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的余溫還沒從中國人心里退去,歐洲杯殘留的熱情還在空氣中飄蕩,倫敦奧運就來了。隨著與四年前北京奧運風格完全不同的英倫范開幕式的結束,隨著奧運賽事緊鑼密鼓的進行,網絡上關于奧運會和倫敦這座城市的討論,也愈發多起來。網友們已經貯備好了啤酒和激情,用不同的方式,為中國,也為世界加油!
奧運也是一場“貿易”
這次的倫敦奧運,意外的牽扯了很多事件。美國人反對隊服是中國制造、埃及隊穿了中國制造的假阿迪等等,都給奧運添加了一些特殊的感覺。有人說體育就是單純的運動,但其實不然。奧運會,本就是一場貿易。
杜銳:在倫敦,中國制造鋪天蓋地,最有意思的是奧運款的餅干,餅干是英國人做的,餅干盒是中國制造。但也不是所有的中國制造都是榮譽,埃及代表團被揭發穿了假阿迪,但丟人的是,他們的衣服采購于一個中國批發商。
到倫敦前,仿佛這里滿大街都充斥著奧運負能量。但當置身其中時,你才發現,在天氣好得不可想象的倫敦,市民們騎騎車、跑跑步,在草坪上三五成群地曬曬太陽,那些負能量的蹤跡實在難尋。四年前被瘋搶后炒高無數倍的奧運門票,在這里也不是很難買。有人抱怨,票太貴,看場歌劇才花65鎊。所以只要不是太熱門的項目,100鎊左右的門票還是有的。
謝作詩:美國議員稱倫敦奧運會穿中國制造的運動服是恥辱,揚言抵制中國制造,很蠢。自由貿易永遠都是互惠互利的,自己能更便宜地生產,誰還買別人的?進口是會創造出口的,中國人持有美元,最終要回到美國去購買商品。若非如此,豈不是便宜死你們美國人了,開動印鈔機,印一堆花紙片,就能過上幸福生活。
湖南齊輝:據英《每日電訊報》近日報道,倫敦奧運會最大贊助商之一——運動品牌巨頭阿迪達斯集團公司因只向為其生產倫敦奧運會特許商品的柬埔寨服裝廠工人支付每周10英鎊(約合15美元)的工資,目前正面臨倫敦奧組委調查。倫敦奧組委,你們為何要和窮人過不去?真正給窮人以脫貧機會的是阿迪達斯這樣的大公司,而不是你們倫敦奧組委這樣的政府組織。
草根論者:體育總局將對倫敦奧運會上每枚金牌獎勵50萬元人民幣,這也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在倫敦奧運會上,最終名次排在前八的運動員都將獲得相應的獎金。在雅典奧運會金牌的獎金為15萬元,北京奧運會獎金為25萬元?!鹋篇劷鸫筌S進,引人思考啊?
黎永剛:今年是倫敦奧運,新聞說今年將淡化金牌戰略。金牌數量比北京那屆有大幅下降是可以預期的,但說淡化甚至取消金牌戰略卻是癡人說夢。沒有金牌,怎樣對各級體育官員的政績做出評價?舉國體制下,金牌戰略不可能取消。
杜銳:倫敦奧運會也許是中國精英體育發展模式一次很好的轉型機會。人民已經越來越期待通過自己對體育的親力親為,更深層次了解體育的本質以及達成對自身健康的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坐在電視機旁,或者看臺上,看著別人表演。精彩的表演,的確是體育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部分最主要的意義是激勵人投入其中。
一嫻 :美國主流媒體普遍批評奧運制服風波背后的政治炒作動機。CNN近日刊登文章稱,大多數美國民眾不贊成國會的表現,稱不懂貿易的美國議員應該“閉嘴”,“中國制造”實際上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享受到低廉產品的利益;而認為在美國生產幾百套奧運制服就可以解決國家就業的問題簡直可笑至極?!度A盛頓郵報》則指這是大選年政客的故伎。
開幕式:不要對比 只要感動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開幕式,讓世界驚艷的中國美,也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四年之后,倫敦奧運會開幕,英倫范十足。其實,對于哪一個更好的討論并沒有意義,這是兩種不同的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的震撼。
卓美網官方微博 :這兩天網上爭得最多的就是倫敦奧運開幕式和北京奧運開幕式孰高孰低。奧運開幕式可以視為一個國家向世界傳揚其民族文化的大舞臺。這一中一西兩個老牌國家在奧運開幕式上都煞費苦心,走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套路。不管哪個,只要那一瞬間你確實被打動,那它就是好的。
意田: 奧運會回歸信仰。倫敦奧運會的文藝演出以《耶路撒冷》為開始曲,童聲純潔;以《與主同行》為結束曲,女聲天籟?;浇绦叛銎鹪从谝啡隼?,而基督教影響著倫敦、英國、美國以及全世界。與主同行,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從仰望主開始,經歷了浮華熱鬧、神奇的國度之后仍回歸主,這是一段感人的信仰歷程。
小蔥清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宏觀的壯美,大到可以控制煙花的腳?。粋惗貖W運會是微觀的真實,小到可以讓憨豆一人逗笑全場;北京奧運會上青少年個個站的整齊劃一、筆直挺立;倫敦奧運會上孩子們可以穿睡衣出席站成不規則的隊列。兩個民族,兩種與生俱來的生活態度。
QQ唐人:奧運會開幕了,除了分秒必殺的競技,我更回味倫敦奧運開幕式的精彩。它不僅是展示各國民族大融合的盛宴,更是展示本國文化的舞臺。以前從未像現在這樣更理解憨豆先生的幽默。
賽程VS奪金
上屆奧運會,我國健兒為國爭冠,取得了金牌排名第一的最好成績,一個個金牌瞬間還歷歷在目。此次出戰倫敦,我們期待中國代表隊仍會有上佳表現!加油,中國!
阿滋饞貓:記憶中從92年巴塞羅那開始,每一屆奧運會都是跟爸媽一塊兒看的。還記得04年的時候中國女排和俄羅斯那最后一個球,老爸忍不住叫了聲好,結果把老媽吵醒了。雖然現在奧運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不像從前了,不過咱們就把它當個熱鬧來湊湊也不錯。
天弈智訊:倫敦奧運,中國拿得出手的集體項目還真沒多少:女排、女子水球、女曲已不行了,女足不想提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金牌戰略讓我們在避“重”就“輕”上想足了辦法,北京奧運會后開始提到重“質”,但是至少在倫敦,還不會看到這種變化。
Miss玉白:等待4年的倫敦奧運會終于開始了,簡直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內心的激動。雖然這次沒有機會親臨現場,但那種活力與熱情仍舊感染到我。或許是對于倫敦這座城市的熱愛,讓我對于這奧運會萬分期待。每次看見那些古老的城堡與宮殿,包含的文化與歷史,讓人的血液都為之沸騰。倫敦,總有一天我們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