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啟 朱學良
摘要:精神動力機制本質上是指精神動力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所具有的全部活動方式及其運行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它反映了各種具有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傳統特色的精神因素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行方式。“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有助于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有助于解決“為誰建設,為什么建設”的問題,有助于貫徹科學發展的理念。同時,該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必須正確處理黑龍江人的發展需要與利益滿足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公民個人三大主體的關系,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精神動力機制; 社會精神氣質; 科學發展理念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076-03
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在振興黑龍江、構建和諧黑龍江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僅因為這一地區是黑龍江經濟發展的龍頭,更重要的是,在這塊黑土地上曾經孕育出了影響一代代黑龍江兒女為之奮斗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闖關東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黑龍江優秀精神文化資源。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發展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與發展的新構想,即“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實踐,要為黑龍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提供示范帶頭作用,既要為黑龍江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要為黑龍江社會的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與實踐經驗。因此,探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問題也就提上了日程。
一、精神動力機制運行的學理解讀
恩格斯指出:“推動人去從事活動的一切,都要通過人的頭腦,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過頭腦感覺到饑渴而開始,并且同樣由于通過頭腦感覺到飽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對人的影響表現在人的頭腦中,反映在人的頭腦中,成為感覺、思想、動機、意志,總之,成為‘理想的意圖,并且以這種形態變成‘理想的力量。”[1]在這里,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使用精神動力這一概念,但卻指明了人們的行為必須經過人的大腦并且在頭腦中形成反映和意識,進而影響和推動人們的行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恩格斯實際上已經把精神動力的要義闡述出來了。在隨后的闡述中,恩格斯批判舊唯物主義時明確指出:“不徹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認精神的動力,而在于不從這些動力進一步追溯到它的動因。”[2]在恩格斯看來,精神動力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客觀存在和物質利益的反映,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既要承認精神動力的作用,也要分析精神動力的運行動因。
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個明確使用“精神動力”概念的是鄧小平。他在論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3]在鄧小平的論述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精神動力,盡管這里還能看到作為動力的信仰是“人”的信仰,但是,這里強調的卻是“革命勝利”的精神動力,換句話來說,精神動力的研究層面由“人”而轉移到了“革命事業”,既然“革命事業”需要有精神動力,因此,探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精神動力機制運行問題,就成了一個客觀的現實問題,而不是一些人所評說的“假命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學者指出:“所謂精神動力,就是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對人從事的一切活動及社會發展產生的精神推動力量。”[4]這里既強調了精神因素對人產生影響,也分析了精神因素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從本質上說,精神動力是在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實踐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精神的能動作用的集中體現。精神動力體現了一種特殊意識經過抽象升華以后所展示的巨大力量,它對個體存在方式的形成和社會精神氣質的塑造具有重要價值。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及精神動力的概念,但是他卻從多個層面論證了“某些宗教觀念對于一種經濟精神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或者說一種經濟制度的社會精神氣質(ethos)”[5],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間接肯定了精神動力對社會精神氣質形成的獨特價值。
精神動力機制本質上是指精神動力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所具有的全部活動方式及其運行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它反映了各種具有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傳統特色的精神因素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行方式。“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分析,就是研究黑龍江省優秀精神資源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形式。換句話說,“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分析,就是要探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的構成要素如何發揮作用、如何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科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這種精神動力機制既要引導黑龍江人實現科學發展的價值取向,通過引導人們在發展中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代利益與代際利益之間的辯證關系,真正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真正貫徹經濟發展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的建設理念。
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價值分析
“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過程,體現了黑龍江人把社會進步與自我發展的美好理想逐步變為現實的實踐歷程。在這一建設過程中,物質建設的成果以社會的繁榮進步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為特征,較為清晰地展現在人的生活世界。但其精神建設的成果如何展現、如何為“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為振興黑龍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又必須深思的問題。馬克思曾經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正是緊密圍繞黑龍江人的全面發展的這一根本任務,使黑龍江優秀精神資源以理論的自覺形態體現在黑龍江人的精神訴求之中的有效機制。因此,其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有助于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有助于解決“為誰建設,為什么建設”的問題,有助于貫徹科學發展的理念。
首先,“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有助于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所謂黑龍江優秀精神,“就是指黑龍江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斗爭中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是黑龍江人民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7]。無論是和諧黑龍江的構建,還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促進黑龍江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就要求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必須深刻挖掘黑龍江的優秀精神文化資源,以黑龍江精神文化資源的開發為載體,不斷提升黑龍江人的科學發展意識、自我發展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早日實現“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預期目標。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正是提升黑龍江人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資源,把“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成為黑龍江省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精神輻射的高地的重要途徑,并將為黑龍江的和諧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其次,“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有助于解決“為誰建設,為什么建設”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許多人都不以為然,答案似乎很明顯:“哈大齊工業走廊”當然是為黑龍江人及其子孫后代建設,建設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促進黑龍江的繁榮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出現了價值取向功利化、物質化的傾向,一些人為了物質利益可以喪失立場甚至置黨紀國法于不顧,學術上出現了錢學交易、商場上出現了假冒偽劣、官場上出現了錢權交易的現象,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漫天飛,而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正是為了促使人們形成高尚的精神情操、良好的精神風貌,使人們在日常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精神境界,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追求之所在,這實際上解決了“為誰活、為什么活”的人生目的問題。因此,“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必須重視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為黑龍江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和諧黑龍江的構建服務。
最后,“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有助于貫徹科學發展的理念。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應該成為貫徹科學發展理念的示范工程,這就必須建立和運行與社會發展要求相一致的精神動力機制,把反映黑龍江人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過程中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源源不斷地注入建設者的思想和行為之中,促使他們在投身改革實踐、積極建設家園的過程中,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既弘揚黑龍江優秀精神,又能夠建設美好家園;既有利于促進黑龍江的繁榮進步,也有利于實現黑龍江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三、“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策略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有助于黑龍江人振奮精神、建設美好家園,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和研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策略,尤其是要正確處理黑龍江人的發展需要與利益滿足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公民個人三大主體的關系,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首先,“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運行,必須正確處理黑龍江人的物質發展需要與精神需要滿足之間的關系。這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運行能否良性運行的邏輯起點。需要和利益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因,也是精神動力機制產生的現實起點,任何一種精神動力機制的運行如果不考慮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滿足,根本不存在運行的邏輯可能性。為此,有學者指出:“精神動力主要來自人的精神需要”[8],人不僅有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而且精神需要是在滿足物質需要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精神需要與物質需要一起,逐漸成為人們行為和追求的利益之所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本質上是為了滿足黑龍江人的發展需要,但是,如果我們僅僅重視建設物質成果和“GDP”效應,忽視人們的精神需要,很難實現黑龍江的和諧發展。因此,只有引導黑龍江人正確處理物質發展需要與精神需要滿足之間的關系,“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才能真正實現良性運行。
其次,“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運行,必須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公民個人三大主體的關系。政府、企業和公民個人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主體,都承擔著各自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規劃者和指導者,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與發展負有領導責任、宏觀責任,企業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直接承擔者,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與發展負有直接責任,公民個人既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既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與發展的具體主體,又是建設成果的享受主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必須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主體的關系,否則就會“各唱各的調,各跑各的道”,最終難以形成發展的合力,更談不上對黑龍江其他地區的示范作用和充當精神輻射的“燈塔”了。
最后,“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運行,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是為了更好地提升黑龍江人的生活質量,更好地促進黑龍江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其建設理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形成人民群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應當充分發揮“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精神動力機制的作用,在精神動力機制的作用和引導下,人們會進一步認清自身的行為對自然、社會和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從而多做有利于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際融洽的事,使自身的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越來越高尚化、合理化,從而不斷作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符合人類發展需要的行為。反之,如果“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過程中不重視精神要素的投入和精神動力的激發,不重視精神動力機制的良性運行,人們難免會做出一些破壞環境、危害社會和損害他人的事件,甚至個人的生活也會陷入空虛、煩躁之中。
參考文獻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248.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4]駱郁廷.精神動力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6-17.
[5][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于曉,陳維綱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16.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董鴻揚,張洪興.黑龍江優秀精神資源學習讀本[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32.
[8]徐冰.人之動力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210.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