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
與傳統創業者相比,互聯網的創業者可以利用虛擬的網絡無限傳播,具有“天生的全球化因子”,現在,經歷了初創階段的互聯網創業者們已不僅僅滿足于在國內的江河里撲騰,而是寄望于在全球化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日前,第五期產品家沙龍在北京騰訊匯舉行,業內人士就中國互聯網創業企業國際化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他們認為產品設計之初就應該有全球一體化部署,增強產品的全球輻射力至關重要,同時國內本土市場的依托、品牌意識、合適的合作伙伴和健全的制度體系都成為進軍海外市場必備的成功因素。
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全球化
在走向全球化之前,首先創業者們要知道一件事: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一定可以全球化,需要清晰的判斷。熱酷CEO劉勇認為微信、日本的LINE和其他吃喝住行等工具類產品都比較適合國際化,而非工具類的產品包括游戲,在國際化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智明星通兼行云CEO唐彬森則認為:“中國互聯網如果真想去海外,要有Facebook這樣的全球一體化業務輻射能力,而不是專門搭一個班底去做海外市場”,他以Facebook舉例道,互聯網行業有馬太效應,用戶只選擇最好的,不選擇次好的。很多國際化的公司一開始就會思考產品的架構、服務器體系、運營體系是不是能做到全球化。而中國網創者進軍海外市場經歷了過度悲觀到過度樂觀的階段,對全球一體化的認識不夠嚴肅,“很多時候大家覺得先找一個版本試試,這種想法是致命的”。
除了產品之外,視野同樣重要?!耙曇鞍霃經Q定了你對公司未來的構想,也決定了公司將來能走多遠?!本W秦CEO林宇同時表示,互聯網產品在最初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服務體系應該能夠擴展支持全球性的業務,語言、運營各方面是能夠擴展支持將來全球性的業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球化的資源優化和協作。
品牌做先鋒 國內市場為后援
那么,在具備了全球化的基因構建后,如何真正打入海外市場?“本土化是必然條件,但絕不是充分條件”,海豚瀏覽器CEO楊永智總結了中國創業企業海外生存的三大要素:較好的用戶基礎、清晰化的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則是品牌,三者缺一不可。林宇也強調:“和合作伙伴談合作的話,品牌至關重要,而對中國公司而言最難做的就是品牌。”此外,品牌背后的文化內涵也十分關鍵,“硅谷就是在美國市場上做到一定的用戶基數,得到了一個好的品牌和影響力,然后再往全球其他國家的市場擴展?!睏钣乐茄a充道。
兵書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來說明后備力量的重要性。而對于想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創業者們來說,打好國際戰,最大的依托來自于國內市場。微云即趣商務總監張禮鏡以韓國市場舉例表示,進軍海外市場應遵循“前行、正行和節行”的規律,即充分挖掘本土化需求,做好前期準備;做好市場預熱,找尋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以及充分挖掘產品落地的聯動效應。
劉勇也對本土化需求深有感觸,“像Facebook、Google做出來的產品為什么靠英國、美國的市場能完全輻射出去?是因為存在著一種普適價值觀,他們的產品能為主流的人群接受,這不是說中國人不夠聰明,而是說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想問題的方式不一樣?!?藍汛副總裁霍濤則表示,中國創業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找準“橋頭堡”城市十分關鍵。而在實際執行中要多考慮幾個問題,一是要考慮技術和技術環境,二要考慮文化,三要考慮商務環境,四要考慮對方政府的一些政策,第五才是你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廠商。
唐彬森則認為:“很多國際化的公司開始也不是選擇在很多地方建辦事處,招很多人,而是首先思考產品的架構、服務器體系、運營體系是不是做到全球化。當把這些做好以后,你會發現做全球化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一件事情。中國公司有很好的優勢,我們有很好的市場,我們的劣勢就是對全球一體化的認識不夠嚴肅。中國的互聯網想去海外一定要依托中國這個市場強大的輻射能力?!薄兜谝回斀浿芸否v硅谷主筆駱軼航則以守成型和開拓型的分類,總結了中國創業企業在海外的發展軌跡。他認為,守成型的企業其實只是承擔一些支持型工作,并不能對企業的海外發展注入活力,而以華為和騰訊為代表的開拓型企業,會有效推動其在海外市場的版圖擴展。
外靠合作伙伴 內有制度體系
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成為在場眾企業人公認的海外成功必備要素之一。“在創業初期,找合作伙伴一定可以降低成本,雖然需要分享收益,但也可以降低你的初期風險和成本。”林宇表示,想做中國第一、亞洲第一、或全球第一,對合作伙伴的選擇是不一樣的,你的合作伙伴決定你能做多大。
除了合作伙伴,劉勇同時認為,內部制度體系的建立也是中國創業企業站穩腳跟的必備要素。美國公司非常擅長建立制度體系,就是建立一套完全靠制度去運作的東西,中國的創業公司如果要走向海外的話,這一點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只會越來越亂,陷入了完全不聚焦的地步。他同時表示,產品的生命周期也決定了內部制度體系的重要性,“目前,新的行業機會在手機端,但每個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內部體系,通過復雜的數據挖掘用到下一代產品中?!?/p>