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創業者指望能弄到一本商業模式的葵花寶典,然后一統武林。殊不知欲練神功,必先自宮。但神功不是人人都可以學的,而且即使自宮,也未必成功。先有商業實踐,后有成熟模式,這是一個不斷試錯和做減法的過程,一個從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過程,一個面對復雜的商業環境和競爭性的市場,掌握一種你最順手的方式來獲取最大化利潤的過程。欲知商業模式如何,且聽《創業家》雜志前主編和聯合創始人申音娓娓道來。
第一課: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真正經歷過創業全過程的人,一定知道創業最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個靈感創意;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證偽,最終發現一個只屬于你的機會,并將之變為產品或服務;反復打磨你的產品或服務,想盡辦法兜售,直到有人愿意為之買單。
而那些現成模式的復制者們,往往省略了創業早期的兩個關鍵環節,即沒有從點子到產品,更沒有從產品到模式。顯然,這是一個投機取巧的過程。你選擇照搬了人家的商業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對于產品的全部定義,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這種定義從何而來又會去向何處。僅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證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樣好的產品,甚至一樣好也沒有用。所以,沉下心來先做出一個真正好的產品(服務)來打動你的客戶吧,別管你現在的商業模式是否足夠OK,真正的它遲早會孵化出來,而且很可能在你無心插柳的時候。
第二課:早起的鳥兒未必有蟲吃
創業者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和極強的位置感。今天,大的產業潮流很容易判斷,只要查查哪些產業的成長速度能夠多年超過GDP的增速就可以知道。但關鍵在于,你能否準確把握“錢塘潮”襲來的時間,以及該呆的位置。這決定了最后你是弄潮兒還是犧牲品。內部向外看,你只看到方向;從外部向內看,你能看到位置。也就是說你只有在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和市場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對自己進行判斷,判斷之后就是取舍。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數,取舍之后是契合。契合就是一旦決定進入某個領域,采用什么模式配置什么資源。這樣,你就不會把長跑想象成短跑,你也會先把預期成功的時間乘上一倍,再把風投許諾的資金除以一倍。
第三課:沒有完美的商業模式
在我看來,商業模式的競爭,本質上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誰更適應環境的變化,誰就能生存下去??铸埍葹觚敻鼜姶?,但恐龍滅絕了,烏龜還一直繁衍著。今天的商學院最熱衷的事情是研究成功案例,總結商業模式,但很有可能,凡是給商學院總結出來的商業模式已是“死的模式”,因為成功案例是基于過去經驗教訓的回溯,基于歷史記錄的人為解讀,沒有人敢保證商業未來會如何變化。所幸的是,我們有著無數多的商業物種,總會有少數幸運兒成功地賭對了環境變化,并從那些輸家的手中搶到市場。
第四課:商業模式是講給投資人聽的
在很多創業的朋友看來,最爽的事情,莫過于花投資人的錢,做自己的夢。VC不是傻瓜,僅僅告訴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不足以打動他。他們還必須知道,你用什么方式能賺到錢,需要花多少錢,你有沒有賺這個錢的本事和資源。整個事情看起來符不符合邏輯,符不符合他的資金成本和風險考量,最壞的可能是什么等等。
所以,不管你內心如何洶涌澎湃,驚濤拍岸,VC一定是無比清醒、高度理性的。VC比你更需要商業模式。因為你只關心你自己的事業,而他要管好別人的錢。當你在寫商業計劃書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把你對于現實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想象,用完全商業化的思維工具整理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考驗。而商業模式,則是整個故事的硬核,就這個角度而言,一個舶來的已被證明過的商業模式,的確比你憑空的狂想更實在一些。
總之,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真正考驗創業者的,不是你寫商業計劃書忽悠錢的能力,而是你根據環境變化,不斷改造、升級甚至推翻商業模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