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杰 王越芬
摘要: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基層組織廣泛,因此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了推進黑龍江省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必須構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體系,加強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設、強化監督措施、科學考核激勵,以完善工作機制,破解工作難題,使黑龍江省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關鍵詞:農村; 黨風廉政建設; 制度體系
中圖分類號: D2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096-03
胡錦濤同志指出,“要通過扎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起來,密切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和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占據著我國糧食生產的半壁江山,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基層組織廣泛,因此,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既是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組織自身建設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雙述雙評”、廉政談話、誡勉談話等制度,民主評議村干部和村民詢問質詢活動也已經推開,鄉(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深入推進,一些地方開始探索建立“村情發言人”、“村民議事堂”等制度。但同時工作中也存在著教育學習“被動化”、“形式化”,廉政制度不完善、監督力度不夠等情況。為進一步推進黑龍江省農村黨風的好轉,全面進行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就必須構建適合黑龍江省農村特點的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體系。
一、教育體系
制度規范和行為約束只是“外化于行”,要實現“內化于心”,還必須加強教育,創建廉政文化,這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保證。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礎性工作,是治本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懲防體系的重要內容。[1]然而,由于中國農村的特殊性,在農村進行黨風廉政建設的教育必然也要有多樣化的措施與方法。
1.注重教育對象的實際需要,增強教育內容的主題性和通俗性
由于歷史的原因,部分農村基層干部自身文化素質較低,理論水平不高,組織紀律觀念相對淡薄,對黨的方針政策領會不夠深刻。因此,在農村開展廉政教育,必須以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和維護黨章為中心內容,重點抓好黨的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教育,解決好基層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密切結合當前在農村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結合急需解決的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提升農村黨員干部的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為目標,廣泛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執政為民”教育。教育廣大基層干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不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切實增強政策觀念,認真學習掌握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帶頭執行政策,嚴格按政策辦事,決不胡亂決策、盲目蠻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虛假浮夸、掩蓋問題;帶頭學法、守法,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尊重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改進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提高農村干部依法辦事的水平能力;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始終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辦一切事情都要精打細算、講求實效,決不能好大喜功、奢侈浪費。
2.注重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他們本身是群眾中的一員,同時又是領導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因此,要針對他們的具體特點,重實際,重效果,有的放矢地開展廉政教育,使他們正確使用手中權力,自覺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依紀依法辦事。
首先在教育方式上突出經常性受教育機制。避免“一陣風”式的教育,要著眼長遠,通過加強陣地建設,建立完善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機制,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干部。根據不同時期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舉辦鄉村黨員干部專題培訓班。依托鄉鎮廣播站、文化圖書室和農村網絡信息服務站,建立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基地,配備相應學習資料和必要的電教器材,為鄉村黨員干部提供固定的學習場所。
其次在教育效果上突出干部群眾雙贏互促。通過教育實現這樣一種良性互動:鄉村黨員干部自覺做表率當模范,不偏親向友、違紀謀私,不大吃大喝、揮霍浪費等等,以此來帶動影響農民群眾不主動找關系挖門路、助長歪風,而群眾能夠正確對待腐敗問題,不以個人的感情好惡來評價反腐倡廉建設的成果,不以偏蓋全,片面地看問題。[2]
3.注重教育對象的文化環境,積極探索教育的新方法、新載體
因地制宜,采用農村黨員干部易于接受、樂于參加、豐富多元的教育形式和載體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和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民主生活會、上廉政黨課、廉政書畫作品展、制作廉政文化長廊,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組織觀看教育錄像片、組織廉政小品小戲匯演、寄送警示卡、編發廉政短信、看廉政書籍、寫廉政體會文章等方式,使黨風廉政教育力戒教條化、概念化,增強感染力、親和力,在廣大農村營造“崇尚廉政”、“褒揚廉政”和“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新風尚,促進農村基層黨風民風的根本好轉。
二、制度體系
制度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治本之策。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斗爭的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和總結。結合我省實際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來分析,鄉村以“人”為主的重大事項決策,以“錢”為主的財務管理,以“事”為主的資產資源發包始終是農民群眾最為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黨員干部容易出現腐敗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人、財、事”相關制度,努力把住關口源頭。
1.用制度管“人”是民主決策的重中之重
要嚴格執行領導班子民主議事規則,堅持“一事一議”,鄉級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切實防止“一把手”或少數人說了算。凡是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大事小情,都要嚴格按照民主決策程序來辦理。同時,健全和落實農村基層黨組織民主生活會制度、述職述廉及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
2.用制度管“錢”是規范財務管理的堅實基礎
鄉村財務收支是群眾最關心,也是最容易滋生腐敗問題的環節,做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必須管住“錢”。要嚴密財務支出程序,如村級財務支出票據必須由經辦人、助理會計、村主要領導三人聯簽,由村理財監督小組集體監督審核后組長簽字蓋章,經鄉經管站審計后入賬;鄉級財務支出要有經辦人簽字、主管領導簽字、鄉(鎮)長簽字,最后經鄉鎮黨委書記監督審查后核銷。
3.用制度管“事”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所謂農村工作的“事”,主要就是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管理、資產資源發包、“三補”資金發放、低保人員確定、五保戶供養等工作。要從根本上入手,不斷健全完善加強農村資產資源管理、重大事項決策監督等方面的規章制度,要從過去的“由人管事”向:“制度管事”邁進,加大制度的規范力和制約力,使這些“事”在陽光下運行,保證鄉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監督體系
嚴格檢查監督,規范權力運行體系,這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強化監督制約措施,解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怎么抓”的問題,重點加強對決策和人權、財權、事權的監督。
1.以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小組)為核心,強化村務民主監督
要按照重點培訓、檢查規范、典型引導、事后救濟的思路,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小組)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培訓力度,規范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切實解決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小組)運作過程中的缺位、錯位和越位問題。尤其要建立健全保障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小組)有效運轉的救濟機制,及時為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小組)履行職能提供支持。
2.以村級財務委托代理制為載體,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監管
進一步深化村級財務委托代理制,逐步把自然村(組)等的集體資金財務納入代理中心統一管理。加強對村級集體資金“入口”的監督管理,真正做到應收盡收,規范管理。保障資金安全,村集體資金一律不得為個人和外單位提供擔保,各地各部門一律不得挪用、占用村集體的委托代理資金。加強財務委托代理中心建設,加大對財務委托代理中心人員和經費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縣(市、區)、鄉鎮、行政村三級電算化網絡監管體系。推行“網絡+屏幕”的監管模式,在鄉鎮(街道)應設立電子屏或觸摸屏公布財務委托代理數據和信息。
3.以鄉鎮(街道)招投標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程的監管
加快鄉鎮(街道)招投標中心建設,基本建成鄉鎮(街道)招投標中心。健全招投標制度,完善管理辦法。村辦公設施、道路橋梁、農業基礎設施及其他公益事業工程項目的建設,較大工程項目的維修,大宗采購和大宗集體資產處置等實行公開招投標。建設項目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加強對工程項目立項、預決算、招投標、工程變更、質量驗收等重點環節的監督管理,構建村級工程全過程、各環節的監督機制。
4.以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為抓手,加強對村干部經濟行為的監督
健全審計機構,充實審計力量,落實審計經費,完善有關制度。開展“萬村審計”活動,建立健全“三年一輪審”制度,推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立村級工程項目審計制度,做到招投標項目必審。建立健全村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縣(市、區)、鄉鎮(街道)要加強對涉農資金的審計和稽查。
5.以加大信訪和違紀案件查處力度為保障,加強對村干部工作作風的監督
拓寬信訪渠道,暢通民意表達途徑。通過開通舉報電話,在人流密集廣場懸掛舉報箱,實行實名舉報獎勵制度等,廣泛收集案件線索,并妥善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加大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對村民意見大、反映屬實影響穩定的大案,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從快從重查處,決不姑息,決不手軟。注重懲治向預防成果的轉化,對大案要案認真執行“一案兩報告”制度,達到“查處一個,教育一批,建制一套”的效果,對典型案例進行通報,常鳴警鐘。完善責任追究,認真落實《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綜合運用法律、紀律、組織處理和批評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強辦案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果,提高執紀執法水平”[3],改善村干部的工作作風。
四、激勵考核體系
“農村黨員干部在維護群眾利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建立健全對村干部的激勵考核機制,對于穩定干部隊伍、提升干部素質、激發干部活力,推動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樹立典型,精神激勵
各級黨組織要在思想上重視村干部,在情感上關心村干部,在政治上愛護村干部。“對那些工作努力,為農村發展和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干部,要樹立典型,充分肯定成績,大力宣傳他們的精神風貌和先進事跡,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心。”[5]
2.穩定待遇,物質保障
健全薪酬制度,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農民的收入情況,確定村干部的工資待遇標準和社會保障,并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資待遇,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有條件的地區還應該建立離退職村干部生活救濟制度,對那些經濟上特別困難的離退村干部進行經濟資助。
3.科學考核,客觀評價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根據農村工作的特點,建立并完善農村基層干部考核機制,通過村干部述職述廉、組織考核、村民評議等對村干部的工作進行綜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據。同時,也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對村干部客觀公正地宣傳評價,引導村干部廉潔奉公,努力工作。
今后,我們應該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風廉政建設的基本經驗,完善工作機制,破解工作難題,創新工作方法,使黑龍江省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從而為新農村建設和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繼容.腐敗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王學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應注意把握幾個問題[N].黑龍江日報,2011-09-08(11).
[3]黃慶華.對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8(20):17-18.
[4]王成波.構建農村基層干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2009(10):10-13.
[5]禹淑蓮.河南新農村建設中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問題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0(10):24-26.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