??梢?,網癮干預矯治方法并不完善,普適性干預矯治方法并未誕生。因此,需要構建網癮新型干預矯治方法體系,以便更廣泛地應用到大學生網癮防治工作。
2.新型方法體系的內涵
新型方法體系是一種注重預防性策略的干預矯治方法體系,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多目標組成的復雜動態系統,主要是由網癮干預、網癮矯治、網癮轉化三個子方法體系組成其具體的實施方法有:思想調控法、心理介入法、行為干預法、生理輔助法、社會體驗法等十余種方法。目前,國內干預矯治體系多立足于大學生網癮者生活環境的各級層面,既關注宏觀環境的治理(如規范網吧經營行為、學校教育人性化等),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團體支持,還有個體心理、行為矯治,但是卻忽視了綜合干預矯治方法的應用。新型干預矯治方法體系正確處理了干預矯治方法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超越從單一目標出發、從單一因素考慮、從單一傳統干預矯治的方式,堅持干預矯治全面性特點。新型干預矯治方法體系除了關注網癮的外顯網絡行為外,更多地深入到心理結構及思想動機等層面,進而全方位系統地設計和有效地實施具體方法。在大學生網癮干預矯治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社會信息、社會環境及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進行選擇和調整。
新型方法體系綜合考察了單個干預矯治方法的實質與特點,通過協調整合,使相互聯系的部分交匯、融合,使不同的部分鈍化,形成為共同干預矯治目標服務的方法體系,因而呈現鮮明的內部綜合協調,外部拓展滲透的新特點。新型方法體系堅持網癮干預矯治的基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多方協同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是新型方法體系的首要原則。新型方法體系中思想疏導法、思想調控法等方法,注重網癮預防教育日?;?,凸顯網癮預防教育內容。大學生網癮防治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人為本是大學生網癮防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衡量防治工作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也是新型網癮矯治干預方法的基本原則。心理介入法、生理輔助法、社會體驗法都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健康成才為本。多方協同原則是新型干預矯治方法的實施主體的客觀要求。新型網癮干預矯治體系是一項綜合工程,不僅涉及到大學生本身,還與學校、家庭、社會等密切相關。因此,需要校內、校外的各方力量,圍繞著統一目標,和諧配合,協調同步,才能整體推進防治工作。
二、網癮干預方法系列
網癮干預法是干預主體對網癮行為進行直接阻止的方式與手段。以往的網癮干預方法,注重心理干預而忽視人的思想調控及行為干預,因而網癮干預的效果總是有所缺陷。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行為方式習慣,本文提出了思想調控法、心理介入法、行為干預法,這些方法構成了網癮干預的方法體系。這三種具體的干預矯治方法,涉及網癮者的思想、心理及行為,注重全方位的干預,且能夠相互滲透交融。因此,新型干預方法系列結構嚴密、功能完備,普適性強。
1.思想調控法
思想調控法就是通過具體運用“他控”和“自控”方式,幫助大學生解決網癮依賴思想,促使其思想積極發展。外界(主要指高校教師)對學生采用的調節控制方法,稱之為“他控”;而大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控制自己思想的方法,稱之為“自控”。他控“通常有激勵調控法和思想矯正法。高校教師可以激勵網癮大學生為實現理想和目標而遠離“網癮”;主動通過語言交流、思想教育說服,及時調整網癮大學生的思想,逐步提高其思想覺悟,放棄超時超量的網絡行為。思想調控中的“自控”是網癮學生通過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等途徑來調節思想情緒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終是要使人們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高校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檢查、自我規勸、自我批評、自我克制、自我總結。
2.心理介入法
心理介入方法是指將心理學方法直接或間接引入大學生網癮矯治的過程中,注重心理疏導、心理輔導及心理監控。網癮的最終形成是由于網民在虛擬網絡里感受無極限的空間感、以自我意志為中心的超越感、無拘無束的角色體驗的快感,因而對于網絡的依賴越發加深。[3]可見,心理因素在網癮的形成過程中,起到的負面作用最輕。矯治網癮的過程是心理“脫敏”的過程,也是心理方法介入的過程。針對大學生網癮,我們常用的心理介入法有:網絡心理危機監控法與心理輔導法。
網絡心理危機監控法。網癮大學生有四種典型的心理危機即“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沖突下的逃避心理;在個體獨立性與網絡依賴性沖突下的迷失心理;在內心孤獨與尋求支持沖突下的盲目心理;在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感矛盾下的自責心理?!币虼?,需要心理介入法來進行網癮心理監控,一旦發現大學生有以上四種心理危機跡象,即可以開展預防性心理矯治工作。
心理輔導法。心理輔導法是指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和諧關系,以此來幫助受輔導者正確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克服現實生活中的心理障礙的過程。我們這里講的心理輔導主要是指高校心理輔導與社區心理輔導。針對大學生網癮,采取心理輔導應把握以下幾點:高校輔導員老師和社區心理咨詢師需要建立起長效的心理輔導渠道;追蹤網癮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變化情況,及時對網絡心理危機傾向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認知調整及行為矯正等,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及過度癡迷心理。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發展社區心理健康輔導站是大勢所趨,國家需要構建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社會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網絡體系,以便及時開展各種心理輔導。
3.行為干預法
行為干預法是指通過直接替代、阻止等方式中止網癮行為的過程。行為干預法比較多,第一是通過構建良好的行為形成模式,用規范健康的行為取代網癮(如體育運動法、代幣管制法、示范法等);第二是通過控制上網頻率和上網時間,乃至最后消除網癮行為(如消退法、厭惡干預法、刺激控制法等);第三,通過大學生主動地控制生理活動、情緒體驗和情感管理以改變不良網絡行為(如放松訓練、音樂陶冶法、自我管理和靜默法)。其中較有特色的是靜默法。靜默法是指個體將注意或意識集中到一個客體、聲音、意念或體驗而進行的一種訓練,目的在于使練習者達到精神松弛、提高領悟力和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的境界。[4]它是一種自我心理行為干預方法,也是一種自我放松的有效方法。網癮大學生采用靜默法,方法技術相當簡便。大學生可找一個安靜的場所,采取最舒適的坐姿,使呼吸保持通暢,緊閉雙眼,集中注意一個單調的聲音、意念,或做一些單調刻板動作,如以拇指與其他四指重復接觸等。靜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練習者減輕緊張和焦慮,減輕習慣性恐懼反應,達到精神松弛;增強自信心,提高領悟力和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的境界。
三、網癮矯治方法系列
網癮矯治方法系列主要包括:思想疏導法、心理矯治法與生理輔助法三種矯治法。這三種矯治方法注重從思想、心理與生理有機結合,凸顯身心合一、潛顯修通的矯治方法,因而該方法體系社會適應性日趨增強。
1.思想疏導法
思想疏導法就是讓人們敞開思想,把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充分表達出來,然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循循善誘,說服教育,把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言論引向正確健康的軌道。大學生之所以網絡成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思想存在某些糾結。因此,需要善于引導,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大學生網癮矯治思想疏導的具體方法:
一是思想分導法。根據不同的情況,分散而導,分步而導,分頭而導。大學生網癮的形成,往往是眾多思想矛盾匯集交錯的結果。在紛繁錯綜的思想問題前,應按照思想癥結的輕重,進行思想疏導,而不是去封、去堵,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二是思想利導法。所謂利導,就是因勢利導。要求分析大學生網癮的發展過程和趨勢,摸清大學生的思想性格特點,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選擇適當的時機加以思想教育,引導和推動思想向正確方向發展。大學生網絡成癮速度、程度、類型截然有別,這就要求思想教育者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別力,力求做到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行為特征,選擇恰當的教育時機,促使大學生擺脫網癮。三是思想引導法。思想引導是教育者指導受教育者積極、主動、自覺提高思想認識的方法。教育者實施思想引導法,其目的在于激發大學生網癮者積極思考網癮行為的危害。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育者通??梢圆扇√岢鼍W癮相關問題,并開展具體討論,鼓勵網癮者發表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相互交換思想,互相啟迪,再通過正面說服教育,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使網癮者明辨網癮的毒害及網癮防治調控方法等;運用典型榜樣的引導力和感染力,激勵網癮者與之比較對照,使之自覺學習和仿效。
2.心理矯治法
心理矯治法是以關心人、愛護人為目的,逐步改變矯治對象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社會規范的要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矯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心理咨詢等方式,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矯正自我意識,培養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認識與評價自我的心理傾向、個性特征、心理歷程與行為特征。網癮大學生大多自我效能感低,即遇到困難時,總是缺乏勇氣和信心,總是難以付諸實際行動。因此,教育者要幫助網癮大學生深刻反思自己癡迷網絡的真正原因,認識自我,幫助網癮者增強戒除網癮的信心。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網癮大學生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高校應積極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開設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專題講座;建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問題監督、預警機制,培養大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緒,杜絕大學生網絡不良行為。三是注重堅持心理矯治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網癮既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心理問題、行為問題,也不能單純地歸結為思想問題、道德問題,往往是四者交織的綜合體。因此,網癮矯治工作應注意保持心理矯治工作與思想教育工作的內在聯系,在推進心理矯治的過程中,注意引導網癮大學生認識自我,澄清價值觀念,實現思想的積極轉變。
四、網癮轉化方法系列
網癮轉化方法是將惡性網癮行為轉化為良性網癮行為的方式與手段。大學生網癮轉化方法著重從大學生思想出發,提倡通過社會實踐和行為規范,將網癮行為轉變成正常網絡行為。網癮轉化方法系列主要由思想轉化法、實踐體驗法與行為規范法組成。
1.思想轉化法
思想轉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將思想由錯誤轉化為正確,由消極轉化為積極,由后進轉化為先進的方式,是用于解決個別或極少數人錯誤思想觀念的方法。[6]對于網癮大學生來說,其思想早已被網絡所腐蝕,甚至形成了系統的錯誤觀點,上網則無法下網早已成為行為習慣。因而要有效解決錯誤的思想問題,需要采用思想轉化方法。運用思想轉化法,需要注意教育的方法與技巧。以理服人,促進思想轉化的實效性?!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保郏罚菰谒枷虢逃曢撝?,理論教育通過擺事實、說道理、以事論理,由近及遠,由小見大,引導網癮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思想轉化不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出現反復性,所以需要教育者的耐性教導。
2.實踐體驗法
實踐體驗法是組織、引導人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體驗活動,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單一的說教層面,而要突出實踐體驗。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保郏福菟宰詈玫乃枷胝谓逃褪怯蒙鐣F實生活來教育。針對大學生網絡成癮者,可以通過實施以下實踐體驗法來矯治。
一是社會體驗法。根據網癮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社會交往能力偏弱等具體情況,社會體驗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多種多樣,社會考察、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社會公益勞動、勤工儉學、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實踐證明,通過社會情景化體驗,網癮大學生不僅能更真切地感受現實生活,而且可以廣泛地接觸社會、了解民情、增長知識、鍛煉能力、磨練毅力、培養品格,進而使他們擺脫網絡虛擬社會。二是技術實踐法。培養網癮大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從“網癮者”到“網創人才”的轉化。技術實踐法就是有效引導網癮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集中發揮他們的網絡操作和應用能力,推動形成“借助網絡工具,實現自我價值”的創新創造思想熱潮。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可以有意挑選“網癮學生”協助任課教師,設計PPT、FLASH等教學課件,增強網創技術與自豪感。同時,從滿足學生“網創”的切實需求出發,舉辦各種喜聞樂見的“網創”競賽,動員“網癮”學生參加。如“電腦組裝機、網頁設計、3D動畫設計、網絡故障處理、程序設計”等網絡相關的競賽活動,將網癮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校主導的網絡教育陣地。
3.行為規范法
行為規范法是指用人們共同遵守的網絡道德行為規范來啟迪、引導和規范不文明、不道德的網絡行為。[9]行為規范法矯治大學生網癮,需要明確以下要點。
一是網絡行為規范的地位要被大學生認可。網絡行為規范對網癮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領域產生規范效力是建立在法理上的合法性和文化上的合理性基礎之上的。網絡行為規范要體現法律之威嚴、老師關愛之真、德性之善,才能夠得到網癮大學生的心理認同,才能引導網癮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二是注重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高校應該將網絡行為規范教育納入大學教育的總體規劃,采取多種形式,力爭網絡行為規范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第一,要把網絡行為規范教育納入大學生必修課程中。如在本科一年級的計算機、網絡教材中就應加入網絡信息素養或網絡行為規范的內容;也可以開設諸如《信息網絡化基本知識》、《日常網絡行為規范》、《網絡素養與大學生人格塑造》、《大學生網癮防治常識》之類的課程。第二,要不定期開設富有針對性的網絡道德或網癮防治專題講座。講座信息內容含量大,知識面廣,可以作為網癮大學生課內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第三,要運用校園輿論力量,開展預防和矯治網癮的宣傳和教育。如通過校報、校電臺、校園網絡、墻報等形式宣傳網癮的危害及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第29次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
[2]戰網魔:誰把天才變成了魔獸 [EB/OL].[2008-7-6]http://www.gamersky.com/news/200807.shtml.
[3]于波.青少年網癮的外在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32.
[4]吳增強,張建國.青少年網絡成癮預防與干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1.
[5]許渭生等.網絡成癮與青少年人格障礙的矯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129.
[6]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7.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6:150.
[9]劉新庚等.論大學生網癮心理過程機理及心理行為矯治方法[J].湖南大學學報,2012(2):116.
[責任編輯: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